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裕溪路是规划的城市快速路,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南部,裕溪路高架东延工程可有效解决周谷堆片区交通拥堵状况,快速疏导一环、二环汇集的区域性交通,大大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地面系统收集沿线中、短距离生活性交通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沿线地块、促进沿线开发,提升土地价值.文章以裕溪路高架桥东延工程的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裕溪路高架桥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节点设计、上下匝道及主线出入口设计等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2.
造价工程在公路建设方案比选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造价工程在公路建设方案比选中的运用,通过高填土路堤与高架桥方案之间、深挖方路堑与隧道方案之间的费用分析,寻找可替代方案间费用相同时的临界值。在山岭重丘区,当填高超过16~18米时,宜考虑采用高架桥方案。当微、弱风化硬质岩石挖深超过34~36米,软质岩石或强风化硬质岩石挖深超过28~30米时,可考察采用隧道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架桥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工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城市建设中,不过高架桥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城市环境以及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对高架桥阴地环境的绿化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架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桥区景观的可观赏性,通过对高架桥阴地土壤状况、湿度、温度、光照等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有的高架桥阴地绿化情况,提出了未来高架桥阴地绿化植物选择方面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对未来高架桥阴地绿化植物选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合肥市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和车流量的急剧增加,在新老城区间建设高架桥缓解城区道路拥堵起到了较好的分流作用。但在高架桥下匝道口却与大多高架桥一样,仍然避免不了拥堵的问题。在对合肥市金寨路等部分典型高架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方案预测,阐述了高架桥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利弊,归纳出造成高架桥拥堵的成因及类型,并针对合肥市高架桥下匝道口拥堵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架桥综合治理,优化道路资源,改善下匝道设置条件等可行性措施,为缓解合肥现有高架桥的交通拥堵,以及建设新的高架桥时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了不同形式的高架桥在街道峡谷中的气流和污染物分布的状况.该高架桥的不同形式包括:高架桥的高度、高架桥的宽度以及高架桥是否有污染源.采用标准k-ε模型与离散相模型对街道峡谷内部气流运动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分析了高架桥对风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两座新建高架桥为载体,浅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在改扩建过程中遇到类似桥梁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架桥作为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方法在城市道路桥梁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经引起人们重视。而国内专门针对城市高架桥的健康监测研究还比较少,通过本方案以达到对城市高架桥健康监测的作用。结合工程项目对高架桥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方案设计,首先对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进行了设计,具体分析了高架桥结构特点及传感器布设要求,对高架桥不同结构进行传感器布设,最后指出高架桥结构健康监测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对城市高架桥健康监测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目前高架桥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方案,如:兴建更多的高架桥、拓宽高架桥路面等,但均未见有效的方案付诸实施.本研究以上海南北高架桥为例,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方法,从交通、环境、沿线商业发展、城市景观、人文交流和文化辐射等角度,对大城市中心区高架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把高架桥改造为桥上慢行交通系统、桥下快行交通系统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把高架桥改造为桥上慢行交通系统、桥下快行交通系统的方案,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而且改善了原有高架桥环境、沿线商业发展、城市景观和文化辐射等,为中西部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架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在云南地区的高架桥施工中,会遇到溶洞的存在。阐述了昆明溶洞地质情况下的高架桥施工技术,介绍了对于岩溶的处理方案以及高架桥的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四号线有一些是高架桥部分,为了抢工期,其中区间高架桥下部结构有的要在冬季施工,对此本文提出地铁区间高架桥下部结构冬季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围 《贵州科学》2009,27(2):41-44
以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双线地铁高架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0m跨简支箱梁结构。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在地铁列车活载不同位置情况下,分析了箱梁结构的力学行为,最后得出控制箱梁结构设计的内力和变形值以及相应的荷载作用最不利位置。其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或轻轨)高架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高架栈桥的设计周期并降低成本,采用CFD技术计算桥梁的气动导数.应用CFD方法研究了某型高架栈桥断面绕流场,用强迫振动法结合动网格生成技术识别了栈桥断面的气动导数.各折算风速下的高架栈桥气动导数计算值与Theodorsen理论值大小相近,变化趋势相似,在苏通大桥断面的气动导数计算中,本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强迫振动法结合动网格技术识别高架栈桥气动导数是可行的,为该型栈桥设计时考虑风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作为风洞试验的一种有力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为工程背景,对高架区间的预制节段箱梁进行孔道摩阻测试,总结以往孔道摩阻的试验方法,介绍了本次摩阻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孔道摩阻数据,得出实际的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修正桥梁电算的模型,使计算结果更能符合实际,同时也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可自浮式高架栈桥组成构件较多,若直接对其进行数值建模计算,则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为了加快计算速度,采用有限元子结构超单元法对其进行多工况数值计算分析,验算了自浮式高架栈桥在各计算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自浮式高架栈桥在工作状态下,其上部结构单元能满足承载200 kN汽车荷载的设计要求;在生存状态下,上部...  相似文献   

15.
