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历史简况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豆科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可以增产,但不知其原因.到1838年J.B.Bousing gault 才证实生物固氮事实的存在.后来经过 M.C.BooHHH.H.Hellreigel.M.W.Beijerink 等学者的观察研究,人们才了解到豆科植物可与真细菌形成共生体—根瘤,根瘤进行固氮作用,固氮肥田使作物增产.与工业生产氮肥相比,根瘤固氮具有经济、不易流失、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世纪初,研究者着重进行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形态观察、分类等形态微生物学工作.五十年代,由于基础学科的渗透,固氮效应测试方法及其它研究手段的改进,开始了固氮生理生化研究.到七十年代,研究进入了分子遗传学阶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豆科植物,它的根部能产生根瘤。根瘤能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为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数量的氮素营养。由于根瘤菌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只有花生根瘤菌才能入侵花生根部结瘤。当土壤中花生根瘤菌不足或根本不存在时,就将影响结瘤的数量或根本不能结瘤。这时使用一定剂量的根瘤菌剂,就能提高花生根部结瘤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3.
一、生物固氮及其研究的意义所谓生物固氮,是指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和蓝藻将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的过程,其反应式是N_2+3H_2→2NH_3。目前能固氮的生物细菌有35属,藻类有21属,除了豆科植物等以外,种种其他微生物大约共达300多种。研究生物固氮,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很重要。大家知道,氮素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很多生物分子都有氮元素,特别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氮是基本成分。氮素又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肥料,然而占空气大约80%成分的氮素  相似文献   

4.
钼酸铵是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虽然植物需要量小,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代谢上主要参与生物同化作用和促进植物体内氮、磷、钾营养代谢作用。绿肥草子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钼能使固氮菌的固氮能力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增强植物的抗病、抗旱和抗寒能力,每亩  相似文献   

5.
生物固氮作用影响海洋氮收支平衡并调控初级生产力,是海洋氮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重要的边缘海,被认为是具备生物固氮作用的理想环境.为了对南海水域生物固氮作用研究有一个全面了解,尝试梳理南海生物固氮作用研究的相关结果,并对南海固氮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南海固氮生物组成较为复杂,具有较大的时空可变性.南海的固氮速率与其他热带、亚热带海区相近,其中海盆区的年固氮量可达3.6×107 mol/a.整体而言,生物固氮作用对南海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营养盐调控、黑潮流入侵、大型河流羽状流区的影响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南海固氮作用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6.
生物固氮的研究现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索了生物固氮目前的研究进展,并着重研究了豆科植物根毛与根瘤菌接触到最后形成成熟的可以固氮的根瘤组织的途径,为将来把非豆科植物,特别是禾谷类农作物转变为固氮植物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世纪初以来全球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农作物依赖于施用氮素化肥所获得的增产实际上是以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在大气中氮气含量接近80%,但这种氮气并不能直接为高等植物吸收利用。人类自从发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现象以来对生物固氮研究已有112年之久,我国对生物的共生固氮现象也进行了长达62年的探索性研究。然而,关于生物固氮,特别是非豆科农作物的生物固氮,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生物固氮研究已经被列为“国际生物学计划”中…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台湾毛豆根瘤在整个发育期吸氢和乙炔还原活性,发现该根瘤属于放氢型;根瘤的吸氢活力与根瘤的发育及固氮活力的高低相关,在根瘤固氮功能的旺盛期,表现较低的吸氢活性.花生根瘤菌变株X02-4能与台湾毛豆建立共生关系,并提高根瘤的吸氢能力.  相似文献   

