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奕峰 《科技信息》2011,(21):I0054-I0057
本文介绍在安徽淮南某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解决了大倾角、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及断裂构造发育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明的三维数据体;对地震资料再处理数据体的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查明并理顺了主要构造的展布特点与形态,为矿井设计、开拓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表明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在煤田采区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凯  殷裁云  徐延勇  李晓婷 《科技信息》2010,(25):329-330,312
根据处理给出的偏移数据体,通过整理钻孔资料和地质资料,构建起勘探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标定,确定需要解释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等多种属性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根据钻孔数据求取速度信息,最终把时间层位转换成深度层位,为矿方提供可靠的构造成果。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能快速、有效的圈定5米以上断层,直径20米以上的陷落柱和10米以上的褶曲。  相似文献   

3.
任小丽  陈川  付小虎 《科技信息》2012,(10):370-370,372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技术,阐述了主要的解释流程,以哈密地区为例说明了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在识别断层及其它构造、解释煤层厚度变化趋势等具体应用。从而证明了利用综合解释技术将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红霞  王永奎 《甘肃科技》2014,30(18):28-30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蕴含丰富的地层地震地质信息,常规解释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时间剖面成像资料,进行层位解释、断层解释以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等,但对于地震剖面成像效果差且特征不明显的地质异常体或是小断层采用常规解释方法就难于既得好的地质效果.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取得升级,特别是对于识别断距小的断煤断层、煤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解释精度明显提高.通过实例论述了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在解释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品质;在资料处理阶段,利用"三高"处理技术确保成果资料保真、保幅,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综合解释方面,采用相对构造高解释和叠前反演技术,精细描述低幅构造和储层。实践证明,针对延长油田这类低幅隐蔽油气藏,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王开燕  孙吉爽  李建军  王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414-2417,2431
在卫星-升平地区三维工区范围内,利用不同的解释技术和手段,针对登娄库组各段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从多方位观测、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对小断层和层位做了精细解释,进一步落实登娄库组各段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的分布特征,编制工区登娄库组断层叠合图和圈闭构造叠合图。从各反射层的构造形态来看,登娄组各段都具有很好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莫7~莫11井区应用了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其地震资料应用单一的解释技术难以刻划小断层.在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的基础上,解释过程中以新数据体为主体,采用了层位解释技术、速度分析与构造成图解释技术以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断裂解释技术(面块切片解释技术、构造应力场分析解释技术、构造层内标志层控制解释技术、古构造恢复解释技术、正演模拟解释技术).解释结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断裂系统更合理,并且识别出了一些对油气成藏起重要作用的小断裂(变换断层).解决了以前地震资料解释结果与试油、测井、钻井解释结果难以吻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朝光 《科技信息》2007,(26):264-264
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成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工作受到特别的重视。鉴于三维地震资料常规解释方法的不足,本文论述了煤层波振幅切片的方法及其解释技术,对该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小构造解释中的效果及应用前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蚂蚁算法的断裂自动解释技术在黄珏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并综合应用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等多种地震属性技术检测地震反射不连续性的基础上,应用蚂蚁追踪技术对黄珏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裂系统的自动解释,基于断裂自动解释结果提取黄珏南地区的三维断片系统,并将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应用方差体技术对地震反射不连续性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蚂蚁追踪得到的属性体断裂痕迹显示更加清晰直观,可以有效地指导断裂的平面及剖面解释;黄珏南地区主要发育一组近东西走向的断裂,呈阶梯状展布,断面北倾,一般倾角较大;蚂蚁追踪解释的主要断裂发育特征基本符合构造成因机制预测的断裂发育规律,这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寺河矿区地表条件复杂,采用静校正、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和叠前偏移等技术.获得了具有高分辨的地震数据体,根据该区所揭露出的小构造.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找出小构造在地震属性体上的表现形式,依据该特征指导全区的研究,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属性处理,对获得的多种地震属性数据体分析、研究,得出识别出小断层、褶曲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属性特征,最终得出全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12.
