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张爱玲的作品有很多评论和著作.这些评论中,有一个常见的意见,就是张爱玲的作品比较悲观,没有塑造英雄.但是张爱玲她为什么这样?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观或者乐观问题,背后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张爱玲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2.
迷茫不是悲观。人在匆匆赶路的时候,有时会站一下,辨辨方向,选择最佳路径。这一组文章,试图对中国互联网现状和从业者心态作一番理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结合图的顶点覆盖理论,探讨了悲观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的新方法。首先提出悲观多粒度粗糙集诱导图的概念,并给出其粒度约简的图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图的方法刻画粒度的重要度,进而设计基于图的悲观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的算法;其次,定义悲观多粒度决策粗糙集诱导图的概念,类似地给出其粒度约简的图特征和粒度重要度,设计基于图的悲观多粒度决策粗糙集粒度约简的算法;最后,利用实例说明悲观下近似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这位有才气的女诗人的诗歌主题涉猎甚广,与死亡有关的诗作有600多首,但它们不是反映恐惧、气愤、悲观和失望,而主要是惊喜、爱情、期望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自若。这种反映可以说是西方传统文化对狄金森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应对过程中有些个体故意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有可能会变糟的事情上,并以此为动力来努力做到更好,这类个体研究者称之为“防御性悲观者”。他们的应对方式则被称之为“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防御性悲观这一应对策略的完整过程包括:悲观预期、心理演练、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成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直觉模糊集和多粒度粗糙集的融合是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多粒度粗糙直觉模糊集的表示问题,根据直觉模糊集的分解定理和截集理论,构造了乐观和悲观多粒度粗糙直觉模糊集模型,定义了乐观和悲观多粒度粗糙直觉模糊集上下近似集,并证明了多粒度粗糙直觉模糊集的一些性质,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直觉模糊集的相似度公式.最后通过小麦长势评估实例,分析讨论了乐观和悲观多粒度粗糙直觉模糊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任琳: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美国霸凌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国际社会无疑会出现相当程度的公共产品赤字、全球治理缺位。一些观点认为,今后中美关系可能会持续恶化,特别是如果特朗普谋求连任成功的话,全球经济治理的乱象将会加剧。但我个人并不是持完全悲观的态度:如果可以克服战略误判,加以积极引导,中美两国的关系不是没有走向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最近由Mordukhovich发展的变分分析理论,研究了悲观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得到了在非光滑情形下的悲观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的必要最优性条件.为了得到该最优性条件,首先借助于标量化方法将悲观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个标量的双层优化问题.进而利用单层和两层值函数构造和Mordukhkvich广义微分计算规则,研究得到了所得的标量双层优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最优性条件,进而根据原悲观半向量双层规划问题与所得的标量双层优化问题的等价命题得到了原问题在非光滑情形下的一阶必要最优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悲世、愤世乃至厌世的情结使他走上死亡道路的告白书。海子是与世俗抗争的孤傲王子,他所守望的凡尘幸福只是乌托邦式的幸福理想。他对世俗幸福的偏执性遗弃,源于对原生生命状态的向往和对纯粹诗意世界的绝对皈依。用生命殉葬诗歌理想是其守望的失败,也是守望情结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中表现出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同时也受到王尔德自身经历以及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的影响。这种悲观色彩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义特质,在对黑暗现实拷问的同时,也显露出作者意图超越现实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刘鹗诗歌精神生态探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其实,他的《铁云诗存》则别有风采。诗中时弊民痪、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其诗学生态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狄金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创造凝练、奇特和新颖的意象。而这种美学意象的运用,使她的诗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狄金森诗歌意象表现的主题以及诗歌美学意象的应用两个方面,探讨狄金森诗歌中意象的美学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狄金森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提出了理论的、艺术的、宗教和实践 -精神四种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对世界颠倒的反映 ,是人脑中脱离现实的幻想。而禅宗的宗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却超越了宗教掌握论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爱伦.坡是19世纪初的一位文学怪才,其小说、诗歌和文学批评理论都已成为全世界珍贵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哥特式小说至今风行于世,他因而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在中国,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300多年来经久不衰。两位文学巨匠举世瞩目,都表现出对超现实的鬼怪题材的偏嗜。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厄普代克长篇小说<马人>主人公卡尔德维尔是卑微性和悲剧性的对立统一:他尽管身份卑微,却用无私的献祭传达着上帝的仁慈,捍卫着上帝在人间的位置.而他的孤独和痛苦表明,小说既是一首唱给主人公的颂歌,也是一首写给现代人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葛底斯堡演讲》是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已久的演讲佳作,其短小精悍、鼓舞人心、发人深省。文章分析了该演讲辞如何使用主位结构理论和主位推进模式理论来实现其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