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硝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得了正硅酸乙酯溶胶,考察了水、醇、催化剂、温度及陈代时间对该溶胶粘度的影响,探讨了粘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系列SiO2凝胶产品制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SnO2及掺杂CuO的SnO2纳米粉末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薛丽 《松辽学刊》2001,(4):17-19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SnO2和CuO掺杂的纳米粉末,并利用TG-DAT、XR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机盐为初始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可得纳米级Sno2粉末;且CuO掺杂使颗粒度减小,有利于其作为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2—2(x y)Eux^3 Biy^3 Li^1(x^ y)SiO4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以及在激活剂、敏化剂、不同掺杂量下的发光行为.探讨了Sr2SiO4基质中Bi^3 对Eu^3 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DTA)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粉末的结构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样品中同时存在非晶态SiO2和晶.态CoFe2O4,当x≥0.5时,出现少量的Fe2O3杂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5.
SiO2凝胶中氯代苯甲酸铽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掺杂和浸渍两种方式制备了含有氯代苯甲酸铽配合物的SiO2凝胶发光体,讨论了不同制备条件和不同取代位置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并与其固体粉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Sol-Gel(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O-SiO2玻璃,初步探讨了在液-液不混溶区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了不同组成溶胶的胶凝时间、老化温度以及热分解条件。并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干凝胶及玻璃的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凝胶法将Si(OC_2H_5)_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聚合成凝胶。测定了凝胶的粘度变化、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松密度和红外吸收光谱。并对不同条件下溶液的胶凝时间做了测定,探讨了水解-聚合-干凝胶-石英玻璃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SiO2纳米复合粉末.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研究了凝胶干燥温度对CoFe2O4/SiO2纳米复合粉末的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凝胶干燥温度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硅网络,从而实现CoFe2O4晶粒的有效细化.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合成Al2O3纳米陶瓷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方法制备出Al(OH)3干凝胶,经煅烧得到Al2O3纳米陶瓷粉,通过TEM、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粒度、物相及其相变过程。对溶胶-凝胶法和共轩的样品的相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相变过程比后者简单,且稳定相α-Al2O3在更低的温度下的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Sol-Gel(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O-SiO2玻璃,初步探讨了在液-液不混溶区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了不同组成溶胶的胶凝时间、老化温度以及热分解条件.并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于凝胶及玻璃的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无水醇为溶剂,稀盐酸和稀氨水为催化剂,由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Ni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块体材料;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电场制备出沿电场方向Ni离子呈梯度分布的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较稀的氨水体系中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硅源,制得介孔二氧化硅.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介孔结构及其有序性进行表征,载银处理之后运用SEM,TEM对得到的抗菌粉体进行表征.将抗菌粉体添加到PP中,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运用XRD,SEM,TEM对得到的抗菌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氨水体系下68℃时,TEOS/CTAB为5∶2制备出的二氧化硅呈六方介孔结构.抗菌测试显示,随着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增加材料的抗菌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P2O5,Ca(NO3)2·4H2O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调节pH值控制凝胶的形成,利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通过XRD、FTIR、SEM等检测手段,对凝胶燃烧产物和经水热处理后的粉体相组成、形貌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HAP晶体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经低温燃烧/水热后形成主晶相为纳米级的柱状HAP晶体(100×1800 nm).  相似文献   

14.
高级Fenton-超声波联合去除偶氮染料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零价铁(ZVI)的高级Fenton法(AFP)与超声波(US)联用技术对偶氮染料酸性大红的去除.研究了各种反应参数,零价铁的量、初始H2O2和染料的浓度及pH值对酸性大红去除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AFP-US与ZVI、US、US-ZVI、US-H2O2及ZVI-H2O2相比能提高染料的去...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世界上研究广泛的质量最轻的隔热傈温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网状介孔(2—50mm)结构,使其在热学、力学、光学、电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制备的影响因素是研究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水、乙醇、催化剂(氨水、草酸)、pH值、温度和时间间隔等各因素对其常压制备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影响的原因,为选择最佳制备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钒—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通过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苯酚测定其光催化活性.考察了钒源用量、水解温度、陈化温度、陈化时间等因素对钒—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下合成出的钒—氮共掺杂TiO2在模拟太阳光下催化反应4h,对浓度为60mg/L的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1.83%.  相似文献   

17.
先后通过一步法和改进的溶胶种子法制备了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亚微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氨水浓度、水的浓度、温度、硅源浓度和二次成核等不同反应条件对SiO2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最后采用缓慢干燥法和垂直沉积法对SiO2亚微米微球进行了自组装,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亚微米微球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符合自组装胶体晶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孔隙率对气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考虑孔隙率影响的气凝胶的本构方程,分析了孔隙率对其有效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和气凝胶固体网络骨架上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越大,固体骨架承受的应力越大;有效弹性模量、体积模量随孔隙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气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蒸发,孔中的液体不断被气体取代,导致作用在固体和液体上应力重新分布,容易造成干裂。  相似文献   

19.
二步法合成笼状大孔/介孔三维有序Cs2O-Sb2O5/Si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氯乙烯(PS)胶晶束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水热法负载活性组分Cs20-Sb2O5,制备出具有笼状大孔的介孔Cs2O-Sb2O5/SiO2材料.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N2-TPD、CO2-TPD和NH3-TPD)以及X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Cu,Zn,Ni改性的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750℃焙烧的此类催化剂在掺杂范围内均具有钙钛矿基本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u,Zn,Ni掺入后没改变钙钛矿型的晶体结构,只是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571cm-1附近的谱带整体趋势是向波数方向移动.在实验条件下,对NO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La0.9Ce0.1Fe0.8-xCo0.2YxO3(Y=Cu,Zn,Ni)系列催化剂在600~800℃范围内,掺杂Cu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催化分解活性,其转化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反应温度为750℃时,几乎100%转化.H2-TPR结果证明,其催化分解活性高的原因是Cu的掺入使晶格氧活动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