9.
非豆科双子叶根瘤固氮植物由于具有固定大气中游离态氮的能力,因此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植物演替和造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类植物在荒山荒地造林的生产实践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氮阻遏之谜     
程富金   《少儿科技》2020,(1):66-67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间作,能促使豆科植物更多地结瘤固氮,获得双高产。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积极探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的老师们在甘肃进行的蚕豆(豆科植物)与玉米(禾本科植物)间作试验中发现,蚕豆间作的产量比单作产量提高63.7%,玉米间作的产量比单作产量提高17.3%,双双达到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比较花生单作、玉米单作以及花生玉米间作三种栽培方式对花生与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玉米间作对花生和玉米的生长性状影响不大,对花生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两种豆科作物(大豆和花生)和两种非豆科作物(玉米和甘薯)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作物非根际土和根际土无机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与活性碳氮转化有关的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内豆科作物根际土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非豆科作物;玉米生长季内非根际土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根际土,其他3种作物非根际土硝态氮含量小于根际土;4种作物根际土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根际土微生物量氮(MBN)在苗期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作物非根际土铵态氮与硝态氮和蔗糖酶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非根际土硝态氮与蔗糖酶、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土铵态氮和硝态氮与MBC,MBN、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细菌——植物叶际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自然界存在着三种生物固氨体系:自生固氮体系,如自生固氮菌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立生活时固定分子态氮;共生固氮体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时才能固定分子态氮,或者只在共生条件下才表现旺盛的固氮作用;联合固氮体系,是自生固氮体系与共生固氮体系的中间类型,固氮菌与相应联合的植物之间有较密切的相互影响,但既不同于典型的共生固氮体系,因为它不形成根瘤一样的特殊形态结构——根瘤,也不同於自生固氮体系,因为它有较大的寄主专一性,并且固氮作用比  相似文献   

14.
4株高效共生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株分离自四川省各地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进行水培、盆栽、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考查结瘤数、鲜瘤重、单株全氮含量、花生产量,筛选出4株有效性高、竞争结瘤能力较土著根瘤菌强的菌株,它能增强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效果,这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非豆科作物固氮研讨会”于1988年5月17——22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29个科研和教学单位的54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计委科技局,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农业部科技司的负责同志及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报和自然杂志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生物固氮方面较高层次的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学术会议,代表中正、副教授共27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非豆科作物固氮研究,山东大学微生物所聂延富副教授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改善人工种植甘草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该项目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大面积引入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通过人工接种根瘤菌剂,提高根瘤的生长和固氮能力,促进甘草的生长发育。接菌示范表明,接种组比对照组所结根瘤率提高,单株根瘤数增多,个体增大,接种根瘤对甘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田间调查显示,接种甘草较未接种甘草根部直径增粗5倍之多,  相似文献   

17.
稀土溶液浸种对花生生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浓度的稀土溶液浸种能促进花生种子萌芽、出苗和植株生长;能使植株根系发达,主茎和分枝缩短,分枝数增多;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于物质积累;增加单株根瘤数、根瘤重和根瘤固氮活性.最终增加单株开花数、单株饱果数和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氮阻遏之谜     
正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间作,能促使豆科植物更多地结瘤固氮,获得双高产。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积极探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的老师们在甘肃进行的蚕豆(豆科植物)与玉米(禾本科植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对生物体的氮代谢进行了研究.Jone(1936)及罗宗雅等(1963)研究了磷对小麦氮代谢的影响;Breon(1944)研究了磷对番茄氮代谢的影响,均发现磷对非固氮生物的氮代谢有明显的影响.Mahl、M、C(1960)及Masayuki Ohmori(1974)研究了氨对固氮生物固氮活性的作用,发现氨离子能抑制Klebsiellapneumoniae及Anabaena cylindrica的固氮酶的活性,影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本试验以共生固氮生物——红萍(Azolla imbricata Nabai)为材料,在有No_3~-的培养基中,研究磷对红萍的氮化合物及核酸的影响,以探讨共生固氮生物磷氮代谢的关系及以磷增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测量的方式,对影响森林生物固氮潜力的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森林生物固氮潜能对模拟大气氮沉降和人工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提供帮助,同时可为我国南方森林(尤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研究背景与目的生物固氮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近几十年来,全球环境变化使得大气氮沉降明显增加,这对森林环境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引起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力降低等。氮素输入将使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