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克里雅河流域PRED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流域总体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以流域PRED系统理论为基础,以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工具为手段,在对克里雅河流域自然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克里雅河流域绿洲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价,为该流域绿洲演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调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环境背景、社会经济现状和流域开发历程,通过对流域绿洲PRED系统各子系统的分项计算与动态分析,结合流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综合评价,为全流域绿洲演变和环境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业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将大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了解其子系统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协调福建省农业PRED系统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②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③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即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烟台市耕地面积的减少程度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较不发达地区逐渐降低。因此,科学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色增长模式的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经济、资源、环境、生活、政策子系统参数的调控,预测人均绿色GDP、资源环境成本、生态安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国民幸福指数以及研发效率等变量的动态趋势,模拟得到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严重将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干预与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的生产与使用起到约束作用;方案4:协同发展模式以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低的经济损失、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代表了快速增长低消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即绿色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火电厂生态工业园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是由产业、人口、资源和环境生态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合理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对系统的有效调控.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相结合,在系统地分析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确定生育指数、各产业投资比、科技因子、资源循环利用率等参数为调控参数.以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为案例进行了9个方案的模拟和调控.结果表明:方案7和方案8的调控参数选取合理,废物排放最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是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 ,采用北京市的历史统计数据 ,开展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多目标模型 .以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 ,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制衡关系 ,完整地体现了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试图运用系统论思想 ,提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概念 ,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发展过程 ,对有效建立关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规划与调控的综合集成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9.
绿洲规模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洲规模内存在的各种资源规模的大小.对于环境封闭和生态脆弱的干旱区绿洲而言,一方面,由于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限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约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规模、生产规模及其消耗资源能力的增大导致绿洲负荷过重,稳定性受到威胁,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同时实现经济效应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在绿洲适宜规模内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特殊性的基础上,以且末绿洲为例,根据1985-2004年的连续统计数据,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在绿洲适宜规模下存在的资源规模与绿洲经济发展关系,为绿洲规模与绿洲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依据.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资源环境动态仿真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多种资源和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目的是探索该地区资源合理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不受破坏的开发方案。为黄河三角洲的资源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模型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态投入产出原理的可持续发展多目标最优规划模型,以研究各种经济要素变动和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战略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模拟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意定  徐向阳 《系统工程》2008,26(2):124-126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灌区不同区域用水行为、供水单位和农户用水行为,说明了采用适当的制度安排和通过水权市场配置水资源,确定合理的水价,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促进多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系统思维方式为指导。要系统坚持系统开放性原则,把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置于开放性视域,不断吸取企业外部环境的积极因素、以增强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要坚持系统主体性原则,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资源、构建多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系统整体协调性原则,统筹兼顾多民族地区各企业发展关系、以促进多民族地区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系统复杂性原则,保护和开发多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经济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多民族地区多种企业形式多样性和谐发展;要坚持系统有序调控性原则,加强政府驾驭经济活动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多民族地区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全力服务、以促进其企业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限购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房价增速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一致结论.本文基于70个大中城市房价月度同比增速数据,利用Hsiao, Ching和Wan提出的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模型,整体评估了限购政策实施以来对城市房价增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限购政策短期内对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增速发挥了一定抑制作用,但具体政策效果在不同城市分化严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市人口规模,绿化环境,小学生人数增速及高校数目显著影响限购政策对控制房价的效果.此外,本文发现2014年底随着限购政策的取消,一二线城市房价增速得到大幅反弹,三线城市反而因为虹吸效应并没有出现反弹.本文研究结论认为,限购政策虽然短期能减少房地产购买需求从而抑制房价增速,但是如果不能改变购房者房价长期预期,一旦限购政策力度放缓则将带来报复式反弹.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因城施策,依据各个城市经济特征及发展阶段来制定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信息环境变化前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和信息质量对投资者决策结果的影响,证明信息环境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习惯,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发现:会计准则变革后,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下降,预测报告中特质信息含量也发生显著变化,进而使投资者更多关注报告中的行业和市场信息;会计准则变革前,盈余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而会计准则变革后,盈余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减弱或逆转,说明投资者信息处理效率并非一成不变,信息环境能影响投资者对于公司特质信息的发掘、解读和运用.文章指出提升财务分析师、普通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识别和监督的能力,对提高市场定价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凸显.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老龄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理论机制,识别与筛选出关键传导渠道,并基于我国31省市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及门限面板等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老龄化对房价存在直接的负向影响,且在预期、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促进房价增长的机制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同时,经济发展及城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老龄化对房价的负向影响是否胜过其他因素对房价的正向影响取决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加剧,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力图揭示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化规律。利用我国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构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验证和分析其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长期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资源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误差修正调整,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的稳定均衡关系。第二,短期内我国三大区域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考虑,东、中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在西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相似文献   

19.
The security of power consumption demand is an essential issue in maintaining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Owing to the advantages such as the robustness and favorable estimation performances, the semiparametric model and nonparametric models have obtained wide popularity.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emi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models, a new estimation model is created, and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effects of influenc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power consumption; the impact of the power price index o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small, which can-not offset rapid growth of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bring;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still stays at a low level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