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金昌市大风沙尘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ArcGIS应用技术的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对金昌市开展大风沙尘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将风险区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次低风险、中度风险、次高风险、高风险。绘制大风沙尘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灾减灾、减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选取致灾因子进行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评估,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原理获取湖南省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资料、农林业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信息等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抗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湖南省冰冻灾害风险区划综合评估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不等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以及ArcGIS制图技术等方法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冰冻灾害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湘中地区的邵阳市、湘潭市和衡阳市以及益阳市和岳阳市,湘西州、永州市、娄底市和长沙市处于中等风险区;怀化市、株洲市和郴州市处于低风险区;张家界市和常德市处于极低风险区.湖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可以为湖南省抗灾减灾工作和预防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气候相对复杂,且易随着环境差异发生改变,因此气象灾害发生频次极高.为了对河南省各地市进行灾害风险区划分,结合河南省18个地市近50年来的历史气象灾害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防减灾能力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GIS构建河南省风险区划模型.研究表明:三门峡市等3个地级市位于高风险区,平顶山市等5个地级市位于较高风险区,鹤壁市等4个地级市位于中风险区,安阳市等4个地级市位于较低风险区,郑州市和漯河市位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7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频次呈南部高、北部低以及平原地区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频次最高区域位于石家庄和衡水以南、邯郸以北地区,北部的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地区高温频次最低;致灾因子高危险区和孕灾环境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南部,承灾体高易损区主要位于大型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区抗灾能力较强,抗灾能力风险较低;京津冀城市群高温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呈南高北低特征,高风险区集中在河北中南部及北京和天津的市区,河北中部及邻近北京、天津地区则为次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河北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为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秦岭为研究区域,应用16个县、市的DEM地理、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运用克里格插值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极差标准化等,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建立陕西秦岭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利用GIS软件中的自然断点分类法、去量纲化和栅格计算器分析等方法,进行陕西秦岭地区暴雨灾害风险指数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石泉县、安康市和商南县处在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宝鸡市、商州市处在低风险区;将暴雨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图与近10年陕西秦岭地区暴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与实际基本吻合,风险评价精度较高,为陕西秦岭地区暴雨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稻产量灾损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水稻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辽宁省12个地市1971—2010年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产量灾损风险指数、抗灾指数等指标对全省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抚顺、铁岭及锦州地区属于水稻生产高风险区,鞍山、辽阳、营口和盘锦属于水稻生产低风险区,其余地区为中风险区。分析评估结果,结合全省水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从防灾减灾和灾后补救角度提出强化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强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和提高灾后补救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宝鸡市地质灾害风险的高低程度,分析宝鸡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分布规律,为该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以宝鸡市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等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人口密度等5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易损性评价,进而在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县域尺度的宝鸡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与结论宝鸡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共798 km2(4.41%),位于金台区、渭滨区南部以及扶风县北部和南部。中风险区共1 244 km2(6.87%),主要位于渭滨区和扶风县中部。低风险区共4 550 km2(25.11%),主要位于眉县、岐山县、太白县和凤县南部。极低风险区共11 525 km2(63.61%),主要分布在陈仓区、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翔区西南部以及凤县和太白县北部。宝鸡市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风险较低。该结果可为宝鸡市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数据和经济社会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3方面建立宁夏高速公路降雨灾害评估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并结合ArcGIS技术,开展宁夏高速公路降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夏高速公路降雨灾害呈中卫市南部及固原市风险较高,而其他地区较低;高到次高风险路段位于福银高速固原段、青兰高速固原段,中等风险区位于福银高速中卫市南段、同海高速大部,其他路段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地区冬小麦干旱灾害为例,利用气象数据、产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农业经济等数据,在小麦作物气候适应性分区的基础上,选取灾害强度、地形、河网、作物种植分布等要素作为风险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抗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四川省冬小麦干旱灾害的综合风险区划模型并计算风险指数,借此将四川地区划分为由高至低的5个风险等级区域.结果表明,针对冬小麦的四川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中部及西部的浅丘和中高丘陵区,此外受季节性干旱气候控制的攀西农区风险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科学》2021,39(2)
旱灾是影响贵州山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科学评估农业旱灾风险对抵抗干旱、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乌蒙山区毕节市为例,在综合考虑旱灾四阶段"诱发、孕灾、成灾、救灾"特征的基础上,从水分、综合环境保水能力与用水情况、农业脆弱性和救灾保障四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在县域尺度对毕节市旱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毕节市旱灾风险较大,平均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综合旱灾风险由西部向东部递减,旱灾高风险区占全市面积的48.24%,主要分布在赫章县、威宁县与七星关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低等风险区各占22.17%、18.92%、10.67%;从旱灾发生的阶段来看,毕节市诱发期和救灾期的风险较大。今后应加强旱灾预警和救灾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