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 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2.
MBO即Management Buy-out的英文缩写,在这里,Management含义是:经理、管理入员的意思,可以统称为“管理者”、Buy-out: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shares)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所以,MBO的含义是:管理者为了控制所在公司而购买该公司股份的行为。 MBO译成中文是“管理者收购”,但由于在中国MBO的M大多不仅是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甚至员工,因此更多的人将MBO翻译为“管理层收购”。 MBO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有三个美国人成立了一个叫KKR的公司,是全世界第一个从事MBO的公司。MBO思路,极端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家所有股份都上市的公司,CEO想把它的股份买下来,但是又没有资金。他就借钱买回所有上市流通的股票,CEO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他需要借助其他投资人的股本金,再用股本金借贷。一般的方式是三七开——30%股本金,70%借款,握有这30%股权的人占有7公司100%的股权,为了给CEO-点激励,也给他20%的股权,剩余下的80%归股东,这就是所谓的MBO。 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几种MBO形式:一是由目标公司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或并购专家组成投资集团来实施收购,这样使MBO更易获得成功;二是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SOP)或员工控股收购(EBO)相结合,通  相似文献   

3.
MBO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指企业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本企业股份的行为。由于管理层收购通过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份,把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发展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管理层收购一直被视作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工具,也因此而获得“金手铐”之称。 国内企业MBO的实践 从完整意义上的管理层收购角度来看,国内最早对MBO进行探索的企业,当首推四通集团。1999年7月,四通集团管理层控制的“职工持股会”控股“新四通”;“新四通”收购“老四通”所持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四通”股权,四  相似文献   

4.
张肖霞 《广东科技》2006,(3):250-25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s,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采取杠杆收购的形式,通过大量举债融资,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韩强 《华东科技》2003,(2):20-21
近来,各种各样的公司收购很热门,然而,最抢眼的是MBO(公司管理层收购)。有人研究美国的MBO模式,有人探讨MBO在国企改革中的意义,究竟MBO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本土化,值得认真研究。 MBO在美国是辅助手段 美国的大企业或上市公司通常是由作为管理层的职业经理们实际控制,而股东由于其股权的分散性,并不参与到其所拥有的企业的日常决策中,只是在发生并购或解体等重大事项时,才具有真正的“话事权”。但是,即使在此时,  相似文献   

6.
MBO能做什么     
《科技智囊》2003,(2):71-71
从实践进展来看,MBO通常适用于以下一些领域。——收购上市公司。经理层收购上市公司可能出自基层经理人员的创业尝试,对实际或预期敌意收购的防御或公司希望摆脱公司上市制度的约束等多种动因造成的。——收购集团的子公司或分支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是西方国家改造企业产权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引入MBO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同时结合MBO的特点,从法律层面、融资渠道、中介机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引入MBO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MBO作为国有资产改革的一种方式,虽然在国外实施的很成功,但近些年来在我国却饱受争议。其中定价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运用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美信息博弈方法,分析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定价的现状,探讨了定价过程中MBO双方对于管理层历史贡献的补偿博弈,并提出了规范MBO定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在通过管理层收购实现股权明晰和激励机制的同时,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国有企业的国有股通过MBO实现流通是国家资产盘活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么在国有企业MBO过程中,国有股的定价模式,定价的合理性就成为国有资产的价值体现。然而在现行的条件和体制下,不规范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通过过低的资产定价、内部人交易、搞跨企业再回购、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非法手段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种种方式带来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只有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方式以及国有股的定价模式,并且从法律法规上对MBO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强监管部门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MBO所带来的产权明晰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实施MBO,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简述了管理者收购(MBO)的含义,重点分析了管理者收购的特征以及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MBO的障碍,从而得出目前我国企业不宜实施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为MBO)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并购形式,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在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收购企业的股票或资产来拥有企业的控制权管理层一般由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高级职员组成。通常情况下,管理层只提供一小部分资金,其余大部分资金由各种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以债权和股权的形式提供,还有一些资金通常采用“垃圾债券”的形式筹集,其中,向金融机构的借款通常是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作抵押。收购完成后,管理层努力削减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增强库存控制和加强应收帐款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期按期支付各项债务并取得收益。我国企业在实践中经常将管理层收购与职工持股相结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运用MBO对部分产权不清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MBO过程中的各类主体行为与社会对他们(它们)的角色期待大相径庭: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泛滥,管理者与第一债权人方双方串谋,第二债权人方赌博心理强化,目标公司和壳公司的非公平交易成为管理者掏空目标公司的工具,一些中介机构成为管理者掏空目标公司的帮办,政府处于一种对MBO过程不置可否的尴尬角色;实施MBO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基础、市场基础和社会信用基础;由于现实的种种约束,人们试图通过普遍实施MBO来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效率状态,是难以奏效的,当前人们必须摆脱对MBO的迷信。  相似文献   

13.
MBO(管理层收购)已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条重要实施路径。文章首先对MBO的起源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随着该理论在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对该理论的解释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本文将其归纳为三种:代理成本说、防御剥夺说和企业家精神说。虽然这三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来强调管理层收购的收益,但实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MBO(管理层收购)的话题,时下乃属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这种“热”,当然不是无端的炒作造势。就宏观背景而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略,意味着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步伐将加快,效率将提高。就法制环境而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鼓励企业经理人员实施管理层收购,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当然,新近获批的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一些新案例,新华信托率先推出的“MBO资金信托计划”,透露出MBO实施在政策上的新突破,又给人以诸多想象空间。于是乎,有业内人士干脆称,2003年是“MBO年”。  相似文献   

15.
反收购.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自从1993年9月“宝延风波”拉开了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的帷幕后,接连不断地发生了爱使股份VS大港油田、济南百货VS华建电子等20余起收购、反收购之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智囊》2003,(2):72-73
MBO定价在中国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企业资产有直接控制力的地方政府和有强烈收购意愿的经理层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融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已实施的MBO案例,就管理层收购融资的作用、存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对规范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MBO)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战退国有股的国有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但由于相关立法滞后与特殊国情。在实践中国有企业MBO弊端重重,积重难返。这时。指出相关法律在国有企业MBO的谈判主体、目标企业,以及收购主体等方面的不足。对于构建与完善国有企业MBO的法律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开始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但由于我国相关条件不成熟,使得企业在实施MBO过程中以及之后面临一定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MBO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对其管理和预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专属性人力资本被剥夺是导致管理层收购的根本原因。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兴起是由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创新引发而来。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应用管理层收购还存在一定操作上的问题,如法律障碍、融资渠道和还款障碍、收购价格的公正性障碍等。管理层收购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它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准提出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