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问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旅游经济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得益于我国广袤的国土和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三峡石刻在三峡旅游经济开发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增强三峡景观的内在魅力,提高三峡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三峡旅游的审美情趣,保持三峡旅游的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三峡文化,必须先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民生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工程文化和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5.
三峡旅游市场开拓的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旅游市场开拓与化传播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旅游发展阶段和三峡旅游市场开拓进行了化传播分析,探求开拓三峡旅游市场的良策,促进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利用昭君旅游文化,是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鄂西旅游经济带和打造“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需要。在战略举措上,应有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策划重大项目,创造旅游品牌;将昭君文化开发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旅游文化理念为指导。加强昭君文化的全方位的深度开发等。通过旅游开发,让昭君文化走出三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善卷是常德上古时期的一住名人,蚩尤也与常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二人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的祖先。在常德开发以善卷、蚩尤为主题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在惯常的旅游区域范围划定原则中增加地域特质、文化特质要求,对长江三峡旅游区域范围进行了界定,把地貌边界作为长江三峡旅游区域范围的极限。考虑长江三峡旅游概念的时空变化,通过整合多种标准形成的复合标准,确定长江三峡旅游区域范围由概念区、基本范围和关联带三大部分组成,为寻找三峡"主线"与"腹地"的发展关系和各板块旅游的"共生"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峡旅游文化研究的地域范围与三峡旅游区的范围具有同一性。附会是旅游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三峡旅游文化中的附会现象表现为:因相似而附会;因名句、名篇而附会;因民俗而附会等九大类别,附会形成三峡旅游文化的错状结构、多重性和系列性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河南名人文化璀璨辉煌,在这一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形成与河南名人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河南地城性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整理名人文化、传播名人文化,在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资源强省过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2003年8月,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1辑共10种,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峡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13.
焦作的名山秀水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且名人的物质载体丰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人资源,但是目前对于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成效并不显著。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有:做好名人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名人的旅游硬件建设;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与城市人文精神结合,培育焦作城市的名人文化;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铸造怀川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太白岩既是万州独有的风景名胜,又是文化胜地,其上石刻众多,既有古代名人游记题刻,又有现代名家书法碑廊,其中蕴涵了声富深厚的宗教文化、旅游文化、抗战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文化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丰富的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遗址、遗迹及名人故居类、纪念馆类、建筑艺术类和文学艺术类四大类。庐山爱国主义文化国内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文教育和文化复兴上;国际旅游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能满足与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有渊源的国家和其他对爱国主义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的相关文化需求上。  相似文献   

16.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17.
水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下讨论的热点话题。长江三峡水文化是中国水文化和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有关三峡的纪录片影像,分析三峡水文化的传播内容,探讨水在三峡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三峡人对水的态度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三峡文化是荆楚文化与巴人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三峡地带土著居民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元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与三峡文化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市历史悠久,名人众多,文化积淀深厚。本文以LR-CO分析法为基础,分析了阻碍武夷山市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古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与长江三峡水相亲相融、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长江三峡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三峡地区古石刻与水相依,水因石刻而幽,凸现出三峡水文化的古老、悠远之品格;石刻与水相融,水因石刻而神,诠释着三峡水文化的神奇、深邃之品格;石刻与水相映,水因石刻而壮,浓缩了三峡水文化的宏博、包容之品格;石刻因水而生,水因石刻而傲,演绎着三峡水文化的沧桑、知性之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