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难题之一,针对弹道导弹突防过程中无源诱饵的极化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多个窄带和宽带极化特征量,并结合暗室测量数据,进行了极化特征提取和优选,去除了冗余的极化特征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窄带极化特征的弹道目标综合识别方法,并利用弹道目标的暗室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识别方法和仅基于窄带或宽带极化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导弹中段目标威胁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释放诱饵是典型弹道导弹中段突防措施之一,对诱饵与真弹头的威胁度进行评估也因此成为导弹防御系统实施拦截的首要前提.考虑弹头与诱饵的位置、速度、RCS及红外辐射强度等目标特性不同,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G.A.Miller 9级量化理论对弹头与诱饵的威胁属性进行量化,建立了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导弹中段目标威胁度多属性评估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有效确认威胁度最大的目标,满足弹道中段目标的威胁度评估需要.  相似文献   

3.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预警探测雷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讨论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中雷达的作用及其对雷达的要求。随着弹道导弹技术及其突防手段的发展,对BMD系统中的各类雷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高精度制导及目标识别问题。在简要回顾所有关雷达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讨论了适应未来BMD系统需要的雷达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导弹防御系统中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技术。根据弹道导弹飞行中的目标特性和导弹防御系统的传感器配置分析了导弹防御系统中目标识别的技术特点,论述了国外导弹防御系统中雷达目标识别的总体技术思路,并重点从目标轨迹特性、结构特性、进动特性以及再入特性等方面总结了利用雷达测量进行弹道导弹识别的技术进展,最后给出了开展导弹防御系统中目标识别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攻防体系对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红军地地弹道导弹与蓝军某反导系统 ,研究了体系对抗条件下 ,地地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计算模型 ,通过大量仿真模拟 ,对不同的战法 ,计算了地地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 ,得出了许多有用的结论 ,提出了提高地地弹道导弹突防能力的技术和战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洲际弹道导弹突防效能仿真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丁保春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0):1325-1328,1332
论述了在现代反导防御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导弹的突防能力对保证武器实际交通的重要性。分析了评估洲际导弹突防效能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建立以人为主,人机一体的综合试验研讨环境的构想和洲际弹道突防效能仿真评估系统的总体方案,重点阐述了仿真试验评估系统的构成和特征,介绍了防御体系与对抗环境描述,试验边界条件界定,系统总体集成,系统强信度评估、联邦开发,突防效能综合评估,多媒体演等系统实现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探测性能与识别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评估美国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光学识别能力为背景,分析了美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对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性能和识别技术.通过预估STSS星载光学传感器的配置参数,分析了STSS光学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和空间分辨率,讨论了STSS系统利用红外谱、热等特征进行红外点目标识别的原理和技术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些分析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计算弹道导弹被动段的雷达截面积,根据其被动段飞行的运动学特性,利用椭圆弹道理论仿真计算出了导弹被动段飞行弹道,同时在大地直角坐标系中通过解算雷达、导弹与地心的空间几何关系,求得导弹的实时视角值。结合导弹的几何尺寸特征,利用高频区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弹道导弹被动段飞行时的实时雷达截面积值。对研究弹道导弹的防御和突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提高弹道导弹中段突防成功概率问题,提出了主动防御滑模自适应制导律。首先,推导出目标、拦截导弹和防御导弹的三维相对运动方程。其次,基于三角拦截制导策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主动防御滑模自适应制导律(active defense adaptive sliding mode guidance law,AD-ASMG)。该制导律能同时达到两个制导目标:防御导弹处在目标和拦截导弹视线上,保持三点共线;零化防御导弹对拦截导弹的视线转率。最后,针对开关式轨控发动机推力大小不可调节的问题,考虑了发动机动态特性,设计了精确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方法,获得可变的等效力,适应制导指令变化的要求。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微动辨识是弹道导弹中段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目标的微动特性与其结构、质量分布、初始状态和受力状态密切相关,将根据给定诱饵的重量、几何特性、释放初始状态等,建立诱饵进动、自旋、章动等微运动模型,对微动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推导,分析得到释放后诱饵的姿态角变化特性、自旋周期、章动角、章动角速率和欧拉角等微运动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微动模型,可以有效的对弹道导弹中段诱饵的微动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与弹头微运动特征的差异,可以有效的为弹道中段目标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旋进动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弹头目标的自旋进动特性,建立了锥体目标的自旋进动模型,引入微多普勒效应的有关概念,推导出了由自旋进动产生的微多普勒频率的数学表达式,利用高分辨的时频变换对微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时频图,提取能反映目标质量特性的特征量,为识别此类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在低信噪比时所提取特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宽、窄带混合组网雷达数据融合处理是弹道中段目标特征提取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窄带雷达混合组网的弹道目标融合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窄带自相关处理,获得锥体弹头的进动周期,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估计出组网雷达中各散射中心的幅相参数。然后根据宽、窄带雷达微多普勒特征的融合特性和关联特性,利用加权平均和散射中心关联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锥体弹头的三维进动特征及结构参数,从而实现宽、窄带混合组网雷达的数据融合。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弹道导弹在突防时表现为弹头、诱饵等群目标特征。雷达对群目标进行跟踪时,如果某一目标出现丢失,为维持航迹,常利用弹道导弹运动轨迹可预测的特点进行弹道预报。预报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初值精度。考虑到雷达对群内多目标探测信息具有相关性,多目标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单个目标的绝对误差。利用这一误差特性,在群目标间不发生机动运动情况下,提出了利用群内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关系,用雷达正在跟踪的目标对其他丢失目标进行弹道预报的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定量研究了利用群内目标的相对运动关系提高弹道预报精度的机理。仿真表明,当雷达对群目标探测信息相关性较好时,该方法大幅提高了弹道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
攻防对抗中空地导弹毁伤目标仿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攻防对抗仿真中,空地导弹地面目标的毁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采用战斗部为破片式战斗部,通过对导弹发射车的易损性分析,目标毁伤树来建立目标易损性计算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导弹突防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导弹攻防对抗技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导弹突防效能评估问题也日益复杂。考虑区间数理论处理不确定问题的优越性,建立了基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导弹突防效能评估模型,对导弹突防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和信息集结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几种导弹突防方案进行了突防效能排序计算,验证了采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评估导弹突防效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飞毛腿导弹和爱国者导弹的主要技术性能,主要叙述了爱国者为拦截战术地地弹所作的改进措施,包括采用新的拦截弹道、大破片战斗部、引信启动规律等。结合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情况,分析了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对抗环境下宙斯盾系统探测弹道导弹的仿真技术。仿真系统建立了宙斯盾系统中SPY 1相控阵雷达、SPG 62照射雷达及SM 2导弹半主动导引雷达的电波传播、射频信道和信号处理模型,给出弹道导弹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快速计算方法,考虑宙斯盾平台和弹道导弹的运动模型以及阻塞式干扰等对抗情况,仿真宙斯盾系统探测并使用SM 2导弹截击弹道导弹的过程。仿真系统可以应用于弹道导弹利用速度、弹道设计和电子对抗等措施突防宙斯盾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