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溶剂相对酸碱图的应用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质子溶液的酸碱性,说明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数据可近似应用于非水质子溶液体系,并解释了溶剂相对酸碱图在非水溶剂体系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书写质子平衡方程选择质子参考水准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共其轭酸碱体系中不能同时选择共轭酸碱作为质子参考水平,列举了质子平衡方程在酸碱滴定中计算终点误差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思路,易教易学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 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 ks与 K a、Kb的关系 ;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 ,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 ;将 kw与〔H 〕、〔OH- 〕关系引入 PBE中 ,导出酸碱水溶液〔H 〕、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 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 ,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酸碱滴定分析法是常量滴定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应用酸碱滴定时,酸碱体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限度),方可直接准确滴定.在现行的一般《分析化学》教材中只提及滴定限度公式而未从理论上加以推导.本文从滴定终点和滴定等当点时体系的质子平衡关系式出发,推导出酸碱滴定误差公式和有关离子浓度,然后经适当的化学近似和数学处理再推出以下几种常见酸碱滴定体系的限度公式,供同仁们在有关内容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ks与 Ka、Kb的关系;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将kw与〔H+〕、〔OH-〕关系引入PB E 中,导出酸碱水溶液〔H+〕、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对数图解法是处理化学平衡的一种直观的数学计算法。它可以将溶液中多种离子存在的复杂平衡关系,从图中清楚地表示出来;容易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溶液的〔H~+〕浓度,主要组分、次要组分和可忽略组分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其浓度。在酸碱滴定中是一种非常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例如关于终点误差,现行统编教材是从酸碱平衡关系直接判断,这对于简单的一元酸(碱)的滴定还可以,对于复杂的多元酸(碱)的滴定就非常困难。即使用较先进的“质子条件”,虽能导出滴定多元酸的终点误差公式,但在判断主要组分与次要组分时却较困难。而用对数图解法却非常简明、直观。本文将结合武汉大学主编的理科统编教材,讨论对数图解法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并用对数图解法探讨酸碱滴定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酸碱定义采用的是电离理论,而大学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酸碱定义采用的是酸碱质子理论,在教学中酸碱质子理论比电离理论有哪些优越性,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酸碱定义采用的是电离理论,而大学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酸碱定义采用的是酸碱质子理论,在教学中酸碱质子理论比电离理论有哪些优越性,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酸碱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存在的形体写出质子条件,然后由酸碱反应和酸碱滴定的关系式直接导出酸碱滴定误差公式。此公式为精确表达式,还可以结合实际滴定体系做进一步简化处理得出近似计算式。该方法简便、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由多元酸碱滴定过程的质子条件导出有关参数随酸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用BASI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可连续求解强碱滴定多元酸或强酸滴定多元碱时,在任一酸度下的型体分布系数、平衡浓度、滴定分数、滴定缓冲容量和滴定过程锐度指数等平衡参数·给出了算法框图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竹黄中竹红菌甲素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酮作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与酸碱沉淀法相结合,从竹黄中分离、纯化竹红菌甲素.与柱层析等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提取时间,并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但膜的污染问题制约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强化膜过滤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气液两相流强化过滤的机理和应用研究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气液两相流强化膜过滤的方法在水处理领域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液H2O冲击压缩特性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修正的WCA状态方程和Ross变分微扰理论计算了液H2O冲击压缩曲线,在计算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时,选择了EXP-6有效两体势模型;而液H2O势参数的选取较之相关作者研究的取值较为合理.计算结果表明,冲击Hugoniot曲线和温度的关系与Mitchell和Nellis以及Lyzenga等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检测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对碳素材料专用树脂生产废水,采用酚醛缩合化学沉淀法,用盐酸作为催化剂,生成热塑性树脂,经固液分离后,对含酚量、COD值已经降到一定标准的二次废水进行煤渣—吸附性树脂联合吸附处理,可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章简要介绍了根据这一处理方案制定出来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处理方案处理废水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较系统的论述了当前分形理论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有:水文现象中分形特征的分析计算;分形在水文水资源评价、分类当中的应用;分形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的预测中的应用。总结了分形理论在水文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形特征分析较多,但应用到评价、分类中较少,特别是在水文预测上应用较少。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将分形理论应用到评价、预测中,并加强分形理论与其它理论、方法的比较和结合,为水文评价、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掌握油田在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的生产过程中产液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
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区块近几年的实际产油量与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根据油田实际生产需要,通过理论推
导,得出了高含水期定产液量下产油量的变化规律、定产油量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及产油量以不同速度递减时产液量
的变化规律,实现了产液量变化规律的定量化。以实际油田的某一生产区块为例,利用满足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及
实际产量,得到了不同开采制度下产液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搞清产油量递减时产液量的变化特征,便于油
田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开采制度。同时,该方法也能推广到其他的高含水区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在饮用水消毒应用的现状,探讨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相对于液氯消毒的优越性。比较了二氧化氯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于水厂消毒的工艺探讨。二氧化氯作为滤前消毒剂对水质的改善,从成本角度分析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对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过程中甲醛储备液标定方法进行改进,用加入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量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消耗的体积,直接计算出甲醛储备液浓度。与国标法比较,该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耗时短,且精确度高,可作为标定甲醛储备液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SO—2000型刮油机油水分离系统以及测定油水液体的传感器设计,阐述了SO—2000型刮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应用场合、主要特点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刮油机的使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调研了煤层气吸附理论与实验、水对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与煤层气液固吸附理论体系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气相吸附理论在煤层气吸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水对煤层气吸附的影响作用,分析了气相吸附理论在解释煤层气吸附状态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的液相吸附理论及在此基础上的煤层气复合解吸理论。不同相态的水对煤层气的吸附作用不同,煤样含水饱和度较低时,气相的平衡水可以显著降低煤层气的吸附量;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含水量对煤层气吸附量变化的影响不大;而煤样中含水进一步增大时,注水煤样中液相水可以增加煤层气的吸附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气相吸附规律并不相符,而煤层气的液相吸附理论可以同时解决煤岩在水环境下生烃的条件及气相吸附没有临界解吸压力的问题;在液相吸附的条件下,煤层气的解吸过程是由气相及液相解吸共同控制的复合解吸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