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短讯集锦     
古库尼前途未卜利比亚和乍得去年底在提贝斯提高地发生大规模冲突以来,非统组织和一些非洲国家正在积极调解。非统组织第43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项呼吁解决乍得问题的折衷声明。许多非洲国家认为利比亚应该从乍得撤军。乍得的战事一直未能平息。曾与哈布雷政府对立的古库尼在与利比亚反目后,一直被软禁在的黎波里。据阿尔及利亚有关人士透露,2月初古库尼在利比亚20名便衣的“护卫”下来到阿尔及尔,他的眷属仍被留在利比亚。他住在离阿尔及尔20公里的海滨风景区“莫里蒂”别墅,与外界隔绝。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一部描写雇佣兵的电影——《野鹅敢死队》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电影中的雇佣兵受雇去改变一个非洲小国的政局,如今,真人版的类似故事也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自利比亚3月份遭到北约空袭以来,尽管卡扎菲的多个下属,甚至对外代表着利比亚国家的外交官纷纷弃他而去,但1.6万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非洲雇佣军却誓言要捍卫他直到“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3.
人们议论着,法国在世界上同时开辟了三个战场:阿富汗、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后两个都在非洲。3月19日,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由此拉开了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序幕。“奥德赛黎明”激战正酣,4月6日,法国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已对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阵营发起猛攻。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一向热衷于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统一阿拉伯世界原是埃及已故总统纳赛尔的想法。纳赛尔曾设想以两三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为核心,逐步实现阿拉伯统一。卡扎菲崇拜纳赛尔,自称是纳赛尔这一思想的继承人。自他1969年9月当政以来,利比亚先后七次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但是这些联盟均未成为现实。一、1969年12月27日:利比亚同苏丹和埃及签订《的黎波里宪章》,三国拟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1970年11月27日,叙利亚在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初,乍得民族团结过渡政府主席古库尼应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邀请,访问了利比亚。6日,利比亚通讯社发表一项联合公报,宣称利比亚同乍得两国“决定合并成一个国家”;公报强调,根据两国在1980年6月15日签订的一项“共同防务条约”,利比亚将向乍得派遣军队,“帮助维护乍得的安全与和平”以及重建乍得军队;两国的共同边界即将向两国人民开放。乍得事态这一新发展,在非洲和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苏丹、埃及、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加蓬、尼日尔、马里等国都表示强烈反对。1月14日,在非洲统一组织本届执行主席、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的  相似文献   

6.
绿色利比亚     
南接撒哈拉大沙漠、北临地中海的非洲国家利比亚,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来说,感到的只有遥远、陌生和神秘。这个历史上屡遭外侵、现代又受到国际制裁长达十几年的国家,该是一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7.
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国家,面积一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一百二十多万。这个国家90%以上的国土是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不宜于农作。但是,在这广阔的沙漠下面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全部蕴藏量的有八十亿吨。利比亚的石油约在1953年开始勘探;1959年发现了泽尔登大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石油;1963年年底,超过阿尔及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1964年上半年,它的产量占非洲原油总产量的52.2%。但是,利比亚的石油资源,都被美国以及英、法、意、荷、西德等外国石油垄断公司所控制。到1964年初,已有二十三个外国石油公司(半数以上是美国的)在利比亚勘探和开采石油,  相似文献   

