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夫 《科学之友》2003,(7):22-23
寻找会走路的鲸鱼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提出了鲸鱼是从陆地上的原蹄类动物转化而来的说法,但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这种说法最早是科学家凡威伦提出的,他研究原蹄类动物化石后认为鲸鱼与偶蹄类动物源自同一祖先,因为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他发现几个鲸鱼化石的牙齿与有蹄目极为相似。凡威伦的结论是,鲸鱼是从肉食、似狼的中爪兽演化来的,因此与偶蹄类动物一样,部源自原蹄类动物。  相似文献   

2.
在距离秘鲁太平洋海岸内陆1千米的海洋沉积物中,科学家发现了 4300万年前的鲸鱼化石.这种鲸鱼体长4米,奇特的是它长有四条腿,还有蹄子和蹼足.科学家认为,这种鲸鱼的身体构造表明它适合在陆地上行走.或许这些鲸鱼原来在陆上生活,但也会游泳.随着它们的身体对海水愈加适应,在它们进入海里生活后,四条腿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张子斌 《科学通报》1984,29(3):167-167
1978年春,地处北京王府井的中央美术学院将挖地道时发现的鲸鱼脊椎骨通知有关单位后,不少研究人员前往现场观察。有的同志把鲸鱼骨骼做为地层“化石”和全新世海侵联系在一起,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认为鲸鱼骨骼“不是近期人类从外地带来的,而可能是被海水冲来的”。文章指出:在“7500年前,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从而出现了全新世海侵。当海水把鲸鱼骨骼带到北京平原时,就会沉积在泥沙里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另一篇,以鲸鱼脊椎骨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1,(12):6-6
科学家近日宣布,已知最古老的南极洲“海隆”化石已被发现。这头8500万年前的蛇颈龙把这种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洲出现的时间推早了1500万年。化石残块表明这头蛇颈龙不属于此前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同类,这表明当时南极洲蛇颈龙的多样性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通过椎骨、头骨和鳍状肢的化石残块,科学家推断这头蛇颈龙体长6-7米。  相似文献   

5.
最近,科学家首次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史前森林的树桩和树叶化石,这些化石为科学家了解南极大陆在2.5亿年以前的气候状况提供了依据。通过测量这些化石树干的直径,可知这些  相似文献   

6.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名英国妇女在苏格兰亚伯丁海滩散步时,偶然发现了下图中这具近20米长的奇怪骨架,科学家尚未确定它究竟属于什么动物。一些人声称这就是传说中的海怪,但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是一头年迈的巨头鲸。考虑到不断有未知大型海洋动物被发现,科学家相信未来还会发现新种的鲨鱼、鳐鱼和鲸鱼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一头体长约14米的年轻雌性鳁鲸游进了美国切萨皮克湾的伊丽莎白河(一条工业区支流)。这真是不同寻常,因为这种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的鲸鱼,通常只在大西洋深水海域活动。这头鲸鱼看来已分不清方向,几天后科学家发现了它的尸体。尸检发现,它吞下的一块坚硬的黑色塑料刺破了它的胃,导致它  相似文献   

10.
巧遇中国的K/T界限 正当世界其他各国的科学家痴迷于搜寻和分析K/T界限之时,中国科学家在我国众多的恐龙化石点也开始了搜寻工作,搜寻范围空前的大。因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至今仅有福建省、海南省和台湾地区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记录。其余各省市区都有恐龙化石在近几十年被发现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鲸叫之谜     
自然界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是鸟叫。大家都听到过鸟叫,但却很少有人听到鲸鱼独特的叫声。美国纽约动物协会的科学家潘特对鲸鱼的叫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鲸叫的声音很长,叫一次可达一个半小时,最短也有10分钟。如果把录下的鲸叫声快速播放,鲸叫声就变得象鸟叫一样。她还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的鲸鱼的叫声都是一样的,几个月后叫声才开始缓慢地变化。几年后,叫声就变得大不一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在美国加州西部的圣克鲁兹市一处海滩的低潮期间,一位寻找鲸鱼化石的摄影师发现了一个恐怖场景——上千只美洲大赤鱿尸陈沙滩。类似事件已经发生过多起,最多时一次就有几千只鱿鱼死在沙滩上。过去十年中,美洲大赤鱿搁浅海滩的频率一直在上升。这种身长可达1.5米的鱿鱼通常分布于南方的较暖海域,但科学家观察到它们在暖水期间北上的情况。南风驱动大洋环流,把富含氧分的冷水从海洋深处带到上层水域。到秋冬季,随着这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春,北京基建队送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块鲸鱼脊椎骨.据了解,它采自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是当时挖地道时发现的.同年,北京水文队陈方吉赴现场作了观察,并绘制了含鲸“化石”的地层剖面示意图.剖面自下而上分六层:  相似文献   

14.
鲸鱼的腾跃     
鲸鱼的“腾跃”意指鲸鱼跳出水面的行为,科学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鲸鱼的腾跃现象常见于冬季,因为该季节是它们的交配时期,在这几个月中,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已有5500万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灵长类骨架化石,也是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化石之一。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扫描技术对这具骨架进行了数字重建,他们发现,这种灵长类动物与科学界已知的其他任何现存或已灭绝的灵长类动物都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最近在研究发现于印尼爪哇的数百块贝壳化石时,赫然发现其中一块化石上雕刻着参差不齐的几何图案。使用两种测年方法,科学家测定这块化石的年代在54万年前到43万年前。这比此前认定的最古老雕刻(发现于非洲,其年代为10万年前)还早了三四十万年。这项研究表明,这些早期人类(直立人)对怎样打开淡水大贝壳很在行;他们使用某种尖利物体(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17.
张欣 《大自然探索》2004,(10):59-59
最近科学家在巴西的阿拉里皮盆地发现了一具翼龙的头骨化石,这具化石有1.42米长,科学家将其命名为Thalassodromeus Sethi(海洋飞龙的意思),经分析,这是一种食肉性翼龙,以海洋和湖泊中的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联合小组发现的证据说明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过去想象的早得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至少 2 6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这比以前想象的要早 1 4亿年。科学家相信 ,微小生物体在地球的海洋中已经生存大约 38亿年 ,但是他们对于最早的生物何时在陆地上出现却没有把握。以前 ,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发现的化石是陆地生物最古老的证据 (那些化石已有 1 2亿年 )。这次从南非汉波兰卡省发现的一块 1 7米厚的岩石中含有非常多的碳元素。经化学分析 ,岩石中的生物化石是由微生物丛的细菌构成。这种微生物丛最初在…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具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暴龙的骨骼化石。科学家在这头暴龙的大腿骨化石内发现了骨髓。当时,科学家需要借助直升飞机采运输这块骨化石,但是为便于使用直升机的吊索,必须把这根腿骨化石一分为二,由此就暴露出了骨内残存的软组织——骨髓,这是科学家所完全没有想到的。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澳大利亚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一具3.8亿年前的海洋鱼类化石。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生前是条母鱼,因为这具化石完整再现了“鱼妈妈”正在分娩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鱼宝宝”。相关专家表示,这条母鱼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鱼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