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化工具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兴起的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尤其是后者对心理学的现代叙事进行了彻底的解构。本文试从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心理治疗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 ,把心理治疗置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背景框架中进行分析 ,视其为执行文化问询、社会控制和建构新世界功能的文化工具。最后 ,本文对这一角度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企业家心身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作中的情绪心理。心理学学者对情绪理论及情绪调节进行了许多的研究。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国外许多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选择性地阐述了学者们对情绪所下的定义和中医心理学中情志的定义,依据五行学说的和谐思想,指出了情志的弱态和谐是情绪失调的现象,从系统上明确了情绪调节的目标和可以选用的方案,给自我的情志调节或者情绪的内部和外部调节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并且应用数学中的决策理论,建立了一个有推广价值的数学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3.
系统心理治疗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治疗设置。对心理治疗设置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在治疗实践中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严格的心理治疗设置,是我国目前心理治疗的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心理治疗设置的含义、作用及其意义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阐述:一、什么是心理治疗的治疗设置1、治疗设置定义:心理治疗的治疗设置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做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病人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2、治疗设置具体内容主…  相似文献   

4.
混沌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介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学家将混沌前沿理论介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为心理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中从简单到复杂、混沌到有序是心理演变的一般规律;从确定到随机,从线性到非线性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指出某些心理行为的难以预测性;心理系统的分形与迭代说明心理学研究的复杂性;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生理心理学有突破性发现以及其对于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涤烦忘忧录     
《科学大观园》2006,(7):48-50
“涤烦忘忧”一词,摘自:唐朝诗人施肩吾的诗句∶[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录:本文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自我控制情绪的人和事,故称:录.取名:涤烦忘忧录,其意希望本文能使人洗涤烦恼忘却忧愁.当前世界上最流行,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等。而本人认为:除了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这两种理论容易让一般人弄懂之外(这两种疗法将在本文中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其它的疗法都是患者自己需要一定的技巧或者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能有所疗效的,而本文非介绍专业的心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近年美国心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倡导和关注,兴起于上世纪肋年代的自我决定理论(SDT)近来又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SDT以个体的内部动机概念为出发点,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诸多研究主题,进而推进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心理学亦称自然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自然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客观实验范式,力图建构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人文主义心理学亦称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人文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的主观经验范式,力图建构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观、方法学以及理论观等方面都存在着两极对立的倾向,表现出相互对立的理论特征,代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西方心理学的两种向度。  相似文献   

8.
道德情绪主义(moral sentimentalism)与理性主义(moral rationalism)是道德哲学中的一对经典观念。历史上曾有许多哲学家执笔为各自支持的一方进行辩护。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经验研究与哲学理论的互动趋势也影响了道德哲学领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情绪主义与理性主义在不同的心理学阵营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而道德计算主义(moral computationalism)或道德的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orality)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径路,跳出了教条的对立框架,提出内隐的操作原则(operative principles)才是道德认知的核心。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情绪还是有意识的推理都仅仅是内隐计算的伴随,或衍生过程。狭义的道德计算主义是关于道德认知的一种科学理论,广义的道德计算主义则代表了道德情绪主义,理性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径路。道德计算主义提倡深入道德认知的腹心,在最深层的心智机制水平对普遍的道德直觉与多样化的道德体系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一、超心理学的起源“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名词,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曾在1885年由德国学者马克思·德索伊尔(Max Dessoir)首先提出的;还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这个词曾由法国生理学家,1913年医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夏尔·里谢特(Co Richet)倡导使用的。但后两种说法根据不够充分,而且说法不甚一致,而第一种说法,从许多超心理学的著作以及国外一些百科全书中都可找到根据,所以本文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首都心理学界举行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邀集,出席座谈的有首都各有关研究机关、高等院校心理学工作者八十余人。会上大家认为去年心理学界开展批判心理学中资产阶级方向,对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很大作用,但是也认为当时对批判中所涉及的许多学术性的问题,并未解决,召开这次会议,继续开展争鸣,各抒己见,探讨批判中所涉及的许多学术性问题,对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会议中着重讨论了下述四个问题:(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二)心理学的阶级性问题(包括研究方法);(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四)生理与心理关系。