李素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54-6758
因埋藏深度、构造复杂、岩性异常体或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多变等原因,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很大,构造形态发生畸变,对地震解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落实异常体对下伏地层的影响程度,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设计不同波阻抗组合、岩性组合及异常体大小、形态变化的两类正演模型并模拟其地震响应特征,其波场快照能直观地展现地震波在某种波阻抗组合和岩性组合情况下的传播过程,有利于分析异常体对下伏地层成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正演模拟方法能及时发现异常体因其厚度及波阻抗差异引起的假断层和假构造现象,可有效指导解释人员建立正确的解释方案,消除对地震解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相干体技术算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技术手段。相干体技术算法已从最初的互相关算法发展到相似算法、本征结构算法,并从时域发展到频域。用协方差矩阵的形式综合了相干体技术的3种算法,论述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讨论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解释目的,可以选择效率和精度合适的算法,得到的相干体可以为地震解释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地震、地质、测井的Landmark一体化数据平台,结合地质及地震知识对沙河街组1、2、3段,孔一段共六层完成构造的落实工作.利用层位标定及地层对比技术,制作精细合成记录;利用相干体技术识别断层,断裂体系的切割关系和形成期次;利用Landmark解释系统开展层位追踪、制作速度体,对层位时深转换后绘制构造图,将层位数据导出,最终Geomap成图.  相似文献   

15.
断层的识别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断层解释的正确性对于储层研究有直接关系。应用Plutonio油田X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预处理来消除噪声,对比研究混沌体、方差体和最大曲率属性提取的蚂蚁体,来进行断层的解释,并对蚂蚁体提取过程中涉及的初始边界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先利用构造平滑进行地震预处理,再通过提取混沌体和3D边界增强得到的蚂蚁体效果最佳,其中,初始边界的参数定义的越小,断层越清晰,越有利于小断层的识别,当初始边界过大时,则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断裂的发育情况。从蚂蚁体与地震体的融合剖面可以判断出断层连续性好,断裂带异常清晰,为后期的构造建模提供了有力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相干数据体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种地震属性。它通过对地震波形的相似性进行比较,进行求异去同、突出那些不相干的地震数据,揭示地层的不连续性。在揭示地层和岩性的横向变化,如断层和沉积相变化等方面,与常规的地震振幅切片相比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相干体技术的数学原理,及根据地下地质构造变化采取对影响相干数据体处理效果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的办法,来进一步提高相干数据体切片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达到提高精细构造解释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相干体技术算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 ,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 ,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技术手段。相干体技术算法已从最初的互相关算法发展到相似算法、本征结构算法 ,并从时域发展到频域。用协方差矩阵的形式综合了相干体技术的 3种算法 ,论述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并讨论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几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解释目的 ,可以选择效率和精度合适的算法 ,得到的相干体可以为地震解释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地解释精细构造、研究地下的构造形态和分布,对构造图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造图能否正确地体现地下的构造形态是识别地下构造形态的关键。本文提出用绝对值法则、“包”子原则快速判断构造图上是否存在构造陷阱。根据等值线的绝对值,在构造图上识别构造形态,找出构造高点;将得到的理论构造形态与实际的地震解释剖面对比,平、剖面相结合,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有效地识别构造陷阱。以某油田构造为例,利用法则快速区别了真假构造,剔除了构造陷阱,充分验证了法则的实用性,为快速合理地寻找圈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蚂蚁追踪技术在辛34断块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油田辛34断块断裂复杂,多数为低级序断裂,识别难度较大,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对辛34断块内断层进行自动追踪解释.地震资料构造平滑处理之后,利用方差体属性检测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在方差体属性基础上生成蚂蚁属性体,将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蚂蚁属性体虽含有断裂假象,但其平面和剖面断层的空间展布痕迹较清晰;三维断片编辑后可直接转化为解释数据并用于构造模型建立;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成果相差不大,对于某些低级序断层,蚂蚁自动解释识别能力更强,蚂蚁属性体断裂痕迹可以有效地指导断裂平面及剖面解释,使得解释效果更加精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辅助人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