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目前,我国已发射3颗海洋卫星,包括2颗海洋1号系列水色卫星和1颗海洋2号系歹U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实现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海域的海洋环境观测监测。  相似文献   

2.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9,(5):4-4
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第61颗正环绕巨行星土星运行的土星卫星。这颗土卫镶嵌在土星的最外环中,从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飞船上看去,它只是一个光芒微弱的“针尖”。“卡西尼号”在一个为期600天的探测期里拍摄的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最近推测说,矮行星冥工星或许也仔在地下海洋。数十亿年前,冥王星应该比今天暖和得多,这源自它与另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的相撞,这次碰瞳产生了冥王星的一颗大卫星——卡戎及另外三颗较小的卫星。碰撞后,冥王星和卡戎不仅挨得很近,而目迅速旋转,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8日,美国“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器将进行近水星制动而进入水星轨道,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颗水星探测卫星,对水星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的卫星,但这一发现还需要更多的观测加以证实。尽管已知太阳系外行星的数量已经攀升至1 000个,但发现一颗系外卫星是难上加难。许多系外行星可能拥有环绕其运行的卫星,其中一些卫星甚至足够大,拥有大气,乃至地外生命。在两年前的一个6月的夜晚,位于新西兰的一架望远镜捕捉到人马座中一颗恒星明亮的瞬间。这意味着发生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微引力透镜,即一颗恒星或一颗行星或其他天体直接穿过地球和一颗更遥远恒星的中间,并通过引力作用放大了遥远恒星的光。在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观测结果进行筛查后,天文学家提出,介于中间的天体要么可能是一颗小一些的恒星,并有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相似文献   

7.
国际媒体在2005年12月28日纷纷评论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实验卫星“Giove-A”发射升空,认为“伽利略”卫星升空打破了美国的垄断,是对美GPS霸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陈悦 《科学之友》2006,(5):34-36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种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己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的可靠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笑傲苍穹     
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  相似文献   

10.
说到卫星导航,很多人便会脱口而出"GPS"(全球定位系统),但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简称北斗导航)的投入使用,这一状况将逐渐发生改变——到2020年,北斗导航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在使用美国的GPS,但无法获得高精度服务的授权,还不时受到中断服务、篡改信息数据等  相似文献   

11.
中低轨道卫星在通信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它是通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价值链 .总结近十年来小卫星发展经验 ,在频率问题上 ,技术上、特别是运行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小卫星将有很好的前景 .通过建立一整套新型的商业模式 ,坚持产业化的过程 ,形成一个新兴的通信门类及行业 ,小卫星通信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两三年后 ,小卫星通信行业将还会有新一轮的高潮 .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达到实用水平,正在军事和经济建设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最著名也是最广被利用的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全球无线电定位系统,它简称为GPS。除此之外,美国防部还开发过LORAN-A、LORAN-B、OMEGA等导航系统。美海军也开发了NNSS(海军导航卫星系统)。今后,这些系统都将统一到GPS上。 除美国外,前苏联也开发了军用的GLONASS(全球范围导航卫星系统)、法国国家宇宙研究中心开发  相似文献   

13.
马真 《科学之友》2003,(4):32-32
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全球定位系统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它们24小时提供高精度的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准确地说,它是由24颗沿距离地球12000千米高度的轨道运行的NAVSTAR GPS卫星组成,不停地发送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同时收听3~12颗卫星的信号,从而判断地面上或接近地面的物体的位置,还有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方向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青海湖在蔚蓝天空下好似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光彩照人,引来了众多鸟类迁栖岸边。两位研究人员正在岩石湖滩上把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发射机捆绑到一只小灰鸭身体上。他们将通过卫星跟踪小灰鸭迁徙路线,这是应对自2005年疑似从该地区蔓延的高致病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而展开的一系列调查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系统是冷战的产物。在冷战时期,为了达到军备竞赛、导弹威慑、核威慑、太空争霸的制胜权,美国国会认为美国非常需要导航卫星,有必要发展全球定位系统,没有理由担心费用昂贵。包括美国海军潜艇、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发射,各种导弹发射的准确测定是核威慑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美国国防部将导航卫星称为"力量倍增器"。  相似文献   

16.
<正>成群的小卫星将提供地球大片实时图像——想象一下,通过谷歌地图或其他在线地图工具来放大几小时或几天前通过高分辨率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即一颗小型成像卫星捕捉到的地球上的任何变化,从农作物、森林、野生动物到城市扩张和自然灾害——这一切都将被定格在精确的时间范围之内。借助成群的小型成像卫星,位于加州旧金山的行星实验室公司计划发射28颗微卫星,每颗卫星大小如同一个烤面包机,重量约为5公斤,能够提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0月23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搭载的一颗伴随卫星在太空中成功释放,并且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进行了第一次拍摄。10月24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据了解,伴随卫星回传的首批图像共有300多幅,都是来自于天宫二号上携带的一颗小卫星,它就像是一个无线遥控的"自拍杆",正是在它的帮助之下,才有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第一张太空合影。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它是天宫  相似文献   

18.
1655年的一个晴朗之夜,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用自制的折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颗——土卫六,西方人叫它“泰坦”。从那时起,天文学家饶有兴趣地关注了它300多年。泰坦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层厚厚的橙红色大气,那是氮和甲烷的混合气体,有地球大气层的7倍那么厚,也是迄今所知太阳系中惟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1980年;当“旅行者1号”飞船飞过泰坦时,这层大气成为飞船观测泰坦的一道屏障。据最新的红外成像显示,泰坦地面形态比较复杂,表面明暗不均,一些暗区可能是液态烃(液态碳氢化合物)海,一些较亮的区域则  相似文献   

19.
1655年的一个深夜,当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将他自制的望远镜对准土星时,意外地发现了如行星般巨大的土星的卫星——泰坦,即“土卫六”。这颗“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此后的300多年来,这颗以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泰坦命名的卫星一直是一个困扰着天文学家的神秘世界。土卫六周围包裹着由氮气和甲烷组成的土黄色大气层。这个大气层的密度要比地球的高7倍,因而使人无法看到土卫六的真面目。1980年,由美国的“旅行者1号”对土卫六进行的近地飞行也仅仅是能让科学家们更近地看到同样浓雾弥漫的大气层,此外一无所获。但最近获得的土卫六的红外图像却显示出了土卫六令人着迷的奇异的环境景象。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