在这些问题中,有的看法比较一致,有的看法仍然有分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开放心理病房团体心理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采用的治疗形式是团体心理治疗,治疗方法是认知一行为疗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是开放心理病房的抑郁症患者。本报告应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结果证明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即一个开放的自我调控的复杂生态系统。通过系统能量耗散和内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以维持其客观时空的有序结构。当外界的不良信号,风、寒、暑、湿、燥以及喜、怒、忧、惊等传入机体,要破其正常稳态,导致疾病。生态治疗的思路来自于系统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等,它强调人体应认识其内外环境的整体变化,以维持其有序和平衡稳态,保持机体健康。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气功、针灸、理疗、心理治疗、中草药方剂以及最近兴起的微生态制剂等,广义上都可称为生态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外控到内控—论认知—行为疗法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生于五十年代的行为疗法,在经历了一段卓有成效的发展时期后,由于过分强调外在的行为控制而陷入困境,在人本主义、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疗法的强烈冲击下,行为治疗家们吸收,接纳了中介认知的理论,形成了以调整变化内在认知过程为核心的认知-行为疗法。尽管它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却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是观察和探讨人类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自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的发展已相当完善。但由于其学科的独特性质,又使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学派林立,理论更迭频繁。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认知革命,影响了几乎所有分支领域的思想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新名词。三十多年来,心理科学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的心理学名词。随着国内外出版的心理学书刊日渐增多,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大众传媒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多,在心理学名词使用上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心理学名词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对心理科学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文献的编纂、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全球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概述早在1924年,我国心理学界就出版了《心理学名词汉译》。1954年,有关人员编辑出版了《英汉心理学名词》。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心理学词汇》。在中国心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上,一直强调要使用规范名词。七十多年来,上述工作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在1996年初被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审定工作计划。经过商讨,中国心理学会于1996年3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组。其任务是:调查研究,为开展审定作必要的准备工作。1996年6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心理学会双重领导。聘请著名心理学家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为顾问,管连荣为主任、沈德灿和陈永明为副主任,另有19名心理学家(其中包括香港心理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的梁展鹏博士)组成委员会。1996年6月22日召开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在京委员会议以后,各位委员根据专业分布框架计划组织了全国各地的50多名心理学家,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张氏心理学词典》、《心理学词典》、《英汉心理学名词》等大陆和港、台近年出版的权威心理学工具书,初选出3200多条心理学名词。汇总后发现大约有27%的名词有“一义多词”情况,有的同一概念的名词有5种以上不同称法。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心理学名词(初选稿)》,尤其是对150多个存在一词多义的名词,和28个涉及多个专业组的名词,逐条进行了讨论,经删简、修改,整理出《心理学名词(征求意见稿)》3049条,并按全国名词委的体例要求编排后,请委员再次核定,于1997年3月正式分送给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80多位心理学家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5月前后共收到120余份反馈意见。同年7月召开第二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讨论,按学科分支进行了综合平衡,最后确定了3067条《心理学名词(送审稿)》。1997年12月,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三位顾问受全国名词委的委托对报批名词进行复审,提出了终审修改意见。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又组织北京的委员开会,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再次作了修改,最后确定第一批审定公布《心理学名词(审定稿)》3004条。二、主要成果我们于1998年完成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现正待出版。本书是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首批心理学名词。心理学名词按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应用两大类编排,前者有普通心理学、心理量表、测量与统计、心理学史、心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6个分支,共有2061个名词;后者有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其他7个分支,共有943个名词。全书总词数3004条。部分名词有简明定义性注释。正文之后附有英汉和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这批名词是在科研、教学、临床或社会服务、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频率较高的心理学规范名词。通过这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对心理学中常见的和使用混乱的名词进行了统一。比如,对于“meta-analysis”一词,原来有“元分析”“超级分析”“再分析”等多种不同译法,此次统一为“元分析”。又如,原来对于“ergonomics”一词,国内对应的中文译法有“尔刚学”“功效学”“人类工效学”,现在将其统一为“[人类]工效学”。中括号里的“人类”二字是为了对应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的“人类工效学”委员会而保留,但在其他场合可以不用。再如,“cognition”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核心词汇之一,在亚洲使用汉语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的心理学界一直译为“认知”,但国内也有专家建议译为“认识”。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名词审定原则,以及学术争鸣中“求同存异”的方针,为避免混淆,所有参加审定的心理学专家均认为应沿用“认知”用法。