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和认识,起始于上世纪下半叶的赫兹(H.R.Hertz,1857-1894)实验及其结论,完成于本世纪前期的密立根(R.A.Millikan,1868-1953)实验及其结论.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对光电效应的探究和认识开辟了一条使物理学从经典领域跨入量子领域的道路.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发现19世纪下半叶,经典光学和电磁学理论进一步完善的要求,使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光与金属物体作用现象有了密切联系,从而为光电效应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1)赫兹:对偶遇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刘征 《科学之友》2004,(11):42-44
选错了奖励项目的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相似文献   

3.
纳米光生物分子材料--菌紫质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保利  侯洵 《自然杂志》2000,22(5):253-258
菌紫质是一种特殊的光敏蛋白质分子,具有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光致变色效应和光电效应.近年来,随着对光循环机理和材料改性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菌紫质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菌紫质的来源、分子结构、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光循环(分支光循环)过程、光致变色效应和光电效应.列举了菌紫质在三维光存储、光信息处理、视觉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对这种纳米光生物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史树中 《科学》2007,59(2):57-58
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费尔普斯(E.S.Phelps,1933-),以奖励他对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时际权衡的分析。费尔普斯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已经对经济研究和经济政策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潘笃武 《自然杂志》2008,30(2):122-124
1929年,王福山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学习时海森伯已不在哥廷根。王福山在大学一年级时听坡耳(Robert W.Pohl)的物理课,选修夫兰克(James Franck)主持的初学者实验。坡耳是哥廷根大学的实验物理教授,他的物理课因丰富而生动的演示实验而闻名。夫兰克当时已经与赫兹(Gustav Hertz)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的定律同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张美祥  杨超  刘俊 《科学通报》2023,(36):4895-4917
病原菌在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分泌多种效应子作为武器,在胞间或胞质干扰寄主的生物学过程,以促进病原菌的侵染和定殖.解析病原菌干扰植物免疫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是认识病原菌与植物互作的关键,也可为开发和建立植物病害新型抗病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结构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对病原菌效应子的特征、数量、转运和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病原菌效应子功能的认识从抑制寄主免疫信号传导拓展到对植物代谢、微生物组等各种生物学过程的干扰.同时,病原菌效应子激活免疫的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抗病小体的发现解答了植物NLR抗病蛋白识别效应子后如何激活和介导植物抗性这一科学难题.本文对近年来病原菌效应子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效应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太赫兹波拥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安检成像、通信、无损检测和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太赫兹探测系统中,太赫兹探测器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核心器件之一.目前,室温太赫兹探测方法主要分为电子学方法和光热探测方法两类.受制于器件的截止频率,电子学方法难以应用于中高频段太赫兹探测;受制于器件较慢的响应速度,光热效应方法通常难以应用于高速太赫兹探测.光热电探测方法是最近十几年发展的光探测方法, 2014年之后成为太赫兹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相较于电子学方法和传统的光热探测方法,光热电探测方法具有大带宽、零偏压、高速、室温工作等明显优势,非常具有竞争力.本文综述了太赫兹光热电探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光热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光热电太赫兹探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太赫兹光热电探测器主要实现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流动的宏观与微观力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来  杨光  马瑞 《科学通报》2005,50(Z1):56-56
对沁水煤田不同地区不同煤级的煤岩样品开展了同步升温和升压高温高压实验变形(温度200~500℃;围压200~500 MPa;应变速率0.5×10~(-5)/s;全量应变-10%).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岩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变化.对于煤岩强度的影响,温度的效应要高于压力的效应.结合显微构造分析可以认为,实验环境条件下煤岩的脆-韧性转变发育于200℃/200 MPa和300℃/300 MPa之间.煤岩的脆性变形产生了宏观破裂带和透入性破裂组合,而大量发育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等充分反映了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晶质塑性变形过程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国宏 《自然杂志》2023,(4):308-316
超快太赫兹自旋电子学研究的是太赫兹光子与磁振子的相互作用的科学问题,尤其是太赫兹光子与反铁磁磁振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文章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自旋电子学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脉冲对反铁磁磁振子的激发及调控,以及太赫兹光子与磁振子的强耦合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与思考,希望能对超快太赫兹自旋电子学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旭  张希成 《科学》2005,57(3):10-13
人类对太赫兹(THz)辐射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天体物理学家开始进行红外天文学的研究,远处天体上的简单分子如一氧化碳等的振动和转动特征光谱会在太赫兹波段上留下印迹.时至今日,红外天文学仍是天体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但是直到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伴随着更大功率的太赫兹辐射源和更加灵敏的探测装置的发展,太赫兹研究才得以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