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仙居下各农场的广大革命职工,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革命统帅生产,连续夺取了春粮大面积的高产再高产。这个农场的春粮生产在1967年就达到平均亩产481斤,1970年春粮生产面积扩大到164亩,平均亩产519斤。1971年全场广大干部和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和“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大挖增产潜力,实行科学种田,使203亩春粮,获得平均亩产602.7斤。下各农场春粮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一跃再跃,他们除了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外,  相似文献   

2.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3.
许村公社永福大队,1972年粮食生产在1971年亩产1728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跃进。全大队2483亩粮地,平均亩产1950斤,比1971年增产222斤,总产提高12.8%。其中春粮、早稻、晚稻亩产分别比1971年增产18—20%。在19个生产队中,有10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双千斤。在粮食生产获得持续大幅度增产的同时,络麻总产比1971年增产28%,蚕茧总产比1971年增产  相似文献   

4.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5.
去年建德县春粮生产战胜了一九七九年冬和一九八○年春遇到的干旱、低温、多雨以及病虫等乡种自然灾害,在连续二年大增产的基础上又夺得了丰收。全县十六万五千多亩春粮,总产五千四百七十四万斤,比一九七九年增产六百六十一万斤,增长13.74%。  相似文献   

6.
永福大队1976年粮食又喜获丰收,全大队2428.5亩粮地平均亩产2012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00亩春粮,平均亩产379斤,比上年增产17%;2305亩早稻,平均亩产1012斤,比上年增产6%;2640亩晚稻,平均亩产697斤,比上年增产9.8%。这是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胜利成果,是坚持大寨的根本经验,排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7.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8.
绍兴县越南区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指引下,五年来大搞山地旱粮改制,把夏玉米改种为春玉米,全区从一九六六年3.5亩,平均亩产470斤,激增到一九七○年6852亩,亩产620斤,总产达四百多万斤,为山区旱粮高产闯出了新路。同时,对从省内外引入和本区发掘的十三个春玉米品种,进行小区试验,多点  相似文献   

9.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去年在厦程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搞了两片旱地杂交玉米高产试验畈。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验收,第十六生产队这片试验畈,实测面积5.62亩,实收玉米(燥子)4789.3斤,平均亩产852斤。其中:丹玉3号1.10亩,总产1050.5斤,平均亩产955斤丹玉1号0.97亩,总产778斤,平均亩产803斤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里铺大队的春粮获得了好收成。全大队397.4亩麦子,平均亩产420.8斤。早熟三号372.11亩,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13.2亩,平均亩产611斤,最高的一丘1.45亩,亩产666.5斤。裸大麦干11425.36亩,平均亩产391.8斤。其中1.27亩平均亩产500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2年每亩增产62.8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大队地处嵊县、绍兴两县交界的山区,分三个生产队,共有96户,472人,有水田60亩,山地300亩,以生产旱粮和茶叶为主。自从1966年改夏玉米为春玉米小面积试验成功后,春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也随着增加。1965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只有6万多斤,去年光春玉米一季就收了9.5万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斤,比1965年增加2倍多。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2.
1973年,嘉兴地区的春花作物遭到了长期阴雨。据嘉兴气象站资料,1972年10月中旬至1973年5月下旬,春花生育期间的220多天中,雨日为106天,比常年增长22.1%;降雨量858.4毫米,比常年增长36.5%。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广大贫下中农发扬大寨精神,抗灾夺丰收,战天斗地防病虫,大大减轻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区190万亩春粮,平均亩产130斤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公社现有耕地4010亩。在“稻麦对立论”的影响下,重水稻轻春粮,春粮面积仅占35%,亩产一直徘徊在200斤上下。近几年来,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大抓了春粮生产。1972年春粮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51%以上,亩产由过去的200来斤提高到350斤以上,并出现了一批亩产500斤的高产地。为什么我社春粮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呢7从技术上来分析,除改变耕作制度、选用良  相似文献   

14.
我县杂交水稻的生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县从1976年杂交水稻生产示范115亩,1977年发展到24,224亩,其中晚稻22,093亩。从各地实收结果看,去年全县大部分地区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据252个单位5,261亩统计,杂交水稻亩产768.8斤,比早金凤平均亩产688 9斤增产11.6%,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45亩,超“纲要”有11,488亩,单位产量最高的仙降区阁巷公社1大队11队1.1亩,平均亩产1,183斤,红旗公社一桥大队2队10.0了亩,平均亩产1,080斤。全县杂交水稻100亩以上丰产片38个单位,其中37个单位获得增产,1个单位平产。  相似文献   

15.
我场自一九六五年建场以来,茶叶产量不断上升,850亩茶园中去年开采面积575亩,平均亩产305斤,其中9.1亩丰产园亩产达到759斤。一、茶叶需要水一九六七年,一百零三天的大旱使部分茶园严重缺株断行,一九七一年八十四天伏旱接秋旱,秋茶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成年茶树被晒死。一九七三年八~九月干旱二十天左右,九月份的产茶比例下降为9%,一九七五年秋旱三十三天后,九月份干茶量下降为7.1%。为  相似文献   

16.
宁海县青珠农场四胜塘位于三门弯内下洋涂。未围海涂质地为轻粘土,一米涂层平均含盐量(氯化钠,下同)1.17%,酸碱度9.0。四胜塘总面积1,449亩,可垦种净面积1,209亩。1976年春大面积播种田菁,同时试种棉花20亩,平均亩产皮棉80.3斤;冬种大麦250亩,平均亩产76斤。1977年全塘垦种棉花、水稻、柑桔共715亩,占可垦种净面积60%,生长较好,300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达116.5斤,为新围涂地迅速垦种利用和植棉速获高产取得了经验。现将四胜塘棉花高产技术经验,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发揮密植的增产作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株密度,探索玉米密植增  相似文献   

19.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我所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以路线为纲,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在19.39亩试验田中经过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获得了亩产春粮457斤,早稻969斤,晚稻883.3斤,全年亩产2309斤。其中1.85亩,亩产春粮542斤,早稻983斤,晚稻928斤,全年2453斤。为掌握全年亩产2400斤粮食的增产规律,为科学种田,发展粮食生产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