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喜欢拉里·尼文的《环形世界》,首先是因为它是外星文明接触的题材,这也是拉里的"已知空间"系列最大的特点:地球人仍然居住在太阳系,而银河系分布着不同的种族,各种族的品行、道德和追求又如此迥异.拉里构造了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银河世界,仿佛大海一样充满生机和多样性.喜欢这部小说的另一点在于,拉里并不将地球人作为一个强大的种族,相反,在《环形世界》的设定里,人类几乎是一无是处的种族,而由猫科动物进化来的克孜星人,却更有可能发展成高度技术文明的种族.这种谦虚的想法对人类来说应该是个警醒,即使在地球的生态系中,人类也不应该太自负.  相似文献   

2.
地震ABC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的破坏件和突发件给人类罩上了一层阴影。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国古代民间流传说,地底下有一条大鳌鱼,驮着大地,隔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鳌鱼翻身就是地震了。17世纪日本也流传着一个神话:大鲶鱼往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不高兴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今天人们希望了解地震成因的科学解释。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几种基于观测事实的解释。对于发生地震的某些根本性原因(如动能与必震条件)还有待探索。已有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球员刚硬…  相似文献   

3.
地球生命科学的研究课题近年来,人们已确认在地下数千米范围内有微生物,还认识到在海底或冻土层下的大范围内,由生物生成的沼气以冻结状态存在的事实。可见,在距我们脚下很远的地下深处就存在着以前未知的生物圈世界。日本在21世纪深海底开挖作业中,将派日本新建的先进挖掘科研船参与,以求探明地下深处的生物圈,对开创新地球生命科学有所建树。 把生命体的起源与进化(包括人类的进化)同地球环境与变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弄清地球与生命之间的联系的科学,叫做地球生命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生命科学,地下生物圈的存在已…  相似文献   

4.
移居金星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的。他们的根据是: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那么,哪里才是人类的未来之家呢?  相似文献   

5.
当宇航员遨游于太空时,最让他们叹为观止的便是遥望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尽管白云缭绕,但宇航员们仍然会兴奋地指点着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要看到地球的全貌,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做到。为了让一般人也能体会到宇航员肉眼观察地球时的那种激动心情,美国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地球高清晰度数字照片。科学家利用地球卫星观测到的数据,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的帮助下,制作了这幅壮观的地球图片。为了使立体感更强,科学家们在图片制作时将山脉的高度和海洋的深度夸大了50倍。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强大的飓风正在逼近北美洲西海岸,而…  相似文献   

6.
地球人与"宇宙人" 地球以外有没有人,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一文中谈到,"这是自古以来一个受人欢迎的题目". 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认为,地球决不是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在<宇宙论>一书中指出,别的星球也有生物居住.18世纪朝鲜著名学者朴燕岩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统一的物质组成的,在一定地方,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会产生人类.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立已有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始终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地球这个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宗旨。在今后第二个一百年中,我们在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妥善地管理好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错过了许多主动和地球协调好关系的机会,以至使如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印迹。人类现在已处于被动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你明知地底下有名堂,在炙人的烈日下不时抹去额头上的汗滴,向地下挖掘,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结果你徒劳了一番却一无所获。要是能一眼看出地底下的真情实景,找准正确的挖掘位置,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9.
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太阳。太阳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天体之一,更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可以说,太阳既是人类的朋友,同时也是人类的敌人。本刊特分两期介绍太阳对人类的影响;本期介绍太阳为什么是人类的朋友。空气我们呼吸的是什么?谁给植物接花粉?谁赶着云彩四处漂荡?谁在水面掀起波浪?空气,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空气是地球上的生命必不可少的,而太阳就是驱动空气的力量。风——空气的流动,是由太阳引起的。太阳加热海洋,海洋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热空气会向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  相似文献   

10.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的地球。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遗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廷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但各种有关地珠结构的疑问仍然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内部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11.
你明知地底下有名堂,在炙人的烈日下不时抹去额头上的汗滴,向地下挖掘,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结果你徒劳了一番却一无所获.要是能一眼看出地底下的真情实景,找准正确的挖掘位置,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2.
25万年后,一只好奇而聪明的狒狒可能会从地下挖出一个车轮、一只塑料袋或一张计算机碟片。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在其新书《没有我们的世界》中,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14.
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龚静 《世界科学》1999,(12):37-38
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这些是人类诞生以来一直萦跷在心头的问题。不管人类的文明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如当下已经能飞出地球探索宇宙空间,能通过人工合成许多大自然不能生成的东西,但是这些问题依然让人类困惑。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不能解答人类的终极疑问。想一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它似乎也很孤独,不知何时形成的,也不知终究要到哪里去。它没有邻居,没有朋友,在太阳系里转着转着,就好比是太空中一艘天然的宇宙飞船。创世纪,上帝在第七日造了第一个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做了夏娃,这就是男人女人的始…  相似文献   

16.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10):12-13
●无脊椎动物为人类和世界经济提供了大量服务。是自然资本中一个不可分割然而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部分。它们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为此能做些什么呢?自工业革命以来,估计已有1万个物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至少四分之一的无脊椎动物在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中丧失栖息地而濒临灭绝。研究表明,65%。80%的节肢动物仍在等待我们去发现。由于缺乏对无脊椎动物大规模的分类工作,许多物种在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情况下就悄然消失。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城市便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关联到爱与恨的主题。一方面,我们对城市在文明兴起中的重要作用表示敬意;另一方面,我们为城市中连绵的大烟囱、堆积如山的垃圾和漫溢的阴沟而掩住鼻孔,责难它们恰恰是旷野的对立面。美国的哲学家、博物学家亨利·大维·梭罗写道,大自然“孤独地挥舞着,远离人类居住的城镇。”但是如果一位外星人来访,它会不会表示异议?它会不会像观察雨林和珊瑚礁一样,把城市看作是地球上另一个生态系统?它会不会注意到城市里的所有事物最终受制于同样的生物和物理进程,正是这一进程形成了每一处…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球体。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处稍微鼓一些,两极处稍微扁一些,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而两极半径为6356.75千米,因此也可以严格地说: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面对着地球仪,人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生活在地球直径两端的人,不是脚对脚的吗?如果我们这边头朝上,那么地球另一端的人,不就头朝下了吗?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到地球巨大的引力(又叫做重力,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吸引,而重力的方向全都指向地心。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头朝天,脚…  相似文献   

19.
仰望宇宙天空,星星点点,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浩瀚深邃的苍穹深处,茫茫无边的宇宙之中。还有其他生命吗?古往今来,人类对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地球之外文明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始终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科学得以发展的一种动力。探索地外文明,它使人类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也推动了天文学、生物科学、空间科学和众多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中的"地下王国"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对脚下的未知世界迷惑不已,相关传说也层出不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专著<对话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居住在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人预感到一场灾难将彻底毁灭他们的文明,于是事先开凿了两条通往非洲和美洲的地下长廊.当大西洲沉入海底时,他们通过这两条通道进行疏散,而其中一些人就一直生活在了地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