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利用重氮化法合成了盐酸克伦特罗的人工抗原,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以及紫外扫描法验证了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并且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了人工抗原的偶联比,偶联物CL-BSA和CL-OVA的偶联比分别为27.4∶1.0和12.0∶1.0.用合成的人工抗原CL-BSA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四环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抗原,并用同样方法将四环素与载体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包被抗原.经紫外扫描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为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法把左氧氟沙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免疫抗原,用氯甲酸异丁酯法将左氧氟沙星与鸡卵清蛋白偶联,制备包被检测抗原,采用紫外扫描法对合成的抗原进行鉴定.用免疫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抗左氧氟沙星多克隆抗体血清,经间接ELISA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得效价达1:212以上.通过紫外扫描及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原和抗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法合成吗啡人工抗原,将此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吗啡多克隆抗体.利用混合酸酐法将吗啡人工抗原分别与蛋白质载体BSA及OVA偶联,经蛋白质电泳以及紫外扫描检测,证明吗啡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用间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证明制备得到了高效价的吗啡多克隆抗体血清,且与吗啡人工抗原具有高特异性反应,可用于吗啡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铜(Ⅱ)-二溴邻羧基偶氮氯膦显色体系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波长β修正光度法研究铜(II)-二溴邻羧基偶氮氯膦(DBOK-CPA)显色体系,在中性条件下所生成络合物组成比Cu∶DBOK-CPA为1∶2.配合物的各级真实吸光系数和稳定常数均被测得,在630nm下络合物真实摩尔吸光系数ε=1.49×104L.mol.cm-1,络合物累积稳定常数K=8.58×109(15℃和离子强度0.01).  相似文献   

6.
采用EDC法制备获得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AFB1-BSA。对AFB1-BSA紫外扫描,结果表明其图谱与黄曲霉毒素B1和BSA的图谱有明显差异,其红外扫描结果与BSA的图谱也有明显差异,表明BSA与黄曲霉毒素B1偶联成功。以不同摩尔比的AFB1-BSA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特异性的鼠抗AFB1多克隆抗血清。综合评价不同起始摩尔比反应所得人工抗原的免疫特性和AFB1转化率,当AFB1与BSA的起始摩尔比为40∶1时,AFB1与BSA的偶联产物摩尔比为4.93∶1,AFB1的转化率达12.33%;用间接ELISA法测其抗血清的效价,经过四次免疫之后,抗血清的效价最高,高达1∶1 056 000。  相似文献   

7.
软骨藻酸(Domoic Acid, DA)是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的主要成分,能在鱼类、贝类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对人产生毒性作用. DA是小分子半抗原,运用活泼酯法将DA与载体蛋白钥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提高偶联效率,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鉴定,成功制备偶联比为44 : 1的完全免疫抗原DA-KLH和偶联比为16 : 1的包被抗原DA-BSA; 用DA-KLH免疫小鼠后获得高达210 000 units/mL效价的抗血清,并通过不断优化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检测DA的条件,确定各项最佳工作质量浓度及条件,最后成功绘制100 ng/mL~10 μg/mL范围内的DA检测标准曲线.通过优化ic-ELISA检测方法成功实现了快速定量检测DA,这对水产品藻毒素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建立赤潮毒素监督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卡那霉素、新霉素对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3~5的条件下,甲基蓝(MB)与硫酸卡那霉素(KANA)、硫酸新霉素(NEO)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导致MB褪色.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08nm(KANA)和606nm(NEO),MBKNNA体系和MBNEO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2 44×104L·mol-1·cm-1和2 99×104L·mol-1·cm-1,在一定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氟苯尼考(FFC)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羧基活性基团,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氟苯尼考半琥珀酸醋(FFC—HS).采用混合酸酐(MA)法将FFC—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BSA—FFC—HS.通过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证明BSA—FFC—HS偶联成功,得到了结合比较好的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抗FFC抗体提供了良好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制备抗人FXYD3单克隆抗体(McAb)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固相合成法获得的FXYD3合成多肽与载体蛋白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FXYD3 McAb。用ELISA 、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技术对抗人FXYD3 McAb的亚型、效价、亲和力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出两段较好的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NDLEDKNSPFY和KFGQKSGHHPGETPPLITPGSA获得四株可稳定分泌抗人FXYD3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02A12C4、02F1E8、02E6B10与03A10E11,亚型鉴定重链均为IgG1,轻链为kappa链。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均在为1∶104以上。其中02F1E8效价为1∶105以上,亲和常数为3.11?08 L / mol。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了FXYD3均匀分布于肝癌细胞与人胰腺癌Bxpc-3细胞系细胞的胞膜上。结论 成功制备了四株抗人FXYD3 McAb,其中02F1E8纯度好、效价高及特异性强。