8.
<正>非洲地域广袤,达3000万平方公里,林立着54个国家。长期以来,一些弱小贫穷的非洲内陆国家鲜少受到关注,但它们地位独特,也蕴藏着不一般的发展潜力,南苏丹便是这样一个国家。“东非之心”南苏丹位于东非的心脏地带,有“东非之心”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非洲大陆与外部世界往来交汇之处,具有重要的枢纽意义。2011年7月9日,根据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和苏丹南部地区公投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穿越非洲东南部的大裂谷上,布满了美丽的湖泊,其南端有一个博大和深邃的湖,那便是马拉维湖。它有30,9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最深处达706米,是非洲第三大湖。它的大部分属于与其同名的马拉维共和国,只有东部一小部分属于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马拉维”在当地契瓦族的语言中意为“火焰”或“闪光”。这个民族在16世纪时建立了一个以大湖为中心的王国。相传当人们看到火红的太阳照射到湖面上,湖水泛起一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庆祝利比亚革命十一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同叙利亚合并的倡议。几小时之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即表示响应。8日,阿萨德到利比亚商讨合并计划。10日,双方发表了《的黎波里宣言》,表示两国将合并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完全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将成为“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根据地”,并宣称要以两国的合并为“全阿拉伯统一的核心”,号召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它们的行列。利比亚全称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北非;叙利亚全称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位于西亚。两国并无陆上边界,中间隔着埃及和以色列,相距1,100公里。那末,两国为什么要合并呢?  相似文献   

11.
这是1960年9月17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上登载的一篇华盛顿通讯。虽则这篇通讯发表于9月中旬,正当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对刚果的侵略,积极进行推翻主张维护刚果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卢蒙巴合法政府的时候,但是美国新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特别是对刚果的更阴险更狡猾的手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这样一套。因此,尽管这篇通讯为美国新殖民主义者积极侵略非洲,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支持其它老牌殖民主义国家镇压非洲人民,感到高兴,并以赞许的口吻,为美帝国主义者吹捧,但是另一方面也把美帝国主义的凶恶狡猾的面目暴露出来。首先,这篇通讯透露,美帝国主义为了掩饰它对非洲的侵略行动,打出了联合国的旗帜。这个旗帜过去曾经利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以利用。快下台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如此,新当选的总统肯尼迪也是如此。肯尼迪曾经表示:“必须使联合国成为美国在非洲进行努力的中心工具。”可见美国统治集团,不管是那个党派当权,今后是不会放弃这个“最好的侵略工具”的。第二,这篇通讯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新殖民主义者想以所谓“开发”、“援助”来作为它在经济上控制非洲国家的主要手段。这个手段,无论美国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好,都是非常强调的。正如这篇通讯中所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认为美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要“更加慷慨”。但是,谁都知道,美国新殖民主义者的所谓“慷慨”只是好听的诱人的名词,他们是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本性,放下他们的侵略屠刀的。另一方面,美国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它有无法解脱的经济危机。目前美国又面临着经济危机。它已到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境地。美国已不得不低声下气,要求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帮助美国负担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的费用。这样下去,无论它怎样打肿脸充胖子,恐怕连尼克松所吹嘘的“慷慨”姿态也难扮演了。此外,还可看出美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对非洲各国进行政治颠复和文化侵略。一面在叫嚣“缺少对非洲有足够经验的高级官员”;而同时则不断在通过所谓“几国政府相互合作”等幌子下,加紧侵略非洲。看清了这些,就将促使非洲正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人民,丢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相信美帝国主义骗人的“好话”,而更加团结起来,为争取非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2.
惠勒斯基地,是美国在利比亚最大的空军基地,位于的黎波里以东,除此之外,美国还在利比亚占有别的机场,如去年就在利比亚靠近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边境的乌蒂亚新建成了一个军用机场。由于利比亚在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早在利比亚独立后不久,美国就于1954年9月强使利比亚同美国签订了为期十七年的协定,占用惠勒斯基地。美帝国主义把该基地建成为美国在非洲最大的空军基地,耗资一亿美元,驻扎军事人员一万四千人。美国合众国际社在谈到该基地时说:“利比亚有极好的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低,是个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非洲北部的苏丹,东有努比亚沙漠,西有利比亚沙漠,由于沙漠性气候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每年五六月之間,这里經常刮大风暴,当地人把它叫做“哈布卜”。在阿拉伯语里,“哈布”是风暴的意思,而“哈布卜”是特大风暴的意思。这种特大的风暴在北非其他地区和乍得有时也能見到。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1,(11):30-31
曾经有人说,最完整、最精美的古罗马遗址不是在意大利或欧洲,而是在北非,特别是在利比亚。在利比亚西部城市班加西附近的地中海沿岸就有这样一批古罗马遗址群,最著名的便是昔兰尼遗址和阿波洛尼亚遗址。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和图卜鲁格城南边,有一处干涸的沙漠地,名字叫昔兰尼加。在那里海拔400米处,便是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昔兰尼古城。相传,昔兰尼古城是由巨人巴托斯用手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作为大名鼎鼎的“非洲宪兵”,法国多次华丽登场,特别是2011年在阿富汗硝烟未散之时又大举介入科特迪瓦和利比亚,同时进行三场战争——这一“壮举”连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也自愧不如。奥朗德上任半年来,多次宣称“法国的非洲”(Francafrique)已成为过去时,但话音未落,  相似文献   

