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2.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草原之诗”早日成型。  相似文献   

3.
六朝时期,诗人一味追求用典,导致诗歌内容空洞、文脉滞涩.鉴于此,钟嵘提出诗歌创作“直寻”说,认为诗歌贵在吟咏性情,抒发诗人切身体验.但从钟嵘选诗评诗的情况来看,其“直寻”说并不排斥用典,而是要求用典合理适当、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4.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诗歌史上,贺敬之是一个语言意识很强的诗人。探索汉语音韵的规律,深入挖掘汉语声律回旋之妙,是这个诗人的一贯追求。而抑扬顿挫的节奏、一波三折音律也成了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贺敬之以“民歌体”和“楼梯诗”为基础创造了两种基本语式,一种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深得西北民歌和古典诗歌之妙;另一种的特点是开放、自由,但诗人借助各种手法还是赋予它相当强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夏荥 《科技信息》2011,(24):I0156-I0157
一、引言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其诗作内容十分丰富,但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田园系诗作,《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一首。(高佳,2003:26)二、分析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此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  相似文献   

7.
我国号称“诗国”,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诗人诗号各具特色,异彩纷呈,饶有趣味,发人深思。“诗杰”王勃(650-676)字子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横溢,诗文名闻四海,被尊为“四杰之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8.
清末苏州布衣诗人沈谨学,在穷困生活中始终不忘废诗歌。他用带有淳厚泥土气息的诗歌语言,师法“诚斋”瓣香“元亮”使诗歌呈现出明畅疏散的风致,再现道成年间边缘文人对文学创作的坚守和对诗意生活的践履,生动吟唱出一曲底层文人的幽远心歌,在末世诗歌史上应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9.
以吴嘉纪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泰州东淘遗民诗群,是泰州遗民诗群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团体,在清初诗坛和泰州地城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自严迪昌先生《清诗史》正式命名后,至今学术界未见对该遗民诗群的任何具体论述。该诗群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写了大量的通俗诗歌,被誉为“大众诗人”。《陶行知全集》(四)诗歌卷中收集了作者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六年期间写的六百六十八首诗歌(不包括译诗)。最近通读了他的诗集,感到他是一位出色的大众诗人,又感到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没给陶诗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缺漏。郭沫若曾经说过;“陶行知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13.
甘翠兰 《科技资讯》2006,(24):191-192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充分体现出他独立的人格。本文对陶渊明诗歌中凸显的独立人格,最为核心的孤独意识的根源,以及诗人一生中对理想的人生,社会.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对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诗歌通过诗人对“物”的“处理”、通过“写实”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是因为诗人“待物”的方式不同,使“写实”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诗歌的不同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具体、详细地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诗歌形态中各自的“待物”方式和“写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道、咸间贵州籍杰出诗人郑珍和莫友芝,最初以学者身份齐名,后因近代“同光体”诗派兴起,郑、莫的诗歌价值渐为世人所认可,故此才以诗名并称.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较早明确揭橥“郑莫”的诗歌价值及诗史地位,从而使之成为“宋诗运动”的一面旗帜.二家创作本质上都具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特点,但表现又同中有异,在同时代宋诗派作家中可谓自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许浑是晚唐杰出诗人,他曾备受赞誉,也备受贬毁.誉者称其为“李杜之后当学者”,贬者斥其诗为“不如不做”.历代形成的丁卯诗优劣之争是晚唐诗歌研究中应给予充分注意的现象.近些年学术界对许浑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家世生平、艺术成就、诗格气体诸问题的讨论尚须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8.
陈敬容既深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熏陶和“五四”新诗精神的洗礼,又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使她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统一与音节和谐的传统诗美,同西方象征派诗歌注重象征、暗示、意象迭加的艺术手法和哲理思辩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思想内容紧扣除旧布新的时代脉搏,成为“九叶诗派”主体倾向的真正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19.
张旗 《科技信息》2012,(23):151+119-151,119
孟浩然是生活在气象万千、人人都想建功立业的盛唐时代,自幼受到正统儒家思想的启蒙,却布衣终老,实在有些令人费解,下文就孟浩然所受的家庭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等几方面来阐述,由此解读其布衣诗人、人格与诗格。  相似文献   

20.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