为进一步研究FXYD3在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胞外多糖PS-9415的分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放射形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radiobacter)Q94 15胞外多糖PS_94 15的分子结构 .PS_94 15是由D -葡萄糖、D -半乳糖组成的中性杂多糖 ,其摩尔比为 0 .83∶1,含有乙酰基和丙酮酰基 .其重均分子量 Mw=2 0 .7× 10 4 u ,数均分子量 Mn=18.2× 10 4 u( Mw/ Mn=1.14 ) .PS_94 15为典型的热敏胶 ,其θm=90℃ .PS_94 15溶液在温度变化时有构象转变 ,凝胶为无定型网络结构 .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umorassociatedantigen 17 1Aisbroadlydistributedinnormalepithelialtissuesandisalsofoundinvarioustypesofcarcinoma[1] .17 1Aantigenisolatedfromseveralhumancolorectalcarcinomacelllinesisa glycoproteincontainingN linkedglycanswitharelativemolecularm…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分散聚合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衣康酸/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聚丙烯酸钠为稳定剂,在硫酸铵/氯化钠水溶液中,制备了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系.考察了氯化钠、衣康酸、次亚磷酸钠对水分散体黏度、相对分子质量、颗粒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0℃,300r/min,当引发剂、稳定剂、硫酸铵、氯化钠、次亚磷酸钠、衣康酸与单体质量比为:1.17×10~(-4)∶(3.25×10~(-2)~3.41×10~(-2))∶1.12∶(7.50×10~(-2)~7.75×10~(-2))∶(1.25×10~(-4)~1.42×10~(-4))∶(9.2×10~(-3)~1.17×10~(-2))∶1条件下,可以制备低黏度、高稳定性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步法合成一种新型功能化双核磺酸类咪唑离子液体,并考察其在催化丁二酸与丁二醇缩聚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性能。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 NMR)对双核离子液体催化剂及PBS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PB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催化剂)∶m(丁二酸)=1∶40,反应温度230℃,反应5 h,PBS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最高值8.1×104,熔点为113~119℃。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环丙基-3-去乙烯基红紫素18甲酯(MRNB-2)、3-环丙基-3-去乙烯基-N-甲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甲酯(MRNB-4)与转铁蛋白(Tf)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MRNB-2,MRNB-4与Tf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1∶1的摩尔比牢固结合,25℃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MRNB-2=7.64×105L/mol,KMRNB-4=2.09×104L/mol.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Tf)与受体(MRNB-2,MRNB-4)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MRNB-2=3.85 nm,rMRNB-4=4.14 nm;EMRNB-2=0.340,EMRNB-4=0.127.并推测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香豆素-3-羧酸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香豆素-3-羧酸与BSA 1∶1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分别为3.21×104L·mo L-1,0.974 6(298 K)和2.00×104L·mo L-1,0.949 5(310 K),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香豆素-3-羧酸与色氨酸残基发生了作用,从而使其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银 -邻二氮菲 -二溴荧光素离子缔合物体系在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 .在pH7.1NH4 Ac缓冲介质中 ,PVA - 12 4存在下 ,形成 1∶2∶1型红色的离子型缔合物 ,λmax=5 40nm ,ε =4.2 9× 10 4 L·mol-1·cm-1,银含量在 0~ 5 0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在EDTA存在下本文提出的测定银的新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用于相纸、废定影液和废水中银的测定 ,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絮凝剂的工艺条件。对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分数等对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索,并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55 ℃,过硫酸铵与甲醛次硫酸氢钠(质量比为7:3)总质量分数0.0125%,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的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CPAM)的分子量为2.5×106,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引黄水库水为水源,基于超滤组合工艺中试装置,考察KMnO4预氧化对有机物转化和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水以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103的有机物为主,亲疏水性有机物比例相当。混凝沉淀主要去除疏水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5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3.50%和47.06%。随投加量的升高,KMnO4对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5的有机物去除率增加,同时产生了较多相对分子质量为3×103~1×105的有机物;水中疏水性有机物随之由降低变为升高。当KMnO4投加量适量时,可以减少膜污染,当投加量过高时,则会增加膜的不可逆污染。超滤膜去除的主要是疏水性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5和1×104~1×105的有机物分别是造成膜可逆与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因素。超滤反洗废液中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疏水性有机物,化学清洗废液中的Mn含量随KMnO4投加量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