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杂交鲟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10.5℃,平均盐度26.7,平均pH值7.8的养殖条件下,体重272.2~384.7 g,体长38.5~42.9 cm的杂交鲟耗氧量为18 314.17~31 328.99 mg/h,耗氧率为63.93~102.14 mg/kg·h,窒息点为0.51~0.63 mg/L.在一定范围内杂交鲟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提高;耗氧率随盐度上升而下降;pH值对杂交鲟的耗氧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与淡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月鳢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月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1)无论是水呼吸还是气呼吸,月鳢的耗氧率均随试验鱼个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或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 2) 月鳢夜间的平均耗氧率略高于白天平均耗氧率; ( 3) 月鳢的窒息点也是随鱼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 4) 气呼吸在月鳢的呼吸活动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日本对虾成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日本对虾的耗氧享有昼夜变化规律,夜间平均耗氧率(0.180mg/g·h)高于白天平均耗氧率(0.138mg/g·h)。浮头时水中溶解氧为1.96~2.45mg/1,窒息点为0.61mg/1。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鱼苗阶段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内测定30尾斑点叉尾鮰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2.11cm,平均体重0.10g.试验用水为曝气24h以上的自来水,水的碱度2.60mgN/L,硬度1.15mgN/L,pH值7.2,溶氧5.86mg/L.结果表明,在水温28.2℃~28.5℃时的斑点叉尾鮰鱼苗的耗氧率为0.5233mg/g@h,耗氧量为0.0544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5226mg/L.斑点叉尾鮰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了体重(43.5±2.13)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9.99 mg/L、129.99 mg/L和20.34 mg/L。体重(20.8±1.55)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5.55 mg/L、131.35 mg/L和20.06 mg/L。锯缘青蟹耗氧率随温度的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体重为(31.6±2.23)g的青蟹,窒息点在15℃时最低为0.17 mg/L,25℃时最高为0.34 mg/L。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测定30尾斑点叉尾Hui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2.11cm,平均体重0.10g,试验用水为曝气24h以上的自来水,水的碱度2.60mgN/L,硬度1.15mgN/L,pH值7.2,溶氧5.86mg/L,结果表明,在水温28.2-28.5度时的斑点叉尾Hui鱼 耗氧率为0.5233mg/g.h,耗量为0.0544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5226mg/L,斑点叉尾Hui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体长7~8 cm,体质量15.34 g±0.23 g)的急性毒性,并测定了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9±1)℃水温条件下,聚维酮碘对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7、3.15、2.75和2.51 μmol/L,安全浓度为0.84 μmol/L;(2)在安全浓度(0.84 μmol/L)和生产上使用浓度(0.22 μmol/L)下,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杂交幼鱼的耗氧率分别为0.340和0.29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417和0.383 mg/L,均显著高于不用聚维酮碘时的耗氧率(0.243 mg/(g·h))和窒息点(0.363 mg/L)(P<0.05)。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内测定 30尾斑点叉尾鱼苗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鱼苗平均体长 2 .1 1cm,平均体重 0 .1 0 g。试验用水为曝气 2 4 h以上的自来水 ,水的碱度 2 .60 mg N/ L,硬度 1 .1 5mg N/ L,p H值 7.2 ,溶氧 5.86mg/ L。结果表明 ,在水温 2 8.2℃~ 2 8.5℃时的斑点叉尾鱼苗的耗氧率为 0 .52 33mg/ g·h,耗氧量为 0 .0 544毫克 /尾·小时 ,窒息点为 0 .52 2 6mg/L。斑点叉尾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地质公园(神农架)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提供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nzprenanti)幼鱼(体长15.O~18.6cm,体质量44.0~76.6g)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呼吸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溶氧(Dissolvedoxygen,DO)对齐口裂腹鱼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25℃时齐口裂腹鱼窒息点为(0.57±0.03)mg/L;2)运用FishLSDTest检验得溶氧对耗氧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氧和耗氧率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MO2=268.24—300.24×e-1(Re=0.965),从高溶氧开始,随溶氧下降,齐口裂腹鱼耗氧率首先维持平稳,然后缓慢降低,最后快速降低直至窒息点,因此齐口裂腹鱼为氧调节型鱼类,临界溶氧浓度为(2.5±0.5)mg/L;3)齐口裂腹鱼维持耗氧率稳定(或称耐低氧能力)参数K1/K2为0.82.研究为鱼类养殖和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真鲷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 ,对真鲷耗氧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真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鱼平均体重 1 2 0 .6~ 1 3 2 .4g,水温 1 9℃时 ,按鱼体重计 (下同 ) ,耗氧率为 2 .677μg/(g·min) ;2 9℃时 ,耗氧率达 5 .841 μg/(g·min) .