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的文艺思想比较复杂,来源也比较多。他既受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也受过资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影响。在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中,对胡风影响最大的要数厨川白村。胡风曾说,早年有两本“没头没脑”将他淹没了的大书,其中之一就是《苦闷的象征》。厨  相似文献   

2.
胡风文艺思想渊源于"五四革命文艺传统”和"国际革命文艺传统”.胡风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理解与继承是从深刻认识鲁迅的价值和意义开始的;影响胡风的"国际革命文艺传统”,则是指从世界级现实主义大师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那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胡风文艺思想的哲学文化基础,蕴含极为丰富,除马克思主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五四”启蒙学说中的生命哲学和个性主义.这使他的文艺思想与世界哲学文化思潮相打通而获得了一定的世界意义,并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流派在东方的一个重要分支.胡风文艺思想的突出特点是艺术属性本位论和毫不妥协的审美立场;坚定的主体性观念及对于人性的辩证理解;对创作过程的独特理解与强烈的生命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胡风的知识分子人格立场剥离出来作一精神阐释,胡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带有鲜明知识分子个性独立色彩的现实主义观.围绕着“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等,胡风提出的其实是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建构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胡风的一生,精于笔墨,著述丰厚。其煌煌可观的九本文集和“为祖国而歌”等诗作,业已成为我国新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胡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论及他的文学译介就是一个重要的侧面。早于1942年2月,胡风就自述:“著作有两本论集,两个诗集,一些翻译”。在此,胡风明言文学译介是其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并举,同时又客观地告诉人们:仅搞了“一些翻译”。确实,与成绩斐然的著述文字相比,胡风的文学翻译略显分散,影响亦小,可谓“一些”而已。但这话又有些自谦,因为,我们从这“一些翻译”  相似文献   

5.
李建永 《科技信息》2007,4(35):129-130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极为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周扬与胡风同样非常关注文艺的社会功能性。在文艺的认识功能方面,周扬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而胡风则更注重对现实人生的认识;在文艺的教育功能方面,周扬与胡风都肯定了文艺的教育功能,但与周扬相比,胡风更重视文艺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在文艺的审美功能方面,胡风一贯重视文艺的审美本质,周扬则在建国以后顺应着时代的转换,提出应该重视文艺的审美功能和文艺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6.
查一路 《创新科技》2006,(10):36-36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政治浪潮席卷着文化人。胡风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据牛汉回忆,五十年代初,他和胡风见过几次面。那时胡风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牛汉不止一次看见他在房间里急速地走动。有一次,牛汉止不住问:“胡先生,你的神经不会绷断吧?”胡风异常自信地说:“哪里会脆弱到那种地步,我的神经有缆绳那么粗,多大风暴也不能奈它何。”“神经有缆绳那么粗”,这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是战胜风暴的唯一凭借。历史的洪流里,有暗礁,有漩涡,命运的舵往往不能把握,唯有内心的定力,才能铸造神经的缆绳;唯有像缆绳一样粗砺坚韧的神经,才可以在风雨飘摇中…  相似文献   

7.
胡风的主体文学观是和主观战斗精神相伴而生的,两者互为因果,结下不解之缘。不同的历史时期,胡风赋予它的涵义也不尽相同。诸如作家的“献身意志和仁爱的胸怀”;“文艺家的人格力量和战斗要求”;“作家和人民共命运的立场”和那种“为民族解放、人民解放的高扬的热情”;后来他在长达三十万言的《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书里解释成:“主观精神所要求的,就是这个对敌、友、我爱爱仇仇的感情态度”,也就是“革命的人道主义”。不难看出,胡风的各种界定显得有些繁复多义,但是我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通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胡风的知识分子人格立场剥离出来作一精神阐释,胡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带有鲜明知识分子个性独立色彩的现实主义现。围绕着“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等,胡风提出的其实是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建构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穆旦是我国四十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同时也是西南联大诗人群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本文试图探讨穆旦的诗创作与其大学教育背景之间的关系。“联大”精神为穆旦在现实主义浪潮中选择现代主义提供了依据和先决条件,同时为诗人的现代主义创作注入了现实主义精神。校内浓郁的诗歌氛围,对诗人的创作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鼓舞作用。但穆旦选择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外文系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西方现代派诗人如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等人的强烈影响。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促使穆旦走上了现代主义道路,并成为我国四十年代诗坛上独具异彩的一位现代派年轻诗人。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同志的《胡风笔名杂录》(《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系统整理了胡风的笔名资料,这里再作几点补充:一、《杂录》遗漏了“孟林”、“秋明”两个笔名。笔者所见,胡风曾在《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上,用“孟林”一名发表了《錶》(书评)、《田园交响乐》、《诅咒翻译声中的译文》三篇作品。近读黄源的《左联与〈文学〉》(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一文,写有“谷非化名为胡风、孟林、马荒继续为《文学》撰稿”一语。可见,“孟林”是胡风曾在一段时间内署用的笔名。《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1935年)刊登的《“七年忌”读后》,胡风署名“秋明”,此文后收入《文艺笔谈》。  相似文献   

