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山西复杂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由于地形复杂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以及岩性横向变化大,使得野外数据采集工作难度大,原始资料信噪比低,后期资料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复杂山区三维地震所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通过采用不同的成孔工具、改良激发岩性、合理布设观测系统、层析静校正等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克服和减少上述不利因素。本文以山西某复杂山区三维地震勘探具体例子来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对策及取得的地质成果。经过巷道掘进的初步验证,勘探成果较吻合,对具有类似条件的地区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勘探面积2.8 km2,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山煤田马兰向斜东翼。区内地形复杂,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地表冲沟、陡坎较发育。这种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偏移,资料采集质量和资料处理等问题,通过正确的观测系统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法,可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国中西部煤炭资源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散射、资料采集质量等问题,通过引进一些新的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在山区开展煤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横向分辨率和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庞晓明 《科技信息》2011,(20):I0306-I0306,I0308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的试验方法的选择、静校正、叠前偏移、速度普分析对地震工作起到的作用,本次研究工作以新疆伊北煤田霍城县克西肯萨依煤矿区勘探二维、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复杂近地表地区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出露岩性复杂多变、低降速带厚度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是得到优质、可靠的地震剖面的关键技术.静校正的处理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然而按其理论基础,也仅有3种方法,每种有基本前提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静校正处理效果不佳,在这里笔者在分析特定地区的近地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使用,逐步解决的思路,来解决此类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通过一些实际资料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后复杂地区的静校正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西缘区块车排子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西缘地区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进行过二维采集,勘探程度不高。此次西缘北-精河工区以往未进行过地震勘探,如何及时对采集资料进行监控分析,为下步生产提供指导;如何准确、合理的消除近地表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确保资料的准确成像,成为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这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综合近地表模型建立及静校正技术、噪声衰减技术、波形一致性校正技术、速度分析技术和高陡构造成像技术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简要介绍车排子西缘北-精河地区地震资料监控分析的一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安莲萍 《甘肃科技》2013,29(4):41-43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陇东巨厚黄土层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于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是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难区。要在这个地区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地,必须解决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其次,对获得的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查明了勘探区含煤地层的起伏形态和断层构造特征,提出了有效反射波分叉合并点的产生原因,控制了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土塬复杂地表非纵地震静校正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非纵地震测线存在的严重静校正问题,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方法基于非纵勘探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利用3D无射线追踪层析技术计算黄土塬地震静校正的方法。结果该方法消除了用常规方法处理黄土塬非纵地震资料时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避免了其他方法引起的低幅度构造假象。结论该方法在黄土塬地区取得良好的静校正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非纵地震叠加剖面,并在实际井位部署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层析静校正方法的算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将此方法应用于南方页岩气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通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层析静校正技术剖面处理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五辈  赵泽  马国荣 《甘肃科技》2012,28(21):39-43
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作为一种先进的勘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成功的运用。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成孔形式不一,数据采集困难。通过对岩石出露区、坡积物堆积区及黄土覆盖区进行试验分析,采用了封孔、压孔、组合炮及特殊观测系统等手段,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使目的层反射波明显,得到了较理想的野外原始数据。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甘肃省赤城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表条件相对复杂,黄土直测线品质较差,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干扰波类型多样,地震勘探精度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该区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有效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的问题,采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处理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以提高弱反射层的成像的质量。处理成果表明:经过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可以满足本地区油气勘探的基本需求。CRS叠加处理技术运用,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叠加成像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相似文献   

17.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折射静校正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替换速度的参数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最小,以最大程度的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还应用了高程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采用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迭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尚铮 《山西科技》2012,(2):67-68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对地震波吸收强烈,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本院在甘肃某矿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最终选取适当的采集参数,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采用初至折射静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技术进行相关资料处理,取得了可喜的地质成果,为矿山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罗家寨地区为高山、高陡复杂构造和含油气各向异性的地质体相对集中区,对其精细解剖迫在眉梢,二维勘探和窄方位角三维勘探已不适应。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山区全三维勘探的特点和难点后,提出了采用中间激发8×5次覆盖、线距400m、最小炮检距为565.7m,最大炮检距为4216m的全三维观测系统;三维浮动基准面处理、层析静校正、偏移速度场的串级构建等全三维处理技术;波动方程正演、多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叠后裂缝检测等全三维储层预测技术。形成了一套山地全三维采集、处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已在川东北部罗家寨地区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