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虎"出山说起金猫集团,没有一个不知道"小老虎"的。是的,在辽阔的吴域大地上,不知道金猫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金男的大有人在,而不闻"小老虎"的恐怕没有几个。"老虎"似乎已成为孙金男的代名词。49岁的孙金男本不属虎,何以以"虎"著称?据说,这一疑团曾令不少有心人揣摸。然而,他确确实实像一只虎,一只勇猛异常而又机智超众的虎。他具有虎的胆略,虎的神气,虎的力量。1974年,在灵岩山下苦苦奋斗了数千年的农民集资办起了一家小型水泥厂——木渎水泥  相似文献   

2.
虎跃寅春     
<正>对于老虎这位百兽之王,中国人的感情是喜爱多于惧怕,因其华丽的外表、威风八面的气质,在生活中老虎还被赋予了镇宅辟邪的功能,也被尊为瑞兽;同时,"虎"在方言中又是谐音"福",所以福运临门的寓意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冯绘  冯宏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3):104-104,111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偏爱于老虎,他们觉得老虎是一种唯美的动物。老虎之美,美在它的王者风范,美在霸气。从形态而看,老虎之威猛大气,不单单体现出表面的霸气和王者风范,还有它的沉稳,它的坚定。它具有一种无法比拟的震慑性。本文从虎的形、态、神出发,谈了如何画好老虎及瓷画老虎的用料、画法与老虎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白明亮 《大自然》2010,(1):12-16
今年是农历庚寅虎年,谈话的主题自然是虎虎往中国乃至接个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被视为“博中之王”,自古如此,虎之凶猛残暴在人们心口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敬畏老虎已然到了“淡虎色变”的地步。虎被人们尊称为“山大王”、  相似文献   

5.
虎年话虎     
今年是农历丙寅年,亦称虎年。提起虎,人们对它有着非同一般的看法与评价。虎本是一种凶猛暴戾的动物,称之为兽中之王。它扑食兽类,以野猪、马鹿、狍子等有蹄类动物为主要食物。“老虎不吃素”,故还有“谈虎色变”之说。  相似文献   

6.
漫谈老虎     
《科技潮》1998,(1)
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动物。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分布于亚洲。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老虎在体型方面略有一些差异。过去人们曾将其分为近10个亚种,现在公认的有孟加拉虎(印度虎或南亚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里海虎(波斯虎)、巴厘虎、印度支那虎(东南亚虎)等8个亚种。虎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000多万年,虎的家族在历史上曾十分兴旺,到本世纪初生活在里海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亚洲东、南部的老虎还有10万只以上,后来由于人类的捕杀,现在总数已不足5000只,有的亚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例如巴厘虎自1937年最后一只被枪杀后就消声匿迹  相似文献   

7.
虎,是百兽之王。在世界各国文化中,虎被视为威严、勇猛、顽强的象征,因此很多武器装备的名字或昵称都带"虎"字。虎年来临,我们盘点一下这些"铁老虎"吧!"反恐快虎"--"燕京卫士"虎式装甲车"燕京卫士"虎式装甲车是我国装甲车,是在俄罗斯虎式装甲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作为现代反恐利器,它包括3门运兵型和5门指挥型,各车型都可以加装通信系统、观察系统、瞄准系统、摄像取证系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两者不可能有打架的机会,因为老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在非洲称王称霸。如果是一对一的搏斗,老虎可能更强悍一些。因为老虎在灵敏性、耐力和体重方面,都要胜过狮子一筹,尤其是东北虎,体重达到180千克,而狮子通常只有100千克。但是从群体作战的角度看,狮子要比老虎强大。因为狮子喜欢集群活动,而老虎总是独来独往。  相似文献   

9.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19-122
中国和韩国在虎图腾、虎崇拜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文化渊源。在中国,虎在动物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排第二,而韩国动物文化中虎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中韩民间故事中老虎均扮演了仁义、义理、友情的形象,韩国民间传说中老虎更是孝义的化身。中国绘画艺术中,多表现老虎的威猛、英勇的一面,而韩国的绘画展示更多的是老虎仁义、报恩的一面。中韩应加强动物文化尤其是虎文化交流,加大弘扬传统虎文化的力度,发挥其在教化人心,扬善惩恶以及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我的印象里,老虎不聪明——狐假虎威,心怀不轨——虎视眈眈,凶猛——饿虎吞羊。但是读了《虎女蒲公英》后,我对老虎有了新的认识。森林里有一只小老虎,刚出生就遇到蟒蛇,被一个人救了,并得名"蒲公英"。主人对它悉心照料,给它喂奶,陪它玩"拳击游戏",在  相似文献   

