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受制于抗日战争以来的“战争文化心理”,“样板戏”中的人际关系被简单化分为两大对垒阵营中的敌友关系,或同一阵营中的同志关系,人物感情倾向于两极分化的阶级爱情感情,讨论了基于阶级感情的亲情话语,阶级情谊话语,揭示了打上“文革”时代烙印的“样板戏”话语只有阶级共性,缺乏人物个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除受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外,传统化中的诸如“大一统”思想、“道德本位”思想、“公天下”思想、“民本”思想的影响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标准中的“信”和“雅”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出口商品商标的英译。针对商标所产生的文化效果和审美效果,具体分析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迎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使之对我国的商品喜闻乐见并产生购买欲,以最终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从群众化的角度,就群众化的特性及其在先进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礼乐”四字精神,最具中华民族的特色。“中”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规律,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要求我们兼容并储多种观点,相互吸取各自长处;“礼”要求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自由,并在社会上讲究道德精神文明;“乐”要求我们在家庭、邻里、同事、同道和社会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生活。新世纪中国的未来社会,就是耸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的中和礼乐社会。  相似文献   

6.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与日本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间”与“和”是反映在日语中的日本文化特征。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学好日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要:对“干校化”兴起的由来、内容作了历史的回顾与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干校学员五种化心态,最后从国民性的负面上探求了“五七干校”何以能存的原因,较系统地回答了“干校化”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化是分不开的。本从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语言运用中的异同,阐述了英汉语言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是沐浴着红色风暴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北京,文革中的“第三代”群体本身即存在差异,一类成长于干部大院,充满现实行动精神;另一类则成长于胡同深巷,理想气质浓厚。文革结束,在日渐多元化的北京城市文化激荡中,“第三代”群体日渐分化,一类成为“拒绝崇高”的“顽主”,另一类则成为“捍卫崇高”的“诗人”,“顽主”与“诗人”之争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当代作家王朔笔下,“顽主”展现了在当代城市中生存的诸种策略,其中包括自我解构、城市隐没、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10.
高涛 《遵义科技》2007,35(4):12-13
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建筑文化更新、前进的途径,一是由其“内核”文化的裂变或聚变为动力,二是由其“外缘”文化的作用,而往往这两条途径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建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