桥梁高桩承台体系推倒分析侧向力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并针对高桩承台体系的等效固结模型,通过改变承台质量,对几种分布模式的推倒分析曲线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承台质量较大时,上述模式均低估了承台的惯性力作用,并且时程分析得到的体系抵抗不同地震波的能力差异较大,而上述模式对应的能力曲线却没有体现出这种不同.考虑到高桩承台体系承台惯性力较大的特点,借鉴墩顶集中力分布模式,提出了双集中力分布模式.以一飘浮体系斜拉桥的高桩承台模型为例,进行常见模式以及新模式下纵桥向的推倒分析,并将推倒分析曲线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新模式的结果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限元子结构分析方法解决了具有复杂上部结构的拼装式超大型浮游结构的静力分析问题。按照拼装式高架铁路浮桥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多种子结构,实现了各功能子结构模块之间的耦合分析,并能在浮桥总体分析的同时进行重要部位局部细化分析,以及对子结构之间连接接头传力功能的分析,还可解决锚定系统对浮桥的非线性影响以及连接接头之间的连接间隙影响等非线性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实现。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地减少建模及计算工作量,缩短分析过程,节省机时,解决拼装式浮游结构的连接间隙影响、锚定影响等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电阻应变式构成的传感器或是组成的测力装置系统中,在利用反馈补偿手段进行测量惠斯顿电桥输出方法时,用于补偿桥路输出的应变电压的补偿电压取之于被测桥路,桥路信号经与补偿信号作矢量叠加便产生桥补结合的效果。电桥信号经过这样处理后,可使被测桥路不会产生非线性现象、桥压变化不影响测量精度等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某城区高架桥为例,设计出一种城市桥梁新型桥侧混凝土护栏的最优结构,并采用有限元仿真与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安全防护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桥侧混凝土护栏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护行驶车辆,其中小客车碰撞后,其驶出角度为7°,大客车碰撞后,其驶出角度为1.7°;小客车碰撞后,其重心加速度最大值为17.4g,大客车碰撞后,护栏的最大动态变形小于100mm;混凝土坡面是影响小客车缓冲保护性能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墙体强度是影响大客车防撞性能的主要因素。新型桥侧混凝土护栏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其防撞等级达到SS级,且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  相似文献   

19.
风-车-桥耦合系统的车桥气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风-车-桥耦合系统的车桥气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模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的气动力系数。分析了车桥间相互的气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桥耦合系统与桥梁和车辆各自单体相比较,气动力系数差异较大,故建议进行风-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时,车桥气动力系数应考虑车桥间的气动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检验所提出的开口U形肋组合桥面板在桥梁使用中的受力性能,并区分其与常规桥面板的受力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不同桥面板试件,其中包括1个混凝土桥面板、1个正交异性钢桥面板、1个带U形肋组合桥面板.通过静力试验测试了不同桥面板在荷载作用下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情况、桥面板不同部位的结构应变和变形、极限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开口U形肋组合桥面板的应力远远低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应力,避免了桥面板钢结构疲劳的发生;在重量比混凝土桥面板小57%的情况下,组合桥面板的承载力是混凝土桥面板的1.42倍;在用钢量约为钢桥面板1/2的情况下,二者的承载力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