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岩 《科技信息》2009,(31):I0277-I0277,I029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和观察等方法,分析心理健康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并论证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的关系,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施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全面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新体育课程的课标之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显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强化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杨宁 《科技资讯》2015,13(5):17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学生面对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越来愈大,很多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疾病。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具有健身、健心的功能,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把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本文立足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了体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希望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青年学生青春期个体身心发育的特点出发,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文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方向发展;因材施教,积极引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以及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良好个性,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汤勇军 《科技信息》2009,(34):267-26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产生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即高师阶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不够,没有培养和形成他们的心理健康自我调适能力。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到高师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而且还将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素质,并且直接影响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中小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闫瑷 《科技信息》2011,(24):69-69,7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应防止“马太效应”的产生,过份关注“强势群体”,而“弱势群体”遭冷遇是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师的冷漠会打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催残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影响健康;而过份的关注也会对被关注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体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领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理念落后、课程定位不准、教学目标偏差等弊端,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问题—领悟”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它从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健全的自我意识为培养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位在心理辅导的位置上,建构起教师讲解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产生领悟”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课程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个学习领域,这是心理健康成为了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而学校教育是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特定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心理量表SCL-90调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对其身体素质所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余世和  赵海燕 《科技信息》2007,(23):218-219
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体育运动中包含着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有深刻影响的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和作风等要素,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从教师角度讨论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把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在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存情感教育,通过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应防止“马太效应”的产生,过份关注“强势群体”,而“弱势群体”遭冷遇是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师的冷漠会打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能催残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影响健康;而过份的关注也会对被关注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体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李遂宠 《甘肃科技》2010,26(1):210-212
新时代呼唤着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数学由于它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应用性等特点,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就此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来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如何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颖  张卫星  陈永霞 《科技信息》2010,(35):I0130-I0130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教师为什么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然后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体育教学影响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作了具体阐述。卫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对卫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卫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了解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懂得如何把握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人成人和成材的核心因素,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质量。因而,在师范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师范学生明确健康的含义,知道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层次的体现。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确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着重探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