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最爱去的城市中,上海居中国城市之首。近年来,上海高度关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支持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不断上升,也使得上海青年科学家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6月3日,在2021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中国城市正在产生全球青年人才的虹吸效应,上海对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全球最强,青年科学家的创业动力全球最强。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以前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很多著名科学家几乎都是单枪匹马地从事科学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科学高度分工化的今天,想在科学研究中获得重大的原创性发现,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些领域内甚至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一流科学家和一流研究机构是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对象。本文以我国"十一五"期间应优先发展的99项重点技术为对象,通过利用"重点科技领域世  相似文献   

4.
李原昭 《今日科技》2010,(10):13-14
<正>嘉兴:中俄科技转化中心国际合作催生新模式在嘉兴科技城,中俄科技转化中心所在的小楼绝不是最显眼的建筑。然而就在这里,在吕志辉和吴亮两位"疯狂科学家"的带领之下,中俄合作正在以新的模式展开。与国内很多由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5.
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米!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测量得出的结果。在"嫦娥一号"得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超过量迷幻药测试大象1962年,美国的科学家做过一项用迷幻药测试大象反应的实验。他们向一头大象发射注射器,注射器里面装着的迷幻药份量是人类最高份量的3000倍。当大象中枪后,大声狂叫,然后蹲下。科学家企图用解药救它,但大象仍在1小时内死亡。后来,科学家总结说:"大象似乎对迷幻药反应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李淑芳 《奇闻怪事》2011,(12):62-63
去年底,《新科学家》杂志与科学家合作,对2011年的科学进展进行了预测。在预测的2011年8大科学趋势中,有一项是"机器人替身将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形人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今后它们将代替人走向工作岗位。"双胞胎"的石黑浩石黑浩是日本大阪大学的工程学教授,是位有名的机器人专家。  相似文献   

8.
漫话核冬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苏、欧签灯了议定书,合作研究"核冬天"理论。1982年,联邦德国科学家保罗·克鲁兹和美国科学家约翰·伯克斯,在瑞典的环境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了核战争引起的烟雾对地球大气层可能造成的危害。起初这篇文章并未引起人们注意,但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博士却受到了启示。他长期从事火星尘暴观测工作。也许是由  相似文献   

9.
人物     
《科技潮》2011,(1):59
路甬祥:获印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2010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荣获2010年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该奖项是印度国家科学院为表彰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印度国家科学院认为,路甬祥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学术领域也有着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4,(3):4-5
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中科院合肥分院时,对分院的优美环境和科研氛围高度赞赏,称这儿是科学家的"世外桃园",并欣然为之题名--"科学岛".1999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将合肥的"科学岛"建成"中国的科学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宣扬中国科学家在抗日战争中义无反顾、与祖国共赴危难、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自己宝贵的科学智慧乃至生命的崇高精神,中国科协与《科技日报》合作,推出"抗日战场上的中国科学家"专栏。专栏以故事化的文字、图片为主体内容,以文说图、以图证史,以丰富、生动的故事,全景式呈现中国科学家投身救亡图存的民族大潮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中国科技网"抗日战场上的中国科学家"专栏链接:http://www.wokeji.com/special/2015/000/7/。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可以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四国,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势必将中非关系推向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6月26日至7月10日,首届中非防务安全论坛在中国召开,这是中国与非洲建立的首个高层军事交流多边机制,不仅为今年中非合作的"大戏"预热和添彩,也有利于推动中非全方位战略合作,顺应了新时期中非合作的趋势和诉求。  相似文献   

13.
视觉     
正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行星,2016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科学家了解木星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已向人类发送了大量的探测材料。近日,NASA发布了高清晰的木星照片。这张照片由"朱诺号"在2020年2月17日拍摄,公民科学家Gerald Eichstdt处理。当时飞船对木星进行了25次近距离观察,拍摄时距离木星的高度约为2.5万公里,拍摄地点是木星的北部。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皇家学会设立的国际交流项目旨在为英国的科学家提供一个灵活的平台,与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进行交流。也就是说,该交流项目并不支持英国科学家以前的同事或学生申请,也不支持其他现存或最近建立的合作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刺激英国和海外科学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参与交流项目的科学家可以将基金用于申请差旅、食宿和研究费用,但是该项目仅支持英国和海外合作者所在国家之间的差旅费用,与第三方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旅并不在资助范围内。项目经费可以用于单次访问对方,探索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的机会,也可用于双边访问以巩固逐渐建立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揭晓。该奖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辛努力并从《肘后备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来,以中拉"1+3+6"合作新框架,即"一个规划"(制定2015-2019年中拉合作规划)、"三个引擎"(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双方合作)与"六大领域"(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为指导,中国与拉美积极寻求深化整体合作的突破口,基础设施领域的全面合作不断释放活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拉美在该领域呈现的高度利益契合。具体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世界顶尖级的酒店管理品牌"希尔顿"在因特网上发布了一项"里程碑事件"的消息:它与中国一家民营企业"庆隆房产"合作,建了一家"庆隆希尔顿"酒店。这表明它与中国的合作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观察     
<正>探索火星新技术也能造福人类4月13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眼下正与欧洲航天局合作,为2018年火星探索计划提供一辆火星车。此次"登火"计划的另  相似文献   

19.
 师昌绪是中国著名材料学家,也是战略科学家,他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是胸怀祖国、有担当、有责任的科学家。我仅就碳纤维方面谈谈师老的卓越贡献和他的战略思维。20世纪90年代,师老在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上就提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永恒的不可替代的材料",在香山会议上又提出"碳纤维是战略性材料"。正因他对碳纤维有如此的认知高度,才引领了中国碳纤维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师老就没有中国碳纤维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0,(8)
当全世界在为基因组序列图的发表而庆祝欢呼时,也许大家都遗忘了一位"功臣",那就是人们眼中的害虫——果蝇。最近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既是几个国家科技人员合作的成果,也是约100年来无数科学家研究积累的共同结晶。而这100年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的外表和特性是如何为基因所记录时,果蝇一直被列为头号实验对象。最初正是通过对果蝇的实验,人们了解到基因负载在名为染色体的一长串细胞上。事实上,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公布之前,科学家也完成了对果蝇基因组的释读。科学家之所以对果蝇情有独钟,是因为果蝇的寿命很短,只有几个星期,因此非常方便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