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非公有制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围绕它的立法活动亦日益活跃。有关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以及各地方立法在立法背景、立法内容、立法的价值取向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通过对有关因素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在非公有制企业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红乾 《科技信息》2007,(32):192-192,175
地方立法权是一个大权,是准许行为,只要不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只要牢牢把握好地方立法权的合法定位与地方立法的价值取向,就可以充分动用这个权。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上已有更大自主权的地方在立法上也有了更突出的自主要求,只要注意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行使好地方立法权,地方立法必将取得新的成就,并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论及环境法的价值时,基本上是从公平、正义、安全、秩序、效率等方面着笔,只是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侧重而已。传统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惯常思维来定位环境法的价值,这直接导致了环境法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苍白无力。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法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界定,以适应环境时代立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闻立法的需要日益迫切。进行新闻立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价值取向的确定。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新闻立法价值取向进行概括性地分析:新闻自由是新闻立法之核心,公众知情权是言论自由之前提。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我国新闻立法价值取向的有效体系,且对新闻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实践,认为高校心理咨询"价值干预"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达到"助人自助",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处于生理上的青春期和时代上的变革期,咨询师应当在尊重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注重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兼收并用.提出在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须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咨询者在必要的情况应给予来访者一定的价值干预,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提高咨询员素质、区别于思想政治工作、干预时间的把握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理论界争议比较大的商品房消费者是否应当适用《消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了大陆与台湾有关《消法》调整对象的不同,从《消法》的价值取向及目前立法不足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赵建平 《科技信息》2010,(10):82-84
职权立法在我国大量存在,但基于理论上的正当性,部分学者对此予以否认,并导致对职权立法控制研究的缺失,本文从事实存在出发,首先界定职权立法的概念,探讨了对其控制的必要性以及价值取向,并进一步研究了对其控制的基本样态,最后落脚于我国职权立法控制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我国破产法本身的诸多因素,特别是我国破产立法目标价值选择的偏差或不确定性,司法实践的效果确实很差,针对该问题,论文对有关概念和破产立法目标模式的嬗变及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提出并论证了我国破产立法的目标价值选择——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与科技法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法在科技发展中扮演了建构性的角色,传统的科技法只注重科技发展的经济价值,与传统的线性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联系。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又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经济。在面向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传统的科技立法实行“价值转向”,而科技法的生态价值取向就是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线性经济在法律上的反映。科技立法主体应该以整体主义思维方式,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实现科技立法的价值转向,扫清循环经济发展在科学技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刘莉 《科技资讯》2011,(30):188-188
体育教育价值取向是体育教育价值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在新时期,正确认识与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体育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这一特点,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成为新世纪、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地方大学转型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选择,对地方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制度文化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将产生引导性和指向性作用。地方大学价值取向的变迁必然要求不同形态和类型的地方大学与之相对应和相适应。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应是我国地方大学转型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具有经济先发优势的省份,浙江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提升立法理念,创新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在地方立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实现了从立法数量的扩张到立法质量提升的重大转折。文章通过对浙江改革开放30年立法工作的梳理,提炼出浙江30年来立法变迁的进程及特点,揭示出其内在价值:“法制统一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相结合”两大主题特征;“特色”、“先行”两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内涵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基本价值取向内涵不断创新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基本价值取向内涵不断丰富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价值取向内涵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慎刑作为21世纪刑罚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精神,慎刑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是新时代的主题。沿着慎刑价值取向的思路,在刑罚适用上应当采取刑罚慎重适用和刑罚适度适用原则。倡导刑罚功能实现三个转变:惩罚功能向恢复性功能转变;矫正功能向宽容性功能转变;威慑功能向警性功能转变,使刑罚朝着文明、人道、人权,又不失威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执行,劳动争议发生数量大量增长。利用198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的立法价值取向与劳动争议数量显著正相关;加大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力度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数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利益保护的立法价值取向,继续完善调整劳动争议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并提高实际工资占实际GDP的比重,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即时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宣告裁决结果的法定形式,在形式上它是纯粹的技术性、工具性问题,而在实质上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倾向性和价值性问题,它涉及到民事诉讼基本价值和原则等核心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和发挥其在立法和实践等方面的应有价值,它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民事诉讼中一些核心问题,对实现民事诉讼价值目标、维护国家司法权威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作用,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体现了重视人命、恤刑慎杀的价值取向,这种古朴的人道主义精神与现今国际刑事人权理念遥遥相应,而我国当代死刑复核程序却在很长一段时间抛开了少杀、慎杀,限制死刑的价值理念,其结果使重刑主义在立法和司法上大行其道。本文首先对古今死刑复核制度价值取向作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今国际人权理论,就当代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它发端于民主革命时期,长期在我国审判初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强迫调解等违法问题,应从立法和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现代调解制度的自由和效率的价值取向,使法院调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层面上对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及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体育价值选择的背景、原因及中国体育价值取向与休闲体育发展的关系,最后面对现代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如何实现在现代人们体育价值取向下促进休闲体育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