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正确的评定城市桥梁的技术状况,本文对《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对城市桥梁技术状况的评定提出了意见,以供桥梁检测、加固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洪春 《科技信息》2013,(22):368-369
本文根据广州市老城区城市旧桥技术状况评估结果,对城市桥梁病害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方法的细化完善提出了分析意见,为城市桥梁管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果树公园自锚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索桥为工程依托,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了该桥各施工过程的内力、应力和成桥状态下的运营情况;介绍了该类景观桥的设计与施工特有的技术要点,并给出了该类桥在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之处,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既有城市桥梁结构常见病害与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强 《甘肃科技》2005,21(9):132-134,114
既有桥梁结构经过多年运营后,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很多病害,如车辆碰撞引起结构和构件的破坏,超载运营造成结构承载力降低,锈蚀和自然老化等.为了保证既有城市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尽可能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应实时了解既有桥梁的病害情况并及对其工作状态进行评估.本文综述了城市桥梁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常见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研究.最后,系统地介绍了既有城市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成庚 《甘肃科技》2009,25(1):99-101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枢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己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纽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新建了很多各种类型的公路桥梁、铁路桥梁、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城市桥梁及立交桥等。这些桥梁在建设和运营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养护与维修,以保证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尤其是既有桥梁,由于年久失修,在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发生老化、裂化现象,从而降低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因此,对桥梁进行及时有效的养护与维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桥梁承载能力评定中,动载试验能了解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抵抗受迫振动和突发荷载作用的能力,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动载试验的基本方法,对既有桥梁加固后进行模态测试和行车试验,以试验依据判断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也为桥梁后期运营使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静斌  张军锋  陈淮 《河南科学》2009,27(4):447-450
以中小跨径钢筋混凝土桥梁为研究对象,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造桥梁评定层次结构模型并确定层次指标权重;引入模糊数学原理,用等级隶属向量代替打分法确定指标状态;引入均衡函数变权原理,用指标状态对指标权重进行惩罚和修正,使评定过程更接近专家评定的思维模式.通过实例应用,对层次分析评定法、模糊综合评定法和考虑变权的模糊综合评定法3种评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变权的桥梁模糊综合评定方法,层次结构清晰,原理科学实用,评定结果更能反映桥梁的客观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地指导城市桥梁的养护,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才能做到正确地评定城市桥梁的技术状况。结合工程实践,对如何确定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估体系提出了分析意见,以供桥梁检测、加固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梁安全是广大桥梁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成桥前的检测与评定,可最大幅度降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对安乡县大湖口大桥20m预应力空心板梁的静载试验技术,介绍了单片梁荷载试验方案、控制技术、评定方法,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城市河道桥梁除交通功能以外的一些功能,提出了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的理念,提出了桥型规划的三系列汇交原理,即考虑桥梁功能与路网、区域功能协调匹配的城市规划系列;考虑整条河道桥梁结构形态总体协调的桥梁自身系列;考虑桥梁与周围环境构成的景观系列.对同一条城市河道上的桥梁,要形成和谐的桥梁序列都应该是这三系列汇交的结果,介绍了该原理在苏州河桥型规划上的应用.提出的理念和原理对国内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和景观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连续刚构桥的安全评估问题,本文基于挠度监测数据,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连续刚构桥安全状态分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连续刚构桥的四级预警等级,并提出各等级预警阈值的获取方法,形成了分级预警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借助欧式距离构建基本信度分配函数;然后,利用熵权法更新基本信度分配,再采用Desmpster合成规则融合评估结果,从而实现桥梁安全状态的分级评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的结合多层次的预警信息,实现定性和定量评估的兼顾,达到桥梁状态的综合评价;案例桥属于1类评估等级,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特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324国道乌龙江大桥复线桥为工程背景,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进行两级设防地震水平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结果表明,在两级设防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产生的纵桥向地震力主要由2号刚构墩承担;在E1地震作用下,组合梁桥满足抗震强度要求,但在E2地震作用下,组合梁桥的2号刚构墩无法满足抗震强度要求.为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对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进行减震方案设计及比选.比选结果表明,仅在5号墩墩顶增设Lock-up装置,就可以较大幅度降低2号刚构墩的控制地震内力,满足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个优化的减震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更准确地评估大跨径悬索桥的伸缩功能,及时发现病害,在现阶段基于监测数据的伸缩缝、支座状态评估通用方法的基础上,将伸缩缝和支座状态评估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监测数据的悬索桥关键约束装置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分离法对位移数据进行波形分离,通过温度位移一致性分析并根据数据细节变化幅度分析桥梁伸缩异常阻力及其对应的病害,对...  相似文献   

15.
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素娟  陈淮  董建华 《河南科学》2004,22(1):108-112
探讨某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估问题。根据双曲拱桥的主拱圈是拱桥主要受力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某双曲拱桥进行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评估,具体过程为:根据该拱桥的受力特点,将拱肋与拱波形成的组合截面作为主拱圈的截面,将拱上建筑与桥面系作为集中或分布荷载作用在主拱圈上,按桥梁设计规范对拱桥施加活荷载,对桥梁进行力学性能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在原设计荷载作用下,其轴力、剪力均能满足要求,拱脚及拱顶处的偏心距不满足。所以,应对该拱桥进行加固改造,以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跨混凝土刚构桥成桥线形对桥梁受力影响很大这一问题,介绍了施工过程中影响桥梁线形的主要结构因素及其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进行大跨混凝土刚构桥参数识别和标高控制动态可靠度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试验设计、有限元分析、响应面函数拟合、参数识别和标高控制动态可靠度评估.以镇大公路运河大桥为例,利用施工监测数据进行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参数识别,对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控制动态可靠度进行评估.通过标高控制动态可靠度来确定各关键截面的允许施工误差,将参数识别和标高控制动态可靠度相结合实现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2.0版)是在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1.0版)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与研究建立的.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具有桥梁公共资料管理、静态信息管理、动态信息管理、技术状况评价、安全性能监测与评估、维修技术支持、重车过桥选线以及统计与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了13个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分异特征,从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异型拱桥结构特点和养护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在线监测系统与人工巡检系统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策略.采用多尺度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大桥静动力响应分析、构件重要性与易损性分析和复杂区域结构响应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大桥的环境特点与运营条件、结构评估需求、优化布设理论等因素,进行了FBG等传感器布置.提出了以结构第...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战时部队车辆装备通过民用桥梁时进行安全性快速评定的要求,在分析已有的旧桥承载力评定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快速评定法。根据战时特点给出了进行承载力实时评估的基本标准,叙述了其实施流程和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平战结合的要求,战时便于实施,能较准确地评定既有桥梁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