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论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对《文选》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文选》在北宋的流布态势,经历了由初期的繁盛到中后期的平稳变迁。北宋初期文人重《文选》,作诗为文常宗法《文选》,中后期文人仍然熟悉《文选》,苏轼对其态度是个特例,是重视下的“求全之毁”。当然,北宋也有小部分文人对《文选》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2.
孙何、孙仅、孙侑三兄弟为北宋初期文人,由于他们在十世纪末的最后十年中相继进士及第,更产生出孙何、孙仅这对历史上罕见的兄弟连榜状元,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同时,他们又分别与宋初的一些重要文人有着广泛的联系。考察他们的生平,对于了解宋初文坛颇有助益。本文不惮繁琐,勾稽相关史料、碑志、笔记,对三人的生平行事进行了考证,以补宋人年谱之缺。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期采取"隆佛"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统治集团采取“隆佛”政策,既是戎马出身的统治者厌烦兵戈征战极力推行“右文”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时佛教势力发展迅猛影响广大的外在形势所迫。这一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相继努力执行,给北宋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北宋初期的政权的稳固从中得到了实惠;寺院经济因获宠护而发展壮大,成为北宋社会一道独特风景;北宋时期的对外关系也因此活跃、发展;宋代的社会文化更是普遍沾染了佛理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北宋初期江西词人在宋词上体现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晏殊雍容华贵的气度;欧阳修深沉浑厚的词境:晏几道温雅清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美学上的定型作用。由于他们坚持诗庄词媚、选择南唐词风和偶然的以诗为词,发展了“婉约为正宗”的美学观,开启了宋词的雅化之路和豪放风格,界定了后期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李觏是北宋初期的优秀诗人,是江表诗人的典型代表,其诗歌创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其诗歌价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正确、充分的认识。通过对李觏诗歌评价的评述,可知李觏诗歌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东平梁颢家族源于五代后期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从北宋初期这个家族以梁颢科举中第起家,其子孙后代以赴科中举、蒙受恩荫以及注重良好的家族教育,与世家大族联姻,维系了家族世系不坠,与北宋王朝相始终持续了一百多年,成为当时我国山东地区比较有影响的科举世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宋初期著名学者胡瑗与孙复、石介“同读书泰山,十年不归”之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认为此说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乃是后人的讹传。  相似文献   

8.
北宋是词学的成熟、发展期,各种风格词作的涌现推动了词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北宋初期关于词学观念的表述并不多见,但普遍上还是比较认同以《花间集》为传统的词风,词体的独立意识尚未形成。而到了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词学思想出现了新变,“词别是一家”,独立的词体意识开始形成,为后来政和、宣和年间词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曾是北宋名相,石介是北宋著名理学家,两人互相敬服对方的人格,彼此之间建立了相当亲密、融洽的私人关系。他们的交往对当时朝廷的政治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政治方面,他们都把国家安危放在首位,能够冒死上谏,有效阻止统治者的错误做法,安定人心;文化方面,两人均关注教育,兴办儒学并促进朝廷对地方教育的重视,改变了所辖地区颓废奢靡之风。两人的交往体现了他们忠心为国的高尚情操,充分展现了两位当世名臣的风范。  相似文献   

10.
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下,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和处世态度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迁谪,他们也大多能够调整心态,从容应对。相应的,与前代迁谪文学的悲戚哀怨情调相异趣,北宋迁谪诗文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内倾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北宋有“献著赐官”现象,时人将自己的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有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宋人献著的原因,盖因献著能够得官、“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和创业君心的艺文风尚等。“献著赐官”既是特殊的选官方式和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宋型文风的演进都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14.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其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记载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成就的重要著作。书中以丰富的内容,求真、求是的精神,使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历史事迹,热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技人文方面的创造,这对祖国社会文化的光大传承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从北宋真宗到南宋孝宗的两百余年间,韩亿家族在举业、仕途、学术上等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婚姻、同事、交游等方式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在努力提高个人政治、文学、思想修养和家族社会政治地位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言传身教,家法谨严,德业双修,成为当时士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田锡推崇自然、尊重个性的文学批评观,为活跃宋初的古文观念,丰富宋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宋代文学批评史上应享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评孔融诗     
孔融《杂诗》二首较有成就,为东汉诗坛增添光彩。《离舍诗》和《六言诗》仅以“首创”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临终诗》则逼真地反映出他临难之时的思想情感。总体上看,孔融诗思想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古妇女在家庭中的生存状况及其生活风度也有某种自信与潇洒,其恋爱婚姻生活是情深且又通脱;南朝文学理论的热点问题是对“情文”关系的讨论。上述二者构成中古“悼亡”诗的背景。潘岳“悼亡”强调妻子亡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江淹“悼亡”组诗有着各种角度的叙写与抒情;中古还有为他人而作的“悼亡”诗。中古“悼亡”诗的写作模式有三:诗作的哀痛之情在沉浸铺陈与抑制劝慰之间展开,与自然界的事物循环往复相比人生只有一次,诗人自我的孤独与悲伤。中古“悼亡”赋、文有叙事意味,夫妇双方都写到。思念诗作的叙写则从对方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