11.
关于胡风的话题,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本文不打算对他的文艺思想进行面面俱到的评述,而是试图通过对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主观战斗精神”的阐释,以及相关资料的梳理与对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历史影响进行简略评估。  相似文献   

12.
向培良在1930年代前后提出"人类的艺术"文艺观,并以此构建了人类艺术学体系。向培良的"人类的艺术"思想,深受德国、俄国、日本等文艺理论思想的影响,对于向培良文艺思想渊源的考论,可以窥测外国文艺理论思想在1930年代中国传播和影响的一个侧面,对于重新认识和评价向培良的文艺理论贡献也相当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胡风创办的《七月》和《希望》杂志,团结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大批青年爱国诗人,这些诗人和胡风一道,高举鲁迅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旗帜,以“主观战斗精神”和揭露“精神被奴役的创伤”为宗旨,为祖国的独立、富强、民主和自由而歌唱。  相似文献   

14.
王程  宋岩 《科技信息》2011,(18):I0346-I0346
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了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胡风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翻译,然而胡风首次见诸报刊的作品,乃是一短篇小说名叫《两个分工会的代表》,此小说完稿于1923年3月16日,发表于当月29、30日的《民国日报》上,约六千余字。小说描写了“二七”大罢工时工人革命斗争的情况,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胡风思想上倾向革命,以全部的同情与赞誉,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说明胡风是以扎实的现实主义步伐步入文坛的。  相似文献   

16.
胡风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翻译,然而胡风首次见诸报刊的作品,乃是一短篇小说名叫《两个分工会的代表》,此小说完稿于1923年3月16日,发表于当月29、30日的《民国日报》上,约六千余字。小说描写了“二七”大罢工时工人革命斗争的情况,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胡风思想上倾向革命,以全部的同情与赞誉,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说明胡风是以扎实的现实主义步伐步入文坛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在西方,这一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用艺术形式表述着动荡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中国当代网络诗歌受到现代主义影响而具备侧重"表现"、悲观情愫、荒诞面目和博彩意象以及运用象征等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可以了解此类诗歌的创作主旨、意趣、追求,进而对其做有益的鉴赏。  相似文献   

18.
钱冷  赵红 《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总是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控制。在近代中国风行的西方思潮经过了“理论旅行”,即历史情景和空间地域的迁徙之后产生巨大延异,与其“母本”有所不同。本文以现代主义,人文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西方思潮在新时期中国阐释的理论延异为例,探讨翻译延异和“理论旅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学习是教师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现代主义世界观支配下的教师学习是一个线性的“学习-应用”过程.而后现代视野中的教师学习既是对动态的“经验实在”的追求,也是对复杂教学关系的把握,是一个非线性的回归过程.后现代视野中的教师学习拓展了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思路,有利于教师教育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0.
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来概括20世纪女装的总体发展趋向——“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机能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时尚的国际性,“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表现性、平民性、细节的精致性、传统的再现性与反叛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形成“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战争与经济危机等因素,简要分析了形成“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信息文化带来的冲击、自我意识的提高与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最后指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共同基础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并指出了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中的不同侧重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