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揭示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效果,分别采用普通碳纤维布和预应力碳纤维布对4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分析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抗弯刚度等性能指标,并分别比较了预应力碳纤维布与普通碳纤维布、不同预应力水平碳纤维布的破坏形态及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可以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高强性能,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梁要比普通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刚度等性能指标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预应力水平越大,提高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碳纤维布约束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性能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碳纤维布的包裹方式及碳纤维布抗拉强度等因素对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碳纤维布约束加固效果将会降低,碳纤维布强度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也逐渐降低;在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高强一级碳纤维布加固效果较好;在相同的碳纤维布体积加固率的条件下,采用全包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加固方式比间隔包裹碳纤维布条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布加固铝合金连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铝合金材料的可焊性较差,焊接热影响区强度降低显著,用碳纤维布加固铝合金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为此探究了碳纤维布与铝合金间的黏结性能,完成2批共计37个碳纤维布加固铝合金双搭接节点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黏结长度、宽度、层数、碳纤维布材料以及黏结构造等对黏结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碳纤维布加固铝合金双搭接节点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得到碳纤维布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双搭接节点的有效黏结长度和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赵军  张华松  张明  常红星 《河南科学》2007,25(6):944-946
基于碳纤维布加固带暗柱剪力墙的实际工程需要,研究碳纤维布竖向双面粘贴加固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借鉴相关规范中有关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及碳纤维布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以便于碳纤维布加固剪力墙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项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介绍了碳纤维布的发展及其优越的性能,探讨了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设计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阐述了碳纤维布加固施工特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优点,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法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推广碳纤维布加固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对承载能力不足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了碳纤维布和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后的力学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可以使空心板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受力性能得到改善;加固后空心板的钢绞线及混凝土的应力都有所减小,挠度明显减小;裂缝在空心板截面上的发展高度明显降低,虽然裂缝的数量增多,但碳纤维布有效地抑制了裂缝的发展,使其间距变小、分布均匀;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其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且可以使碳纤维布的高强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刚  刘立新  李险峰 《河南科学》2005,23(3):407-410
在对6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非预应力碳纤维布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挠度及承载力分析比较,得出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可以更好的改善构件的变形性能,增强构件的变形能力,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侧向粘贴的加固效果,浇注了7根混凝土梁,其中4根侧向粘贴碳纤维布,2根底面粘贴碳纤维布,1根作为对比梁.试验研究表明侧向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效果良好.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对郑州市熊耳河桥进行了加固,静载试验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8根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实验,主要研究碳纤维布对混凝土梁抗剪的影响和作用.考察了碳纤维布加固方式、加固量、粘贴层数、剪跨比以及混凝土强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碳纤维电极在生物医药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的一些应用技术。并根据火焰熔融法自制碳纤维电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火焰灼烧再生电极的新方法。由此法再生电极的各种性能与原电极相当,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利用TG,Raman,EA,XRD,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预氧纤维在碳化过程中的结构转变。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体密度随预氧纤维体密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预氧纤维中的含氧量会影响碳纤维的致密结构,氧元素的脱除影响碳纤维非晶区结构的交缠程度进而影响碳纤维体密度,碳纤维体密度随预氧纤维的含氧量增加而降低。通过碳纤维致密结构与预氧纤维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初步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并借助SEM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石墨化度对炭/炭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对其断裂机制进行了探讨.试验所用材料的基体为沥青浸渍炭+少量CVD炭,增强体炭纤维由乱短纤维和成束长纤维织成的炭布构成,长纤维沿X-Y平面分层铺开,长纤维层之间是随机分布的乱短纤维层.研究结果表明当石墨化度不同时,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不同;在所研究的石墨化度范围28.4%~77.3%内,随着石墨化度的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当石墨化度为77.3%时,材料的抗弯强度仅为石墨化度为28.4%时的60%.在石墨化度较低(如27.4%和56.8%)时,材料中的长纤维呈现以拔出机制为主,裂纹沿长纤维束层与乱短纤维层之间的界面传播;在石墨化度较高(如70.6%和77.3%)时,材料中的长纤维被横向切断,裂纹切过长纤维向前传播.这对炭/炭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碳纤维解决塑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缺陷与不足,并根据预应力碳纤雏增强塑料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特点,对黏结长度内碳纤维增强塑料应变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碳纤维应变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m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相似文献   

16.
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十分重要的组件。利用国产碳纤维毡制备了碳纤维纸,研究了短切碳纤维和树脂碳含量对碳纤维纸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分形维数的方法表征了碳纤维纸的结构。结果表明,当碳纤维纸中短切碳纤维与树脂碳体积分数比为1∶0.7时,碳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透气率能够得到很好的兼顾。当短切碳纤维和树脂碳的体积含量总计为25%时,碳纤维纸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分形维数对比结果显示,自制碳纤维纸的微结构与东丽(Toray)碳纤维纸相似。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能有效改善水泥石的力学性能。为了克服碳纤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分散的缺点,对碳纤维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加量及碳纤维加量进行优选,制备出一种碳纤维分散液,并对该碳纤维分散液在固井水泥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加入碳纤维分散液的水泥石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碳纤维分散剂CDA-2能改善碳纤维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当加量为0.6%时,形成的碳纤维分散液较稳定;当碳纤维分散液中碳纤维的加量为4%,此时形成的碳纤维分散液稳定性最好且碳纤维加量最优。使用碳纤维分散液配制的固井水泥浆体系与将碳纤维直接加入的固井水泥浆中相比,水泥浆体系常规性能相差不大,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养护3 d后碳纤维分散液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冲击强度、抗折强度比直接加碳纤维水泥石分别提高6.8%、7.6%、10.1%。碳纤维分散液能使碳纤维更好的分散在水泥石中,形成网状结构,通过桥联阻裂、拔出耗能作用增强增韧水泥石。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problems with the liquid-phase technology of carbon fiber/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include poor wetting of the fiber with liquid aluminum and formation of aluminum carbide on the fibers' surface. This paper ai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ependence of porosity on the applied pressure were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a carbon fiber/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re with a strength value of about 1500 MPa was shown.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strength of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the fracture surface,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arbon fiber surfac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MDF水泥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作为MDF水泥增强材料的可行性及其增强效果,考察了二种纤维的长径比、体积掺量对MDF水泥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浸水体积膨胀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均能够显著提高MDF水泥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玻璃纤维的效果优于碳纤维。纤维增强MDF水泥的微观结构特征是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呈三维均匀分布,形成空间网络结构,这是纤维增强MDF水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作为MDF水泥增强材料的可行性及其增强效果,考察了二种纤维的长径比、体积掺量对MDF水泥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浸水体积膨胀率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作为MDF水泥的增强材料均能够显著提高MDF水泥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玻璃纤维的效果优于碳纤维。纤维增强MDF水泥的微观结构特征是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呈三维均匀分布,形成空间网络结构,这是纤维增强MDF水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