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重介绍内蒙古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之地震速报系统的构成和地震的监测范围及地震的监测能力,同时也普及一些地震速报方面的科学知识,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它要求快速、准确,其流程为:地震发生后,接收到报警信号,值班人员通过MSDP软件监测到实时波形判断地震类型,在实时波形上标注震相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地震台网速报信息服务系统EQIM将定位参数报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同时运用地震短信发布平台向有关人员发送手机短信,将测定结果以传真方式向相关政府部门发送地震震情等信息,让人们了解地震速报的具体功能,在谈起地震速报时不陌生。  相似文献   

2.
杜江  王希燕  付琦  王宇  杨桐 《科技信息》2012,(16):266-267
长春地震台网担负着长春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监测与速报任务。本文概述了长春地震台网的建设、完善与发展,着重介绍了台网投入使用以来的效能。运行实践表明,台网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区域地震监测、速报与社会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区域地震研究、地壳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随着国际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在科学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在系统建设上的不断实践,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已逐渐成为实用化的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福建地区作为地震预警试验示范区,全省数字化监测台网的不断加密,强震动数据全部实现了基于IP网络的实时传输。在此基础上,2016年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根据省局要求,采用相对密集的简易烈度计作为绘制烈度速报图的补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震级修订是世界各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参数测定工作的常规工作的一个环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台网速报的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7.8级;5天后修订为"面波震级"8.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中心(NEIC)速报的结果是"矩震级"7.8级;不久,将其修订为"矩震级"7.9级。地震后翌日,我们由"地震矩张量反演"得出,汶川地震的"矩震级"至少为7.9级,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至少为4.4×1021N·m。无论是"面波震级",还是"矩震级",汶川地震都要比唐山地震("面波震级"7.8级,"矩震级"7.6级)大得多。汶川地震的"矩震级"(7.9级)比唐山地震的"矩震级"(7.6级)大0.3级,表明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比唐山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3倍!事实上,汶川地震的断层长度大约为300km,也是唐山地震断层长度(不足100km)的3倍多。汶川地震的震级大、断层长,从震源特性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这次地震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GSM的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的工作原理,论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灾情速报流程.在参考标准地震烈度表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灾情的分解和描述,建立简洁的、便于交互的灾情短信代码.分析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的开发方法,设计系统原型结构.结合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了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员的建库管理.最后通过应用ArcEngine和.Net,开发了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地震检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震信息微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地震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展地震信息发布手段和发布渠道,使社会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准确丰富的地震信息,进而达到地震知识普及、以及地震预警的作用,本文选取社会中广泛使用的微信平台作为媒介,创建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并对整个平台的系统框架,用户功能做了详细介绍。地震信息主要以甘肃省测震台网44个区域地震台站实时数据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测震台网的自动速报EQIM系统分析计算得出地震三要素,平台主要针对甘肃省及邻近区域内进行地震信息实时发布。实用结果证明,运用上述系统可以迅速、高效地实现对实时地震信息的获取、查询统计、并实现预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考ASL(美国地质调查局阿尔伯开克地震实验室)的仿真方法,运用自己研制的技术,将EDAS格式原始地震数据随意、实时地仿真成5种地震计数据波形.可满足国家数字地震台监测工作需要,便于进行地震事件的实时监视和大震速报,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统一部署开展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广东省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多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的建设任务。依据广东揭东台野外记录的波形数据,分析记录到的天然与非天然地震事件。并根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技术规程"台站的勘选技术要求,计算分析连续48 h的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和噪声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该台基的背景地噪声达到"I类台基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的实际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以Arcgis与Weblogic技术为基础,分别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地震速报快速响应触发与控制系统、震害动态评估系统和自动群呼与短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给出具体方案与软件流程,为现实地震境况的合理、正确处理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发生后,测震台网要求第一时间为政府以及社会报告地震参数,为抗震救援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地震速报工作要求的短时及高精度性,对测震台网常用定位方法予以归纳总结。首先简单介绍了测震台网现今使用的三种常用定位程序,并选取甘肃地区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之间75个MS3.0级以上地震使用Loc SAT与Hyposat两种常用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参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为标准,得到两种方法定位结果的误差。并进一步探讨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消除方法以及两种定位方法对于甘肃地区地震定位选用时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所谓地震“三网”,指的就是地震宏观异常信息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这三个网的作用在震情监视上主要是短临跟踪;在灾情上主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收集震害情况并及时上报;在宣传上主要是使地震科普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下面我们就分别讨论一下这三个网的具体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石河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布局、构成系统和数据处理分析,以提高石河子垦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速报、实时监测和资料收集质量,利用石河子及周边地震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政府在震后决策指挥、抢险救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科技资讯》2008,(35):89-90
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监测灾情的发展,科学制定救灾方案,成为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遥感技术可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地获取地震区遥感图像,为震后速报灾情,快速评估地震损失,救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特点及其在地震灾害监测与救灾减灾中的应用,提出国家要尽快建立遥感应急工作机制,保证遥感技术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西地震台是国家测震基本台,承担国内资料交换和速报任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国内大多地震活跃带都处于影区范围。而影区地震记录波形不大一样,复杂多变,是地震分析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安西台多年数字仪记录,通过分析不同方位,不同区段影区地震,对各个区域影区地震记录特征作对比分析研究,以利于提高观测质量,提高分析水平,提高资料的利用率,以及对研究我国地区的地壳构造及上地幔的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SZ—1测震数字钟是为开展地震速报工作而设计试制的一种多功能高精度仪器,由我校地球物理专业于1975年试制成功。它是与地震仪配套的时间服务系统,除能给地震仪以准确的时间信号外,还能测定地震波初动到达的时间、初动方向,并有初步判别地震与干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11,(7):93-95
1.5月25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速报显示.受地震后汽车等产品出口大幅减少影响.日本4月份出现4637亿日元(约合566亿美元)贸易逆差.时隔3月首现贸易逆差。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准确地测量地震并给予报警,以AT89S52单片机为采样及数据处理核心,设计和实现了便携的地震烈度速报仪.新型三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330敏感三维加速度分量,经调理后输出电压信号.应用16位精度的A/D转化器AD7708进行采样,数据串行输入在单片机的SRAM中.控制核心对数据进行低通滤波、中位值查询、插值等处理后,得到地震烈度信息,输出至12864A进行液晶显示并给出语音提醒.经实际应用证明,该地震烈度速报仪播报准确,可实现视听化,具有很好的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在公众脑海中常常是血淋淋的场景,意味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湖南作为少震弱震省份,地震应对实践少,公众对地震的认知误区多,群众中长期存在湖南是"地震安全岛"的认识,面对突发地震时,更易滋蔓恐慌情绪,从而为谣言传播提供土壤。在互联网和信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速度快,危害大,涉震舆情应对的要求更高、情况更复杂。如何快速有效应对涉震舆情,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关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第一次把"互联网"加到"政府服务"上。那么,作为众多社会原生信息拥有者的档案部门,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和共享丰富的档案资源,从而促进档案与档案部门焕发生机,形成新生态。现以地震信息为例进行阐述。地震信息发源于地震档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地震档案进行扫描、提炼、加  相似文献   

20.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中最难准确测定的参数之一,各种方法对于震源深度的估计都具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地震速报要求又快又准的测定震源深度,加深了测定的难度。从近震地震波的震相结构特征、地震波的散射对近震地震波的影响和震源深度对P波和S波到时差的影响提出一些快速简便易行的判断中源近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