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道家思想对文学的渗透的角度,剖析汉大赋的代表作《七发》、《子虚赋》、《上林赋》渗透的道家思想:(一)在养生和治国方面,体现了道家去嗜欲、尚节俭即“少私寡欲”的观点。(二)烙有西汉前期黄老新道家的特色。《七发》的主导思想把道家的“重身”“贵生”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结合、把养生与治国联系起来;《子虚赋》、《上林赋》以道家的“无为”为主导,又糅合了儒家的政教札乐、仁爱大同思想。  相似文献   

3.
《毛诗序》作者说:“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么,对于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和鉴赏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的《诗集传》对《毛诗序》多有批判,突破《毛诗序》"美刺言《诗》"对诗旨的牵强附会,主张"以诗言《诗》",试图从文本出发探求诗的本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的本来面目。朱熹虽对序是否合乎诗旨产生怀疑,主张不依序说诗,但在具体释诗过程中存在并未完全废序的现象,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  相似文献   

7.
文字由生僻趋简明 ,《西京赋》从薛综注到李善注、五臣注 ,体现了此通俗化过程。班固《两都赋》引用“五经”“今文家”说 ,张衡《二京赋》宣扬老庄思想 ,东汉中叶又重视《老子》、《庄子》。《毛诗序》流传至少在汉宣帝前 ,河间献王好《毛诗》之说不误。颜延之《赭白马赋》,写作年代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 ,五臣注较胜。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抱一"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抱一"与老子的"贵生"思想相辅相成,都建立在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抱一"思想从养生角度为后世道家的神仙方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发端所在。深入地体悟老子的"抱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把老子的很多观念以"一"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学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提出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时至今日仍被关注.  相似文献   

10.
学界少有人论及清代道书<道养全书>所阐发的内炼养生思想.以此作为基本素材,从一个侧面来探讨易学思想在道教内炼养生中的运用及其价值,别具意义.其一,<易>学为道教内炼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型和论说工具;其二,它借助<易>之象数语言与符号形象地描述了内炼养生的生理变化、直观地表征了内炼养生的具体法式.  相似文献   

11.
自严羽《沧浪诗话》问世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学者们对其诗歌理论的评价分歧很大。这既有时代背景以及研究者个人好恶的因素,更和严羽诗学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密切相关。严羽提倡诗歌的自律性,重视诗歌的本质特点,强调诗人对诗歌体会的主观能动性,是对我国诗歌理论的重大发展,虽有一些不足,但总体上应予以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永嘉四灵”为宋诗重要流派。考论永嘉四灵诗派研究中的若干细节问题,如四灵之排名、四灵为叶适门人、徐照生年、翁卷生年及登乡荐年等,根据前人的不同记述和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甄别,提出判断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14.
石昌渝近年来发表系列考据文章论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一些学者撰文提出质疑和反证。本文从终结这场论争的立场出发,在对石氏立论证据土兵、银子、子母炮及腰刀逐一证伪的基础上,从学术思维和文学史脉的双重背景上,论证即使以学术假说视之,石氏是说亦不能成立,进而提出了“《水浒传》成书于元代中叶”这一虽未经证实、但却有较大合理性的学术假说。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16.
论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对《文选》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文选》在北宋的流布态势,经历了由初期的繁盛到中后期的平稳变迁。北宋初期文人重《文选》,作诗为文常宗法《文选》,中后期文人仍然熟悉《文选》,苏轼对其态度是个特例,是重视下的“求全之毁”。当然,北宋也有小部分文人对《文选》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17.
毛奇龄在明清易代的社会、文化时代中,与当世学者往来密切,投身于当时的重大学术活动。毛奇龄广泛、持久的交游,为其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和便利的条件,并有力地扩大了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易代之变中,泰安士人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新发现的《泰安施氏族谱》上便对此有生动反映.其中所记萧启濬谋叛罪案、施天裔身世曲折及赵国麟应试经历,分别显示了明朝勋臣的末路、从龙新贵的崛起与治世名臣的产生.三家不同的人生遭际,折射了明清之际巨变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