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磷、钾或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的内容,包含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配方”的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产前定肥、定量。目标产量确定后,按产量要求,估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氮、磷、钾,根据土壤养分的测试值计算土壤供应情况,以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如土壤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或作物对某种微量元素反  相似文献   

2.
西瓜配方施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梅 《河南科技》1997,(11):11-11
西瓜配方施肥新技术郑州市金水区农经委陈冬梅西瓜配方施肥是一项新的科学施肥技术,它是根据肥料田间试验结果、西瓜需肥规律、西瓜产量指标、品质指标、土壤养分含量、肥料养分含量等进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配比定量施肥方法。各地几年来的试验表明:西瓜实行配方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分散的小麦施肥管理和施肥现状,本研究以河南省滑县各行政村为单元,以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移动GIS组件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对小麦施肥管理和精确施肥进行研究与系统构建;利用PDA实现对土地监测点的定点观测,定点肥力状况专题分析,采用养分平衡施肥决策模型对小麦配方施肥进行决策应用,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为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实现小麦高产,要着重抓好播种和管理两大环节。施肥要有机、无机肥搭配施用,氮、磷、钾元素齐全。整地要达到深、净、细、实、平。根据地力、茬口、产量水平选用品种,还要药剂拌种,中墒下种,保证一次全苗,苗匀、苗壮。从播种到收获,要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  相似文献   

5.
前氮后移施肥法,即将底肥和追肥由传统的6:4调整为5:5或4:6,追肥重点放在拔节后期。实践证明,小麦前期氮素水平过高,极易造成群体过大、后期倒伏、穗小、粒轻等现象,制约了小麦产量的再提高。实行前氮后移是高产田施肥方法的重要改革。一、当前小麦施肥上存...  相似文献   

6.
<正> 经济施肥是开发约占我省耕地面积三分之二的中、低产地区小麦生产的一项关键措施,自1981年以来,应用“最小养分律”、“报酬速减律”等经济施肥原理,针对我省这些地区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施肥不合理等问题,从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小麦需肥规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应及有效施用方法。几年来,解决了本课题的技术关键:以氮肥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正> 许昌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将微机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三年历史、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科技兴农开辟了新途径。许昌县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农民重氮轻磷施肥不科学,不合理,造成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导致烟叶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小麦症青、倒伏、产量徘徊不前。方此,区划办以小麦、烟叶配方施肥为突破口,开发了微机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的试验示范。自1990年以来连续两年对50个农户的麦田、  相似文献   

8.
李秋之  耿平 《河南科技》1989,(12):16-18
<正> 冬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本项研究针对新乡市两大生态类型区(东部潮土类型区和西部褐土类型区)小麦生产急需解决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经济施肥的实际问题,根据冬小麦分蘖盛期和孕穗期两个吸水、吸氮、吸磷高峰的生理特点,采用~(15)N、~(32)P双标记示踪方法,将节水灌溉和施用氮、磷肥效益结合起来,对冬小麦两大生态类型区的节水灌溉优化(即时期、次数)及其成产因子、吸收  相似文献   

9.
曾伟 《河南科技》2008,(3):22-22
一、葡萄萌芽前的管理 1.补施基肥。对上年秋季未施基肥的葡萄园,北方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补施基肥,南方地区可在3月中下旬补施。北方地区可采用条状沟施肥法,即距主蔓基部80厘米,挖深、宽各50厘米的条沟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合速效氮、磷、钾肥。施肥量可根据品种、树龄、负载量而定。一般每生产50公斤葡萄,需施优质农家肥50~100公斤、尿素0,3公斤、过磷酸钙0.8公斤。基肥用土掺匀后施入,然后覆土。  相似文献   

10.
一、播前准备 1.培肥地力、科学施肥.以荥阳市为例,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0.09%,水解氮70毫克/克以上,速效磷20毫克/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克以上,速效硫16毫克/克以上.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氮肥14千克,磷肥10千克,钾肥7.5千克,硫酸钾1千克.氮肥应选硫酸铵和硫酸钾,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11.
根外施肥就是将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人粪尿等溶于水,喷在作物叶面上,使作物吸收利用,也叫叶面施肥。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施用磷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施用磷肥技术卫辉市农业局李光河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土壤较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小麦增施磷肥能显著增产。但是,小麦施磷肥增产效果大小,取决于施肥方法。总结各地经验,小麦施磷肥应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按需施用磷肥。磷肥不足,小麦生长受影响,但磷肥用量过大,...  相似文献   

13.
棉花配方施肥技术河南省土肥站郑义,田仰民,李久胜社旗县农技中心陈春先棉花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作物。棉花单产与总产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科学施肥在我省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棉田施肥重氮轻磷现象初步得到扭转,但随着产量的提高,钾肥的显效区在我省不断扩...  相似文献   

14.
整地起垄小辣椒较耐旱而不耐涝,生产上采用高垄栽培好.按照氮、磷、钾8:6:12的原则配方施肥,可基本上满足小辣椒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危害等多种优点.早春干旱年份采用地膜覆盖生产,可提高小辣椒产量30%~50%.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合适品种 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的特点进行选择。复合肥料的氮、磷、钾等养分比例要与作物、土壤要求相适应。国内多数土壤首先是缺氮,其次缺磷,再缺钾。一般大田作物选用氮磷复合肥料;豆科作物可以选用磷钾复合肥料;小麦、水稻、谷子等密植作物,适宜用粉状复合肥;稀植中耕作物,如玉米应选用颗粒状复合肥;蔬菜,尤其是果菜和根菜类及果树等经济作物需钾较多,应选用含钾较高、低氮的氮磷钾复合肥,不仅增产而且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  相似文献   

16.
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产生电能。通过硝化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过程,在BES中去除和/或回收氮和磷。本文回顾了BES中营养物去除和回收的相关研究,讨论了BES在去除/回收氮和磷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挑战,以期为BES中营养物去除和回收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广东省农科院从总结农民高产施肥经验入手,并吸收国内外有关水稻施肥的科技精华,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有广泛适应性,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能取得相对高产稳产和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适宜我国农村推广的水稻高产施肥法—以调控土壤供氮指标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施肥法(简称水稻“N 调”)。该项技术根椐“天、地、禾”统一体的观点和理论,运用土壤植株测试手段,以调控土壤 N 素为主体,使其满足在不同天气、土壤条件下的水稻需氮量,配合磷、钾等肥料,  相似文献   

18.
以三聚氰胺、磷酸三甲酚和聚磷酸铵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了磷和氮两种元素对天然多羟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热降解成炭行为的影响;结合热重分析(TG)和极限氧指数(LOI)等对膨胀体系(淀粉/磷/氮/季戊四醇)中的成炭和阻燃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和氮两种元素的存在有利于淀粉的热降解和成炭,而且磷、氮协同作用对淀粉的成炭贡献显著,以淀粉为碳源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人员在新南威尔士经过四年多的施肥试验(每公顷施氮30公斤,相当于每亩2公斤)后,确定了小麦产量与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当降雨适量时,从地表到30厘米深的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少于20ppm(为百万分之一),就会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氨、磷、钾三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需求量大,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吸收氮(N)2.83千克,有效磷(P2O5)1.25千克,钾(K2O)2.92千克。小麦吸收氮肥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年前分蘖盛期,占总吸收量的12%-14%:另一个是拔节孕穗期,占总吸收量的35%-40%。对磷肥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扬花期,占磷总吸收量的60%-70%。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较少,一般不超过总量的10%,在拔节孕穗期最多,可达60%-70%。[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