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S~2-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油田采出污水中聚合物黏度的变化,考察S2-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根据S2-对聚合物降黏作用前后红外、核磁数据,探讨S2-降低聚合物黏度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油田污水中S2-质量浓度增加,聚合物黏度下降,6mg/L的S2-能使1.7 g/L聚合物溶液黏度降到10 mPa.s以下;含S2-的模拟污水配置的聚合物在波数3 100 cm-1和化学位移为6.00时产生了C=C键峰,溶液中产生了带有双键的新物质;在降黏过程中发生了自由基链式反应,使聚合物长链断裂成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保持聚合物的黏度。  相似文献   

2.
生化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用于配聚保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后替代清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既节约淡水资源,又减少污水外排.以胜利油田某区块采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氧化和生物竞争抑制集成工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及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使处理后的污水直接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水COD去除率达65%以上,对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去除率达100%,且有效抑制SRB的活性.用处理后的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维持在20 mPa·s以上达20 d,达到聚驱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污水矿化度高等问题,通过模拟污水中各种离子和矿化度来研究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得出水的矿化度越高,聚合溶液的黏度越低;Ca2+、Mg2+和Na+含量越高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越低.破乳剂、防垢剂、防蜡剂对聚合物溶液黏度无影响,絮凝剂和杀菌剂使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对于采油四厂的高矿化度污水应用电渗析法研究矿化度降低的情况.研究表明,电渗析方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水的矿化度,并且可以有效地去除所有离子.电渗析方法处理后的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远高于处理前的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故处理后的淡水可以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法制备新型负载型催化剂Ce AC, 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FR)对其进行表征; 将其作为催化剂, 考察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水中微量污染物芘和荧蒽两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的去除效果. 对比不同工艺及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处理效果, 分析去除机理, 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实验. 结果表明, 铈催化剂参与的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芘和荧蒽的去除效果较好, 处理条件温和, 处理后的水样毒性变小.  相似文献   