三、经验和体会管连荣同志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心理学文献的检索工作,并于1992年出版了《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在建立了一整套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后,我们即面向全国同行开展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现心理学名词(特别是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英、汉名不统一是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心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从普及角度还是从研究交流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已经越来越紧迫。从技术、理论、思想、时机等各个方面看,在1996年开展心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特别要感谢全国名词委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大力支持!我们自90年代初起即注重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各类相关的心理学辞书(包括百科全书和词典)近30种。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综合和专题分类数据库,特别是将各词在不同辞书中的中、英对译方法建库备查,并据此筛选出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保证了选词代表性和科学性。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得到了心理学会领导下的全国各地心理学专家的大力支持。通过25名委员负责13个分支领域,共动员了全国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学家自始至终参与了全过程的审定工作。在征求意见时得到全国各地近200位专家的反馈意见。特别是梁展鹏博士从香港专程赶到北京参加我们的审定工作会议。可以说没有专家们的支持,我们很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工作。当然,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不同意见。但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商榷,几乎所有的争议都得到了解决,并顺利达成了一致意见。另外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与“cognition”一词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壁如先生近10年来在许多场合、以不同方式、经过各种渠道多次呼吁应将其翻译为“认识”,认为不应当翻译成“认知”。我们在收到赵先生的来函后,专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根据此意见的来龙去脉将审定委员会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继续采用“认知”译法正式函复了赵先生。因此,我们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文献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系统地积累资料;全国名词委的大力支持;中国心理学会领导的专家队伍与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秘书处高效、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归纳、采用达成的一致意见;民主解决学术争议。这样,才能圆满成功地完成任务。四、存在的问题对于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理论争议,特别是“音译(如laser—莱塞)”和“意译(laser—激光)”取向之争,我们仍然本着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原则处理。由于绝大多数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都是常用的,这个问题尚不突出。但将来进行第二批心理学名词审定时,这无疑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许多涉及人名的词条,更要小心处理,方能达到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心理学名词审定中有大量涉及外国心理学家姓名译法的规范工作要做。限于时间和经验,本次仅对首批审定心理学名词中涉及的部分外国姓氏音译,按译名协调委员会审定的译名加以规范。在名词审定工作中,各级领导以及心理学专家、学者给予热情支持,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得到全国名词委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希望广大心理科学工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增补,臻于完善。* 本文是2000年6月1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管连荣研究员是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韩布新副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争鸣”(西北师范学院编)1957年7月号第5期上,刊登了章仲子先生“论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一文,着重谈到了“自我观察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问题.作者看来:心理学应该采用客观方法可以说是一致的.分歧在于对“自我观察法”在心理学中有无存的权利问题上. 该文作者将近几年来苏联和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分为三种: (一)以捷普洛夫为代表的看法(1952年在俄罗斯教育科学院所召开的心理学会议上的发言)认为自我观察法根本是一种主观的方法,和客观的方法不相容.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不但不能用它,也不需要它. (二)以1954年第四期“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发  相似文献   

17.
贝耶斯主义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对诸多学科如统计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决策论、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近二十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一般性的科学推理理论,是目前科学方法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纲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纲领进行概略性的介绍:贝耶斯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归纳理论框架;贝耶斯主义解决各种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尝试和成果;贝耶斯主义纲领留下的有待争论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科学划界"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的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心理治疗是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出现的,尽管治疗家们的观点不尽一致,但却达成了一些共同的看法,它们是:强调在情境中理解个体的行为;强调两性在生活中权力平等;强调治疗关系中的协作与权力共享;强调心理治疗的价值取向。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带来的启示是,必须要对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的合理性提出不断的质疑,用批判的眼光去考察宏观的社会环境;此外,女性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还对西方心理治疗的“正统”地位发起了挑战,引发了关于心理治疗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的思考。西方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新世纪里当会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0,(1):49-49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询人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