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2,(11):27-28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常常用一鸣惊人的电影大片打破票房记录,像《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但是,在2012年3月26日,当他首次完成了独自一人驾驶挑战者潜水器到达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沟底之后。他创造了一项海洋深潜记录。他的这次探险之旅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很少有人涉足的位于深海沟底部的“超深渊带”。  相似文献   

2.
距离上一次,也是人类唯一一次对"地球最低点"——"挑战者深渊"的载人探险,时间已经过去50多年了。而今天,新型的载人深潜器将再度挑战这个深渊。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讲述了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存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古代玛雅人“灾难与地球末日”预言的全球讨论狂潮。  相似文献   

4.
①潜入深渊     
2009年5月,美国科学家宣布,由他们研制的深海潜水器"海神号"正在做最后的准备,目标是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太平洋最深的地方'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多2000米.  相似文献   

5.
3月26日,电影导演、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自潜入世界最深处的"挑战者深渊"的人。该深渊位于太平洋,关岛西南方62英里处。《泰晤士报》作者威廉.J.布罗德(William J.Broad)是这样描述的:卡梅隆先生发现了一片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在此之前,人类仅有过一次成功深潜马  相似文献   

6.
闫国东  康建成 《科学》2007,59(3):22-25
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7年1月17日,拥有17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理事会宣布,将世界末日钟拨快2分钟,以告示“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2006年11月9—12日,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组织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在北京召开了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大会主题是“全球变化:区域性挑战”。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8.
“龙”升空     
, 《大自然探索》2012,(12):4-4
2012年10月7日,美国私人企业“太空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龙”货运飞船发射升空,10日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28日平安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9.
不仅仅局限于地球。随着许多系外行星的发现,首颗“系外地球”的发现正初见端倪。去年是众多系外行星发现的一年,而2012年似乎要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一颗真正意义上的系外地球将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人》2012,(2):9-9
一个主要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成功检测出具有“冷却”地球效果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地清除汽车、工厂等排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大气的物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12.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兼任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广大使的欧洲航天局宇航员安德鲁·库佩斯,从400 km之外的国际空间站发布了该组织所作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过去40年,地球生命力下降了28%,处于“很不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经阅,发现贵刊《科学》2011年7月期中刘学札先生的文章“地球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地方——格林尼治天文台”一文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认为这可能是关于发生在公元前899年的一次日环食现象的记录,并由此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石磊 《世界科学》2009,(3):10-10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2009年年会的主题——“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未来”——使人想起今年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诞辰200周年、《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纪念年。150年后,重新理解当年使达尔文着迷的进化过程和机制,仍旧是热门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骆昌芹 《科学之友》2009,(12):18-18
60多年前,美国的一家电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描述火星飞船降临地球以后,给地球人带来巨大灾难的情景。成千上万的听众听了信以为真,万分惊恐,纷纷四处逃难,成为新闻史上的一桩著名事件。半个世纪过去了,地球上一直没有出现来自火星的侵略者,倒是地球人首先揭开了向火星进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另类太阳系     
刘星 《科学之友》2004,(9):24-25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8月号刊登的美英天文学家的文章中介绍,在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星系中,行星因距离恒星太近,根本不可能成为“地球”这样的天体。太阳系很可能真的与众不同,原因在于地球是行星中的“小个子”,而目前已经发现的至少120个类似太阳系的其他星系中,行星都是多气体的“大个子”。如果这种说法正确,太阳系可能真的很“另类”。  相似文献   

19.
蜜蜂挑战     
《大自然探索》2005,(3):5-5
有很多人相信,6500万年前,正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产生的巨量灰烬包裹地球多年,在地球上造成持久的“核冬天”,才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不过,热带蜜蜂和其他喜热昆虫继续在对这种理论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69年7月20号,乘坐“阿波罗11”飞船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表面。这个镜头及随后他的那句话:“对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而言,这是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然而在纪念“阿波罗”登月成功40周年之际,面对新一轮的探月热潮,并非都是一片赞同声。英国《独立报》的文章就对“送人上月球是否明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