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测算湖南省东安县各乡镇2012—201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探讨农业碳排放随农业发展而变化的规律,研究东安县各乡镇农业碳排放随时间变化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农业碳达峰的路径,为农业部门打好碳达峰碳中和硬仗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样本案例农业碳排放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轨...  相似文献   

2.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探讨碳排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和STIRPAT模型、Tapio脱钩模型,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旨在摸清我国省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找到农业减排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3.
能源消费背景下河南省碳排放测算及碳达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碳减排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预测区域能源消费碳达峰时间及峰值大小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运用IPCC法测算2000-201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及岭回归法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并预测不同情景下2020-2040年全省达峰值及达峰时间.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及人均CO2排放量均呈倒“U”型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正向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产业结构(1.900%)、城市化率(0.602%)、人均GDP(0.231%)和能源强度(0.079%),负向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人口规模(-2.659%)和能源结构(-0.888%).(3)碳达峰值范围均在1.73~1.86亿t之间,达峰时间均出现在2029年.在节能情景下达峰值最低,约为1.73亿t;在无序情景下达峰值最高,约为1.86亿t.综合6种情景发现,人均GDP、城市化率和能源结构呈中低速增长,且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呈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达峰问题,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京津冀碳排放达峰实现路径,对京津冀未来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分析,建立以河北省2004—2021年碳排放相关数据为基础的STIRPAT碳排放预测拓展模型。设置了6个情景,通过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数据的变化速度,模拟不同情景下京津冀2022—2040年的碳排放趋势,进而预测京津冀三地的“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结果表明:北京除清洁发展情景是在2030年达峰,其余情景均在2035年达到峰值;天津除经济放缓情景是在2030年达峰,其余情景均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河北除基准情景在2035年达峰外,其余情景均是在2030年达到峰值。所提的碳排放预测拓展模型在考虑多情景分析下,就京津冀地区如何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提出相关建议,可为京津冀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点研究甘肃农业碳排放时序结构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以期为甘肃农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甘肃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甘肃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结合岭回归分析方法预测甘肃2022—203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甘肃农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下降,农业碳排放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畜牧业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翻耕、化肥、农膜;甘肃农业碳排放脱钩弹性类型主要为弱脱钩、弱负脱钩、强脱钩3种状态,其中弱脱钩为主要类型;2022—2030年甘肃农业碳排放将持续降低,未来应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提升各农业主体的低碳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速公路门架、2019年货运专项调查、汽车能耗查询平台等数据,综合考虑不同车型、不同路段饱和度下车辆能耗差异,构建基于改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高速公路网碳排放精细化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从车型上看,高速公路碳排放客车、货车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45.29%、54.71%,其中主要碳排放源为Ⅰ类客车、Ⅰ类货车与Ⅵ类货车等;从路网分布看,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在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城市的绕城高速,邻近综合交通枢纽(高铁、机场、港口),济青、京沪运输通道等呈现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看,碳排放高值区主要在以济南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以青岛中心的城区为中心胶东经济圈集聚,并呈现出从经济圈中心向外逐层递减的态势。该研究可为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政策监管、区域交通运输“碳达峰”时间点研判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对推动区域交通运输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因此推进旅游业的碳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战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中部六省2000-2019年的旅游碳排放,并分析旅游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19年,旅游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碳”目标下各省市面临的减碳压力,利用 Tapio 脱钩指数分析法、LMDI 模型,结合重庆市经济发展数据和碳排放数据,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其达峰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重庆市近 15 年来碳排放量有所升高,但年度碳排放量仅占全国同期的 1% ~ 2%;从煤、油、气、电四大能源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结构看,煤电的碳排放占比明显下降,油、气的碳排放占比显著上升;重庆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情况较好,一直处于扩张相对脱钩状态;重庆市碳排放量主要受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三大因素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基准情景下,重庆市碳排放将在 2034 年达到峰值,峰值在 2. 06 亿t 左右,达峰情景模式下,预计将在 2029 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 1. 85 亿t,比传统模式下少 0. 21 亿t。 最后,为重庆市绿色发展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多元的能源体系、加速绿色工业、绿色交通、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对各地制定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措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再次在联合国大会中被强调,中国在大会中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潜力及政策方向,基于STIRPAT模型,并结合岭回归进行分析。利用情景分析法构造了6种模式预测内蒙古自治区的碳排放量,经过数值计算发现有三种模式2030年左右可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双碳目标前提是省级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现代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组成一环,积极开展区域碳达峰时间及峰值预测研究,探索实现路径,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低碳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河北省2004—2019年历史相关数据,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基于情景分析法,预测河北省2020—2040年碳排放“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通过对比各类情景,对区域“碳达峰”实现路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在构建的6个情景中,除基准情景S1、产业升级情景S2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之外,其余情景均在2030年达到峰值;(2)在可实现“双碳”目标的节能发展情景S3、清洁发展情景S4、绿色发展情景S5、经济放缓情景S6中,经济放缓情景下可实现较低的碳排放峰值9.352×108 t;(3)通过对比各类情景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是影响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