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深入影响,计算机逐步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了空前发展。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我国大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重点。当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软件、教师、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制约,其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分析当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从而有效地控制各因素的影响,提高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以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为例,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学习环境,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功能,在远距离服务器上建立一个集听、说、读、写、译、辅导、讨论、练习和考试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远距离英语学习环境,以通过自主个性化和交互式集体协作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超媒体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自适应学习软件的设计思想。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指导,从超媒体技术和自适应方法、策略入手,以理论为指导设计一个软件模型实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该文讨论了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学习效果的一些因素。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适合不同的课件展现方式,学习主动性和控制轨迹对于学员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CAI系统应该能包容多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学员能够拥有的自由度作认真的考虑,并训练学员学会如何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马道顺  巢晗 《科技信息》2010,(33):I0152-I0152
计算机辅助软件课程是大学艺术设计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现在大学的设计专业普遍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3DMAX、AutoCAD、Pro/E、犀牛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通过学习此课程可以将设计的结果快速的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表达出来,从而大大节省了设计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计算机的课程和设计类的课程都是分段开设,如先开设计算机软件,后开设设计类课程,这样很容易造成在操作软件的时候没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在上设计课的时候没有熟练的软件技术作为保证。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两类课程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相互脱节,这样计算机设计软件和设计课程的优势内容很难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从兴起至今的短短40多年间,随着语言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讨论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主要从系统的启动优化、系统的性能优化入手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的优点 ,使其有效地完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 ,并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CAI课件地设计与制作 ,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而且不受季节天气的制约限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本文旨在了解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借以了解其应用的趋势及作用,从而更有效地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刚  陈莹 《科技信息》2009,(19):101-101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促进思维的多维化,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1.差异性。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程度上的影响;2.“辅助”不能变为“替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变成利用课件替代教师教学;3.“仿真”与“现实”。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够进行各种生产、设计、实验的仿真,但不是现实;4.为了使用而使用。不能只是从方便自身角度出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应该从教学效果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对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兴趣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首先列举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影响因子,共选择3大类8个影响因子,它们之间存在严重相关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克服多重共线问题。因子分析既不丢失关键影响因素,又减少了工作量,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脱节的情况,分别对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缺课原因、英语学习上缺乏成就感的主要原因、对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自身状况的评价、参与课堂教学情况以及整理、复习课堂笔记、课外学习情况等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对中学英语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等教师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学生学商的特点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对4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学商及学习动力、学习自控力和学习策略的特点,并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学困组和学优组,对两组的学商进行差异检验,了解学商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学生在学商及三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在学商及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学优组的学商及三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学困组。结论:学商与学习成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以九江市为基础,调查分析江西重点中学应届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环境以及品行素质等方面的基本现状,并分析高三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策略及自我监控、学习压力和影响因素、考试焦虑以及品行素质等方面的现状及特点。据此,提出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提高情绪智力的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影响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的环境,也有学习者内在的条件。文章通过调查分析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如学习的动机、态度与情感、学习策略与方法、自我效能感等,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就如何解决该地区目前中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春市客车厂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数学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对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大量学情调查研究的结果看,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种种学法不当现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不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学习随意松散或者根本无计划;学习方法机械单调,不善于科学用脑等。造成学生学法不当的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的,有学习对象方面的,也有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环境等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一阶段是整个高中的起点、基础,是高中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时期,一些在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突然感到数学难以理解、掌握,最终导致成绩下滑。面对这种状况,学生、家长、甚至学校的领导都百思不得其解。文章旨在通过对障碍高一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便帮助更多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8.
采取自编问卷,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归因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学习动机对高中生的影响较大,而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看法分歧较大,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师生关系以及教材、考试的难易等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改进化学教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抽取稳定、可测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以及成就归因4个因素,测试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成就动机水平,,对黄石市初、高中共7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是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学习生物的;重点班级学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水平高于普通班级;女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明显高于男生;中学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年级差异显著,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学生在生物学习成功归因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失败归因方面易产生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情绪。提出了提高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讨论了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涉及的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用俞国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在不同的抽样阶段分别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有效问卷4170份。结果: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高到低呈下降趋势。伴随年级因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年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一定联系,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上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