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此背景下,水利部于2013年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其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均在不断发展之中. 在已有研究中,多运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进行评价. 熵值法因其客观、科学性近年来在生态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比归纳主观赋权法与熵值法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应用。论述了熵值法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可行性,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分分别为0.584 6、0.485 2和0.556 6分,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好于成渝城市群;评价结果与当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水生态文明水平基本一致. 熵值法能够满足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的数据和范围要求,且能有效避免主观影响,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正在开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详细解析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内含以及具体要求。结合东北地区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现状和特点,论述了东北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考虑的主要内容,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发展生态水利,实现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必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对于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州作为一个县域城市,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具备特定的优势条件,也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研究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县域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13年起,济南市还被确定为首个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试点城市,将积极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到2015年率先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的先行区、集成区和示范区,到2020年济南市将基本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济南黄河河道(城区段)建设湿地将对济南市水生态环境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对济南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萍乡市已列为全国第二批59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萍乡资源枯竭、城市正在转型,迫切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萍乡又通过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验收,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紧紧围绕萍乡城区"一轴二核"空间发展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通过加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建设,全面构建与萍乡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协调的水生态系统,本文从萍乡概况、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迫切性与可行性、建设思路及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容、主体、途径以及目的共同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本文重点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四者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民不仅是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市民积极地参与创建生态文明社区、自愿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但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严重不足,参与生态意识构建、生态行为培养和市民生态理念的培育极其不够.要充分发挥市民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做好多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城市构建的必然过程;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需要跨越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河湖的安全、经济、生态、景观等功能平衡,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机遇。由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2016中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5月11—1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会议旨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在总结历届成果经验基础上,倡  相似文献   

10.
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民乐县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设民乐县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园林绿化在实现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