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马帝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首都罗马城被称为"永恒之城"。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为后人所仰慕。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后来,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不一而足。后来,一些历史学家通过毒理学、生物统计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铅中毒有着莫大的关系。1969年,一支考古队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罗马人墓群。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与欧洲中世纪的分权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到公元四世纪已从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宗教,变成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辅文以《圣经》伦理和教父哲学的基督教势力,共处于帝国的权力中心。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和辅之以基督教重建上帝人间天国实践的《圣经》伦理,根本上重塑了欧洲处于变动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最古老的国际罪行之一,海盗行为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寂后在20世纪80年代又死灰复燃并且在最近几年有翕演翕烈之势,比如索马里海盗就可以当着各国护航的海军舰队有恃无恐地从事海上抢劫行为.海盗活动的猖獗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国际法框架内的海盗惩治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却在主观上构成了对海盗的纵容.因此,现行的惩治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应当进行改进与完善以适应国际社会更好的打击海盗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基督教 ,到公元四世纪已从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宗教 ,变成了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 ,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辅文以《圣经》伦理和教父哲学的基督教势力 ,共处于帝国的权力中心。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和辅之以基督教重建上帝人间天国实践的《圣经》伦理 ,从根本上重塑了欧洲处于变动时期的政治法律思想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第三帝国”(德语为das Dritte Reich),现特指1933至1945年德国纳粹统治时期。 德国自公元919年正式立国到纳粹统治之前,在其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帝国,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前一帝国从公元962年萨克森王朝鄂图一世在罗马让教皇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起,至1806年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里德里布二世因败于拿破仑被迫放弃“罗马皇帝”称号止。后一帝国从公元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起,至1919年帝国霍亨索伦王朝在11月革命中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止。 希特勒把他所建立的法西斯统治称作“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作者称希  相似文献   

6.
公元5—7世纪是古典文明世界历史的巨变时代,代表着光辉古典文明的称霸地中海数个世纪的罗马帝国业已成为过去,奴隶制已衰落不堪,“帝国境内弥漫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奴隶、科洛尼(隶农)、城市贫民的起义,军队的反叛,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和密谋充斥着首都和遥远的行省,帝国昔日对外辐射出的光辉也被死亡的阴霾所笼罩”。旧的古典文明世界正向着新的中世纪时代过渡。这种过渡在东、西罗马帝国经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一瞥     
意大利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它象欧洲巨人的一只穿着长靴的足,踏入地中海的万顷碧波。位于半岛南端的西西里岛恰似足下的一枚小球。连同附近撒丁岛等岛屿在内,意大利面积共三十万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六百万,首都罗马。意大利是著名的古罗马的发祥地。公元二至三世纪处于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其版图囊括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四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趋衰落,作为帝国中心的意大利也走向了四分五裂。经过中世纪的漫长岁月,直到一八七○年,意大利才实现统一,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此后,意大利参加了帝国主  相似文献   

8.
海底寻宝热     
目前,在各大洋的古航道上,活跃着许多海洋考察船,其中相当的一部分是在寻找海底珍宝。十三世纪以后,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有了较大发展。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各国开始了对外扩张,每年都有大批远洋舰队和商船队载运从海外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和贵重物品回国。在海上,由于遭到风浪或海盗袭击或发生战争,许多船只及其所载财宝葬身海底。一些近海城市,由于地质变化而被大海吞没。据专家估计,近几个世纪来,仅海底沉船就有上万艘,散落在海底的珍宝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马帝国时期西部城市发展对帝国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带动了罗马帝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第二,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第三,使帝国呈现统一性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上有很多帝国,比如秦帝国,罗马帝国。它们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疆域广;第二,权力大。在生物界,也有这样一个帝国。几十亿年前,帝国的军团就征服了整个地球,至今仍对其他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发挥着重要影响力。这,就是海藻帝国。火辣夏日,就让我们用一盘感脆爽的"凉拌海藻帝国",帮你消暑解闷、开胃醒脑吧!帝国探路者:蓝藻迈出帝国开疆扩土第一步的是蓝藻。大约27亿年前,它们诞生于蔚蓝的大海中。蓝藻只有一个细胞,显微镜下,它们就像绿色的气球。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国际关系的转折点之一,对东北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使中韩日三国关系自甲午战争之后再一次发生变化,日本得以代替韩国行使权力,与中国进行交涉,即中韩关系在中日关系框架下展开。  相似文献   

12.
以中法马江之战中,中国的福建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事后,人们总结失败原因, 多从战术上着眼。而笔者认为应该从清政府的战略失策去寻找原因。指挥马江之战的张佩纶等人,将清政府轻视法国侵华海军的战略失策,变为具体的战术失误,即将原来散处各地的福建舰队的弱舰集中到马江与法方的强舰相峙,结果成了法舰的靶子,从而酿成了马江惨败。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14.
绥靖政策是特定的政治现象。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为:实力的衰退;统治集团的战略思考和压力集团的推波助澜;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加快了大英帝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15.
罗马帝国对欧洲古典文明发展的贡献特别是它的“大一统”统治深深地印刻在了欧洲历史上,成为萦绕欧洲人心头的一种“情结”。罗马的统治被视为“正统”,拥有“罗马皇帝”头衔的统治者被认为是“正宗”和“合法”的。从中世纪直到现代,借罗马帝国的名号谋求“统一”或霸权是欧洲的一种历史现象,罗马重要的遗产——基督教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整合力量。罗马帝国“情结”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接受沙俄保护期间,布哈拉汗国保留了一切旧制度,接受了俄国政府派到布哈拉汗国的政治机构,俄国的政治代表在布哈拉汗国内享有司法权.布哈拉汗国在经济上也不享有完整的自主权,实际上沦为俄国的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在海湾战争以前伊拉克曾经是美国的盟国。美伊关系嬗变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历史上的盟国关系,两伊战争期间的密友关系,海湾战争前的挑衅与纵容关系,海湾战争后的敌对关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消灭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这也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外交政策标准。通过分析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仇敌关系的嬗变特征可以看出,美国选择盟友的原则是利益需求,而不是道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