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0-2004年安徽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90—2004年安徽省域尺度上的生态足迹,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由1990年的1.0121 hm2、0.5014 hm2增加到2004年的1.6523 hm2和1.239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需求则分别由0.5108 hm2、8.5601 hm2减少到0.4125 hm2和2.1270 hm2。说明了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作为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尺度,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本文根据1996-2008年<盐城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盐城市1995-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运用回归分析对盐城市2008-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作出预测.结果表明盐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0.9464hm2/人增长到2007年1.5607hm2/人,中间出现小的波动;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8485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2879hm2/人,但幅度较小;生态赤字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大,未来仍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13年来的万元GDP生态足迹的计算,发现盐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1999-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子  苏欣欣  李红伟 《河南科学》2011,29(5):623-625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湖北省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这10年里,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GDP持有量一直在增加,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趋势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湖北省1999-20...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1999~2007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1999~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7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53hm2增加至3.24hm2,增长了1.1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2hm2下降至0.48hm2,下降了8%;生态赤字由1.01hm2增加到2.76hm2,增加了1.75倍;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42hm2下降至0.95hm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加,未来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州市生态可持续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广州市2003—2013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预测了2014—20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6.7%,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远远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状态,广州市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4.201 8 hm2/人,是2013年的1.02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大. 针对广州市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加大环境生态保护力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实现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能值理论角度对石河子绿洲199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2.1309hm2增至2010年4.2368hm2,增加了98.83%;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赤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0.7725hm2增加至2010年的2.7190hm2。说明石河子绿洲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关键的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依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贵州省2001—2012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平滑法对贵州省2013—2016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01—2012年间贵州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贵州省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2013—2016年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13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微下降,水资源仍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生态盈余量有所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贵州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贵州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临沂市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1996年、2000年、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了临沂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临沂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加0.598 34 hm2,人均生态足迹化石能源分量2005年与1996年相比增加4倍多,其他5类分量的动态变化波动较大.1996—2005年生态承载力下降,由生态盈余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由1996年的0.310 94增加到2005年的1.518 68,万元GDP生态足迹显示临沂市资源利用率较低.人均生态足迹趋势线显示临沂市2006—2010年生态足迹将继续增加,生态赤字和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黑水县2012年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和生物消费资料的数据收集,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黑水县行政区域内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黑水县2012年总的生态足迹为71 276.212hm2;总的生态承载力为187 778.85hm2;总生态盈余为116 502.66hm2.从生态盈余情况看出,黑水县总的生态承载力约是总生态足迹的2.6倍,这一地区的发展处于可持续阶段,提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广西柳江县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三方面定量分析了柳江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006年柳江县人均生态赤字人0.095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巳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2)柳江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生态足迹以耕地为主,生态承载力以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可用于人类消费的生态承载力结构较为单一;3)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区域对比表明,当前柳江县资源利用效率还较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6354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O.61865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44893hm^2,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12.
德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德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德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045797 hm^2,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为0.61261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919617hm^2,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生态安全指数的概念,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利用该方法对大连市1996-200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大连市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421hm^2增加到2007年的2.711hm^2,可更新资源生态足迹由1.481hm^2增加到1.796hm^2,人均总生态足迹由2.700hm^2增加到4.507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996年的2.15增加到2007年的2.71hm^2;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在近11年内,变化幅度在-1.71~-1.12之间,表明大连市的生态安全始终处于一个极不安全状态,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西昌市土地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西昌市人均生态足迹为0.695541,按12%生物多样性扣除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0628,人均生态赤字为0.08491;西昌市人均资源利用水平远低于中国人均资源利用率。从生态足迹的组分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建筑用地、草地、林地;西昌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消耗自然资源存量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能值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均能值足迹为9.11 hm~2/cap,人均能值承载力为3.77 hm~2/cap,生态赤字为5.34 hm~2/cap,而利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的结果为生态足迹3.43 hm~2/cap,生态承载力1.18 hm~2/cap,生态赤字为2.25 hm~2/cap,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处在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能值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上海市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发展重定义组织最新编制的《Household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or》中的参数,对上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64hm^2,生态承载力为0.26hm^2,生态赤字高达2.38hm^2,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此外,上海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