真鲷的耗氧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大 ,耗氧率则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 .在水源 pH7.4、盐度 2 1、水温 1 9℃条件下 ,鱼平均体重 1 2 9.5 g ,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 ,1 7∶0 0耗氧率最高 ,为 (3 .877±0 .2 5 7) μg/(g·min) ,0 7∶0 0耗氧率最低 ,为 (1 .0 3 1 ± 0 .2 5 5 ) μg/(g·min) .真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 2 .1 62 μg/(g·min) ,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 2 .2 71 μg/(g·min) ,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小型动物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测定17只人工饲养朱的标准耗氧率.结果表明,17只朱的平均标准耗氧率为917.88 mL/(kg.h),其中,雌性朱的耗氧率1 147.18±277.83 mL/(kg.h),雄性为714.07±60.92 mL/(kg.h).表明年龄、性别和体重对标准耗氧率的影响较大,雌性朱的标准耗氧率大于雄性,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标准耗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花鳗鲡和欧洲鳗鲡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自制鱼类呼吸器测定了花鳗鲡和欧洲鳗鲡钰在饥饿2天,水温为28~29℃条件下的耗率及其昼夜变化规律。花鳗鲡的昼夜平均耗氧率为73.49mg/kg.hr;欧洲鳗鲡的昼夜平均耗氧率为48.75mg/kg.hr。两种鳗鲡的耗氧率均表现一定的昼夜变化。花鳗鲡耗氧率在白天的波动幅度比欧洲鳗鲡大,夜间两种鳗鲡耗氧率的波动幅度相似。一天24小时,花鳗鲡耗氧率有2次低峰期,即7:00和19:00为低峰期,15:00为高峰期,两次低峰期耗氧率分别为31.59mg/kg.hr和26.74mg/kg.hr,一次高峰期的耗氧率为135.77mg/kg.hr。欧洲鳗鲡耗氧率24:00时最高,为112.58mg/kg.hr,9:00时最低,为21.70mg./kg.hr。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之差的方法测定耗氧量,用 Wiakler 氏法测定氧含量,得出口虾蛄耗氧量随体长增大而递增,而耗氧率却随体重而减小。不同的温度、pH、性别对口虾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自然光照与遮光、饱食与饥饿状况下,其耗氧率也明显不同,而盐度变化对相近大小个体的影响不很显著。结果还表明,口虾蛄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其窒息点范围为0.5734—0.6934 ml/L。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闽江尤溪口养殖区底泥耗氧量研究得出结论:底泥耗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底泥耗氧速率最大,达1.17 mg/(m2·d),第三阶段的底泥耗氧速率最小,达0.07 mg/(m2·d),整个耗氧过程约在100分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水温条件下,对平均体长10.5mm和30.0mm的大口黑鲈仔、稚鱼进行了窒息点与耗氧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仔、稚鱼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2.15mg/l和0.54mg/l,而平均耗氧率各为0.7616mg/g·h和0.2224mg/g·h。鱼体规格和水温对窒息点及耗氧率均有较大影响。在水温相同的条件下,仔、稚鱼的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有氧条件下ANAMMOX反应及其在HABR反应器中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厌氧氨氧化(ANAMMOX)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减轻水体氮素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用无纺布填料进行了ANAMMOX细菌的培养和富集,并通过批式实验研究了DO存在时ANAMMOX反应的可行性及其在HABR反应器中的运行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条件下能够发生ANAMMOX反应,反应器中同时存在好氧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协同作用. DO浓度为1.0~6.47 mg/L时,ANAMMOX细菌活性较低,NH 4-N和NO-2- N降解速率分别为1.52 mg/(L·h)和1.83 mg/(L·h);当DO浓度小于1.0 mg/L时,ANAMMOX细菌活性升高,降解速率分别达到3.40 mg/(L·h)和3.98 mg/(L·h). ANAMMOX工艺可以在HABR反应器中实现,受DO、温度等因素的影响,TN去除负荷较低,只有0.01 kg/(m3·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蛤仔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菲律宾蛤仔耗氧率与体重、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6.5~32±1℃条件下,耗氧率随个体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呈负指数相关关系.相同条件下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正指数相关系.耗氧率的高低与水中的DO水平有关,在低氧环境(DO=1.3~3.3mgO2/L)中的耐受时间为35~40h,窒息点的DO值为0.7~1.1mgO2/L.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间间隔重复力竭运动对南方鲇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考察我国特有暖水性伏击取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的重复运动能力,检验力竭运动后的恢复状态是否对下一次力竭运动代谢恢复过程产生影响.实验仪器采用自制流水式呼吸仪(专利号ZL 200520010481.0);南方鲇幼鱼选用体重为17.64~48.21 g,n=40;在(25.0±1.0)℃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时间间隔即10 min重复3次、30 min重复2次和24 h重复2次条件下,重复力竭性运动(驱赶至力竭)后南方鲇幼鱼的耗氧率(Vo2)恢复过程.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南方鲇幼鱼静止耗氧率(Vo2rest)为(2.39±0.13)~(2.83±0.31)mg·min-1·kg-1,耗氧率峰值(Vo2peak)为(8.36±0.26)~(10.39±0.44)mg·min-1 ·kg-1,运动后过量耗氧(EPOC)总量为(66.31±6.37)~(88.89±4.61)mg·kg-1.力竭运动后20~30 min耗氧率可达一稳定状态,经24 h恢复回落到运动前水平.无论间隔时间长短,各处理组第二次力竭运动均导致恢复速率的显著增加(p<0.05),但耗氧峰值和恢复过程的过量耗氧没有显著变化.研究提示力竭性运动能诱导出南方鲇幼鱼的最大耗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