16.
赵军  舒梦 《世界知识》2023,(19):48-49
<正>近些年,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紧张局势呈现持续缓和势头,多国走向和解。但此轮和解势头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亚洲板块,在其非洲板块国家并不明显,部分国家内部矛盾甚至愈发尖锐。例如,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的断交危机自2021年起延续至今;埃及、埃塞俄比亚与苏丹围绕尼罗河水资源争端矛盾持续;利比亚国内“热战”和“冷战”交错,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非洲多数国家的经济不仅未能摆脱对外资外援的依赖,而且在80年代的十年中这种依赖加深了。随之,非洲许多国家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它们制定的“稳定规划”和“结构调整规划”,据说这两个规划能纠正非洲国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调整宏观经济。但是,这个处方在非洲并不灵验。十年来非洲国家仍然陷在深重的危机中,人均产值连年下降,投资锐减,外债累累。于是,非洲国家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改革计划《替代框架》。《替代框架》是《以“非洲框架”替代“结构调整计划”: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再造》的简称。它是由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阿德德基博士主持制定的,并于1989年4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  相似文献   

18.
英利条约     
利比亚政府在今年11月26日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宣布,要同英国进行关于修改英一利条约的谈判。为期20年的英利“友好同盟条约”是在1953年7月29日缔结的。根据这个条约,英国取得了在利比亚建立基地、驻扎军队(英国在利比亚保持着一个装甲师)和派遣“专家”的特权;同时,英国还借助于五百万英镑(每年付一百万英镑)的财政援助和每年另付二百七十五万英镑的对利比亚预算的津贴,控制利比亚的经济。这项条约的缔结,是由于在面临美国的排挤下的英国,要保持它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1952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时,国内已有美、英、法的许多空军基地。英国除了控制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  相似文献   

19.
非统组织第十九届首脑会议在全世界的期待和担忧中,在比预定时间推迟两天的紧张气氛中,终于于6月8日至1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胜利召开。出乎悲观者的预料,它是非统组织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首脑会议,除利比亚外,其余49个成员国全部与会,盛况空前。非统组织历来被视为非洲团结的象征。它是六十年代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中应运而生的世界最大的洲际组织。自1963年成立以来,它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例会。但是原定去年8月5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的第十九届首脑会议由于摩洛哥等十九国坚决反对接纳“西撒国”而流产;11月初又因利比亚等国反对哈布雷政府代表乍得出席会议而使为成功召开这次  相似文献   

20.
1月26日,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加蓬4个欧佩克成员国以及安哥拉、刚果、喀麦隆和贝宁等8国的石油部长们在拉各斯举行了两天紧张的会议后通过了“关于成立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的拉各斯决议”。该协会的诞生反映了非洲各产油国联合自强的决心,它也是国际石油市场上一支新的联合力量。成立这个协会的设想是在1977年提出来的。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暴跌以及非洲产油国各自面临的经济问题,该设想被搁置起来。去年2月尼、阿、利、加四国石油部长在阿尔及尔讨论了成立非洲石油生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