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5,(11B):7-14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中广赛博三方共同启动的主题为“科考世界风探秘中国结——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探秘行动”,是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将持续三年(每年至少进行为期40天的考察)。第一阶段科考活动于2005年9月中旬正式开始,10月下旬结束,共持续40多天.本次科考行动克服了许多困难,也取得了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成果。为详细了解第一阶段考察情况.中国科学院网站于目前对科考队主要成受进行了专门采访.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05,(22):7-14
编者按: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中广赛博三方共同启动的主题为"科考世界风探秘中国结--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学考察探秘行动",是人类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的大规模科考探秘活动,将持续三年(每年至少进行为期40天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正"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大型系列公益活动自2015年举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像一个窗口,向人们展示着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贵州。同时也让专家学者、媒体人和当地代表等汇聚在一起,思想碰撞,激发出共建美丽贵州的新思路。第三届跨界科考"走进生态江口,探秘梵天净土",其最初的设想是什么?考察路线是怎样设计的?科考中又有哪些惊喜和收获?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7,(2)
正在贵州习水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科考队员们领略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体验绿色生态之魅力,探索自然生命之奥秘。短短几天内,我们不仅看到了习水的绿意盎然和勃勃生机,更看到了它的纯净质朴、传承纳新。继2015年成功举办贵州石阡科考活动之后,2016年9月,"美丽中国·生态科考"大型生态公益系列活动第二季"探秘鰼国故里·守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动植物世界和历史变迁的奥秘一直为中外科学界瞩目和向往。中国科学院青藏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82、83两年的夏天,派出了古脊椎动物考察组,考察了这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地区。急越理塘考察组一行七人满载野外装备和给养,分乘两辆“212”汽车,于6月初从康定出发,向着正西方  相似文献   

6.
引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作为中国科学院百所联网工程的一部分于1996年通过专线接入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信息中心,加入了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联网的先前阶段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信息中心通过电信部门的公用数据交换网联入Inte...  相似文献   

7.
《少儿科技》2015,(2):8
<正>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冰盖漫游机器人,如今,由这三员"大将"组成的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兵团正在寒风刺骨的南极内陆进行探测。这也意味着我国极地科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三员"大将"均能耐受零下40℃的低温,且携带了高科技"秘密武器"。两种飞行机器人  相似文献   

8.
正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已经持续数年,他们用爱为留守儿童打开了展望世界的窗口。2014年8月11日,2014年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之"手拉手·三生留守儿童夏令营"在北京开营,来自山东、四川、贵州、湖北、浙江等地的3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30名城市儿童结成对子,在为期五天的夏令营期间,共生活、共学习、共成长。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已经持续数年,该活动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联手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协办,旨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城乡孩子搭建一个互帮互助交友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第一长洞到底有多长,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答案了。贵州绥阳双河洞除了拥有"中国第一长洞"的称号外,还有"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之称,为了搞清楚它到底多长,科学家从今年4月开始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秘。为了搞清楚长度,洞穴专家已经对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15次联合科考,目前已探明长度为186.333公里,这个长度也让双河洞成为亚洲第一长洞。据悉,双河洞深度超过550米,天然喀斯特洞穴  相似文献   

10.
“绿色能源”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月6日在上海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会议第一天为大会报告,第二天为专题研讨。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信息产业部、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11.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11月10日消息称,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例如穿越中央航道、试航西北航道、开展环北冰洋考察。自199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中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本次科考是中国第一次完成环北冰洋考察,以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航行"环形"始自上海,穿白令海峡至楚科奇海,经中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7)
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于6月18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将在7-9月间进行。7月1日,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土地资源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的近50名科技人员和20多名新闻记者将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奔赴北极。IBM 公司为首次远征北极的"雪龙"号的局域网建设和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提供了价值40余万元人民币的计算机设备。这是继1998年12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和1999年4月南极考察等活动后又一次得到 IBM 公司支持中国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双周要闻     
正1中国科考队员在南极吃上自产蔬菜参加历时约400天的南极科考活动的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吃上了在南极种植的新鲜蔬菜。种植者王征说,在南极种菜的经历让他想起了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影片中独自在火星的宇航员吃的是火星上种植的土豆。在南极考察站中山站,2013年建起了蔬菜房,但产量很低,吃上新鲜蔬菜成了一种奢望。为了增加产量,他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启事     
《科学世界》2012,(1):95
由于临近春节,交通成本上涨和票源紧张等因素造成计划中的科考团人数不足,因此,我杂志社决定取消原定于2012年1月14~20日的"白头叶猴生态科学考察"活动。由此给您带来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已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自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1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4-11至2014-04-20)1雪龙号完成首次环南极航行考察历时160天[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5日,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回国。此次考察历时160天,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并抵达南纬75°20′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我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科考队在南极建立了我国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进行了冰雷达  相似文献   

17.
黔人南极行     
正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声学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198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7~1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300多名声学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我校江景波校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致祝词。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照学会章程选举了新的一届理事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关定华当选为理事长;我校声学所魏墨盒教授继续被选为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近日,汉寿县安委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为打造和谐校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次行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学校、幼儿园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横幅、致家长的一封信、签定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5)
1998年8月19日,我国长江源区第一座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建成。来自北京、深圳、广州、成都、西宁等地的40余名志愿者在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克服缺氧及高原反应,在没有任何起重设备的情况下,硬是凭着双手和肩膀建起了60m~2的房屋、28m 高的望塔以及太阳能、风力发电系统及取暖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