5.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型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烷基磺酸共聚物。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疏水基含量的聚合物的溶液性能,同时考察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盐浓度、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溶液中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的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缔合以分子间缔合为主。该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疏水增粘剂,模拟盐水条件下的粘度比清水溶液粘度有很大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500mg/L。使用时可用油田采出水直接配注,因而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聚合物的用量,同时还解决了产出污水的重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增黏稳黏剂SC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污水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从消除或降低其对聚合物溶液影响的角度,研制开发出了既能较大幅度提高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又能使黏度保持相对稳定的采油污水增黏稳黏剂SC.孤东油田采油污水经SC处理后配成1500mg/L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提高38%以上,略高于清水配母液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40d后的黏度比污水、清水聚合物溶液分别高出85.9%和61.2%.SC处理采油污水后可以代替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u/Ce复合金属氧化物对废水催化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湿式氧化法在2L反应釜中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结果Cu/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吡虫啉农药废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结论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不但可以提高COD的去除率,而且可有效的降低Cu^2+和Ce^4+的溶出量,使该类催化剂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稀土镍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甲烷制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LaNiO3,La2NiO4和LaSrNiO4等Ni基稀土类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上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气的反应性能,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发现稀土镍复合物催化剂本身对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催化活生不高,但对甲烷彻底氧化有较高活性,在反应过程中复合氧化物分解成稀土氧化物和金属Ni金属Ni是部分氧化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9.
油田含聚合物污水外排处理技术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油技术大面积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处理问题.含聚污水具有粘度大、含油多、乳化稳定的特点,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外排水水质的标准.用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孤岛油田含聚污水进行处理,首先利用气浮去除悬浮油和大部分聚合物,然后利用生物接触氧化膜上的烃类降解菌和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组成的高效降解菌群的生物降解作用去除乳化油和残余的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孤岛含聚污水经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含油量由300mg·L-1以上降至4mg·L-1以下,CODCr由1 700 mg·L-1以上降至100 mg·L-1以下,聚丙烯酰胺的含量由40 mg·L-1以上降到1.5 mg·L-1以下.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国标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苏新梅  王道 《河南科学》1997,15(3):300-302
本实验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和焙烧温度等因素与催化CO氧化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聚马来酸阻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氧氢为引发剂,水相法合成聚马来酸,改变催化剂硫酸铁(Ⅲ)铵的用量和反应温度,获得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与溴值,粘度,阻垢率的关系,探讨了该聚合物的溴值和粘度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聚合物的用量与阻垢性能的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本质上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和其增黏机理,开展了缔合聚合物荧光光谱实验和在不同水质中的增黏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缔合聚合物溶液中存在着两个临界缔合浓度(CAC1和CAC2),在黏浓关系研究中的临界缔合浓度是指第二临界缔合浓度(CAC2);缔合聚合物在人造淡水中的临界缔合浓度(800mg/L)远低于蒸馏水中的临界缔合浓度(2500mg/L);缔合聚合物在人造淡水中的黏度远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黏度,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在蒸馏水中,MO4000溶液的黏度总比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高,而在人造淡水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却比MO4000溶液的高;在整个浓度范围内,聚合物MO4000在蒸馏水中的黏度总比在人造淡水中的黏度高,说明MO4000溶液的抗盐性差.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对孤岛沥青质模拟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挂片法和双锥摆法测定了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并对聚合物浓度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使沥青质模拟油/模拟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加,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沥青质在界面处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导致沥青质界面膜强度降低。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低于模拟水/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污水配制聚合物对提高采收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海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66-4769
利用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浓度下,用污水配制或稀释聚合物溶液,其黏度比清水配制的低,相应的采收率也低。在水型和聚合物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抗盐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比普通聚合物高1.3%—2.5%;而且水质越差,差别越明显。说明抗盐聚合物更适用于污水配制聚合物进行驱油。黏度相同而水型不同的聚合物溶液,其注入压力也不同。清水配制并稀释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最低注入压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合物3530S及其降解后的聚合物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用界面剪切粘度和zeta电位考察了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机理。研究发现,热氧降解后聚合物的界面活性升高,降解后的聚合物使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差,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主要由界面膜强度和油珠表面的zeta电位决定。  相似文献   

16.
Cobalt tetra(N-carbonylacylic) aminophthalocyanine was supported on cellulose fibres by graft reaction to obtain a novel polymer catalyst, catalytic cellulose fibres (CCF),and the optimal supporting conditions were pH = 6, 80℃,t = 120 m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activity of CCF towards oxidation of 2-mereaptoethanol (ME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CF had good catalytic oxidation activity on MEA at room temperature, causing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remaining efficient for the repetitive tests with no obvious decrease of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水驱转变为聚合物驱过程中的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不同注聚含水率时机、不同聚合物黏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以及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影响条件下的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水驱转为聚合物驱过程中,产液指数变化整体上经历水驱上升段、聚驱速降段、聚驱缓降段以及聚驱回返段四个阶段;聚合物驱阶段的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主要受注聚含水率时机以及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聚合物驱产液指数由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对应的注入孔隙体积之差受聚合物溶液黏度、渗透率条件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判定聚合物驱合理产液下降幅度、甄别聚堵生产井、预测产液下降周期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对进一步认识聚合物驱的渗流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并未充分考虑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弹性,因此对传统计算方法的聚合物弹性进行修正。设计了一种弹性恢复实验,测定消除弹性后的纯黏压差,来计算聚合物在岩芯中的弹性黏度。将聚合物的弹性以弹性黏度的形式引入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弹性黏度,计算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偏小。测定了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浓度聚合物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分子量越大,弹性黏度越大;浓度越高,弹性黏度越大。弹性黏度的增大会使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也随之降低。另外,此方法与传统J.B.N.方法相比,计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受到流速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