11.
徐征 《世界博览》2011,(15):73-75
扛上摄影器材,骑在象背上在印度的国家公园与虎共舞,与自然同乐,是游览印度的另一异彩项目。对于老虎,我一直情有独钟,不仅因为它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猫科动物,是丛林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除此以外,世界各地种种关于老虎的故事和神秘传说,也吸引着我去追寻、了解这些神秘的大猫。在长达一年的策划和期待之后,我于今年五月来到了拥有全世界一半数量野生老虎的千年文明古国——印度。  相似文献   

12.
小茹 《世界博览》2008,(3):40-45
生活在远东的野生阿穆尔虎在中国已经难见踪迹,在俄罗斯的丛林里它们也濒临灭绝。老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它能调节整个生态系统,是环境健康的标志,挽救老虎也是挽救所有的生命,并让整个自然环境更利于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我的印象里,老虎不聪明--狐假虎威,心怀不轨--虎视眈眈,凶猛--饿虎吞羊。但是读了《虎女蒲公英》后,我对老虎有了新的认识。森林里有一只小老虎,刚出生就遇到蟒蛇.被一个人救了,并得名“蒲公英”。主人对潘晨畅它悉心照料,给它喂奶,陪它玩“拳击游戏”,在它长大后还训练它捕食,人与虎之间渐渐有了感情。  相似文献   

14.
"虎照事件"以来,老虎的现状和保护成为热点话题。事有凑巧,在我案头上刚好有几册新书,都是关于老虎的:一本关于老虎贸易的书、一本讲述中国虎文化的书、一本关于老虎的小说。但是,最能引起我兴趣的是一本关于印度老虎保护的历史和现状的书——《狩猎台上的风景——濒危食肉动物的科学拯救之路》。我想,关  相似文献   

15.
虎年话虎     
郭耕 《科技智囊》2010,(2):80-83
<正>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即虎年,早在2009年底惹人喜爱的老虎形象已经充斥大街小巷的商铺厅堂。2010年的春节又是2月14日,恰逢西方情人节,所以,属虎的和不属虎的人都会为这个虎虎有生气、浓情似火的年景而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16.
虎年虎展     
今年是中国阴历上的虎年.在十二生肖中,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虎这种外表威严、性格鲜明的动物,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多少年来,由于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遭到人类的捕杀,它已濒于绝灭的境地.今天,我们向所有的人呼吁,要保护老虎.  相似文献   

17.
"华南虎"照片的摄像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7年10月,华南虎照片一经公布,即引起各方关注。"挺虎派"和"打虎派"都极力从各个角度证明照片中华南虎的真伪,但采用的大都是定性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摄像测量方法,对照片中的华南虎进行了三维测量和重建,并进行了华南虎照与年画虎的相似度分析、虎照的细节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虎照之间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变化不大,老虎部分的分辨率较低并存在模糊,用常规摄像测量方法难以重建三维结果。本文针对虎照实际情况,采用整体解算相机系统参数、局部重建老虎的方法,得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结果表明,重建老虎不同部位的测量点均基本位于一个与像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上。模拟场景实验证实了该重建方法正确可信。同时,根据平面物体的成像模型对虎照与年画虎进行了仿射校正和对比分析,表明照片虎与年画虎主纹理的骨架、轮廓基本重合,相似率为0.9986,满足平面变换条件。对眼部存在的差异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中的珍品全世界老虎由于产地的不同共分八个亚种,我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和南亚虎这三个亚种.东北虎是虎中之魁,是体形最大的.它体魄雄健,色泽美丽,由于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有着一身长而厚密的橙黄色带黑色条纹的毛,因此是国内外著名  相似文献   

19.
虎图腾崇拜与彝族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中 《科技信息》2010,(20):I0031-I0032
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虎畏虎敬虎祭虎的民族,彝族先民不仅以虎为象征,以虎为祖先,以虎为自称,而且还认为在危难时刻会得其保佑.岁月沧桑,日月轮转.当代的彝族同胞不再依靠乞求虎的庇护采获得幸福生活.但是教虎媚虎的民族习俗在彝族的生活中依然浓厚,尤其是在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中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资料查阅等方法,将彝族传统体育舞蹈-老虎笙的起源、现状和发展做一个调查,使大家能进一步了解彝族文化,了解彝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20.
云南白药举世闻名,它的研制者就是得益于老虎的自疗,一天傍晚,曲焕章出诊归来,行至山林里猛见两虎相斗,吓得他躲到一棵大村上观看。斗计结束,一虎扬长而去,伤虎不能行走,于是爬着找到一种药草,吃下肚子一些,又嚼了一大堆草沫,将伤腿贴在上面。工夫不大,伤虎便站立起来,踉踉跄跄地走了。他便爬下树来,拾起老虎嚼剩下的残枝碎叶,如获至宝,以后便以这种草药为主药,研制出云南白药。能够自疗的动物不只老虎,很多动物都能够自己给自己治病,其治疗的方式,也象人类那样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