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和脐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s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回输患者,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自体、异体和脐血的CIK细胞联合治疗。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例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7例病情部分缓解(PR),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后患者CD3~ 和CD8~ 明显升高(P<0.05)。结果证明,根据不同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应用不同来源的CIK、DC-CIK治疗中晚期肺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自体和异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皮下淋巴结注射和肝动脉灌注多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和异体的CIK细胞联合DC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 CIK细胞经13d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分别平均增殖123(46~301)倍和1656(177~5130)倍.肿瘤患者经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可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肿瘤生物治疗目前是继手术、药物、放化疗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由于CIK培养方式多样,因子选择及配比不同,医疗机构各有不同,造成CIK细胞数量、有效细胞数量、杀伤率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的单克隆抗体CD3,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IL-2),采血者自体血浆进行正交实验,得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CD3 100ng/mL,I-2 700IU/mL,自体血浆2%时,培养效果最好,双阳性有效细胞比率可达97.88%,以效靶比10:1接种,MTT法检测,效应细胞CIK对Hela细胞杀伤率为32.80%.初步观察此种培养条件下的CIK细胞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59例实体瘤患者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免疫表型的变化,为恶性实体瘤患者开展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59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加入IFN-γ、CD3McAb及IL-2三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10~14 d;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IK细胞培养前后的免疫表型,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单个核细胞,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56+细胞,CD3+CD56+细胞均较培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虽然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表型的细胞比率与培养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8+细胞比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K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9.90±8.96)%增至(46.55±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CIK细胞纯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DC-CIK过继转移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免疫效应细胞联合微创技术回输治疗消化道肿瘤技术平台.新入组病人首先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预先进行免疫效应细胞的制备并在术中、术后早期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回输.经肝动脉输注+TACE2例;腹腔镜+射频消融+局部注射治疗5例;腹腔镜手术+局部注射治疗3例;达芬奇机器人+局部注射2例;超声引导下腹腔内注射120例.免疫效应细胞联合微创技术回输治疗消化道肿瘤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初步分析表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8日,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举办了一次非正式的民间学术研讨会,近百位肿瘤细胞治疗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出席讨论会,就加强肿瘤细胞治疗研究、促进肿瘤患者康复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本文报道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1多学科的参与和整合治疗是解决现阶段临床肿瘤治疗疗效不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预测耐药基因存在情况并使之发生逆转,如何克服放化疗的骨髓造血毒性,提高放化疗剂量以及如何清除体内残存癌细胞,已成为提高肿瘤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及分子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回顾了近年来此方面的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对主要细胞/分子影响肿瘤转移不同方面的机制及阐明不同成分之间及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网络的意义予以论述,并对其可能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及对治疗效果的改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许多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凋亡过程。本文综述了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主细胞凋亡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3单克隆抗体分别以包被和悬浮的方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RPMI-1640、IMDM、DMEM/F-12 (1:1)和M199)以及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分别测定细胞的扩增、表型(CD3CD56和CD25)和非MHC-限制性毒性(NK 毒性和LAK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CD3单克隆抗体包被刺激方式的细胞集落和细胞扩增倍数大于悬浮刺激方式.基本培养基DMEM/F-12 (1:1)的扩增倍数优于其他3种基本培养基.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均有促进CD25抗原形成的作用,亚硒酸钠能提高CIK细胞的毒性,而2-巯基乙醇对于细胞的扩增有促进作用.建立了一种高倍扩增CIK细胞的方法,20 d细胞平均扩增倍数可以达到千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实施的政策、重大研究计划和取得的重要进展.通过对中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现状的研究,以及对电池、电机、控制器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进展,以及企业高校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的分析,指出在未来10年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会迅速发展,但远景并不乐观.其中,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更具有发展前途;虽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受到价格的约束,因此近20年内不太可能大规模进入市场;纯电动汽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其中的微型电动汽车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症,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目前抗癌药物研究领域较活跃的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金属抗癌药物,以天然产物为原料的抗癌药物,抗癌药物靶向制剂,基因工程药物,纳米材料抗癌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肿瘤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比较罕见的疾病,但到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发达国家,随后在发展中国家,肿瘤开始步入常见病之列。近50多年来,中国肿瘤的发病率不断缓慢攀升,因癌症导致的死亡在所有居民死亡原因中已经占首位,而且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肿瘤防治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本文从中国肿瘤现状出发,综述肿瘤高发区研究、抗肿瘤新药研究、临床肿瘤学科发展、精准医学等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中国肿瘤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机体内天然存在许多受体与配体,它们之间亲和结合力远远高于抗体亲和力(Kd=10-8~10-9).本实验根据VEGFR和VEGF之间的高亲和力(Kd=1.6×0-11),以新生血管细胞表面的VEGFR为靶点,设计VEGFhFc融合蛋白作为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本实验中构建pcDNA3.1IgG leader-VEGF-hFc重组载体,转染CHO/dhFr-细胞真核表达融合蛋白VEGF-hFc,并通过Protein A纯化.使用A549细胞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肿瘤模型,小鼠静脉注射10 μg VEGF-h  相似文献   

16.
抗癌药物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癌靶向药物制剂能使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化疗疗效.针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的抗癌靶向药物制剂,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述.通过大量文献,从靶向治疗设计模式、靶向制剂的分类、抗癌靶向药物载体及影响药物靶向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发现尽管靶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但它们对于克服肿瘤治疗中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芦笋汁抑瘤和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汁抑瘤和保健作用林兴舜,戴玉莲,林燕玉(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厦门中药厂研究所)芦笋的营养丰富,被誉为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厦门中药厂用芦笋汁配制保健饮料,为此我们设计了有关的药理研究项目,拟为芦笋汁的保健作用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芦笋汁(批...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近年来从陆地植物中分离出来的39个有较好抗癌作用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