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共有39人参加了在国外和港澳地区举行的29个国际学术会议,涉及有结构工程、道路与材料、海洋地质、热能工程、材料工程、土力学、环境保护、声学、核工程、建筑设计、力学和应用数学等学科,宣读及发表论文40余篇。张禹卿副教授参加的“美国水污染控制协会第62届年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代表有12500人,近500篇论文,分65个专题进行讨论。经参加会议后了解,目前,国际水  相似文献   

2.
《国际学术动态》2006,(6):48-49
第3届中日铺面技术研讨会(3CJWPT)于2005年11月9-13日在南京召开。中方代表150余人、日方代表28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2篇,其中日方19篇论文入选论文集。会议由中国东南大学、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同济大学和江苏省公路学会协办。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陈荣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黄晓明教授、日本中央大学Himeno Henji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我于2005年4月3~6日参加了由远东和海洋断裂协会(FEOFS)和印尼巴屯技术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6届固体断裂与强度国际会议。参加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尼等15个国家的250余人。其中中国大陆代表20位,台湾代表10位。参加者来自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部门和公司企业,共提交250余篇论文,我校3位老师共在会上发表和宣读了10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80年10月6日至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十三届舰船流体力学学术会议(TheThir-teenth Symposinm on Naval Hydrodynamics),举办单位为美国海军研究署(Office of Naval Research),美国国家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s)和日本造船研究协会(Shipbuilding Re search Association)等三个单位。参加会议的有世界19个国家的351位学者,其中人数较多的国家顺序为日本(213人),美国(52人),西德(15人)和英国(12人)等。我国共有8人参加。在会上宣讲了分别由14个国家所提出的45篇优秀学术论文,其中包括我国学者所提出的两篇论文。按照这些论文的内容及会议的进程,大会将它们作如下的划分:Ⅰ)推进 Propulsion),共有5篇;Ⅱ)空泡(Cavitation),共有6篇;Ⅲ)兴波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我校和美国里海大学联合发起的《国际海洋岩土工程及结构物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4日在我校举行,并已圆满结束。出席讨论会的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挪威、新加坡、瑞典等七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七十五名学者。会上共收到论文三十七篇,其中国内二十五篇、国外十二篇。我校为会议提供了八篇论文。这些论文的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近岸软土的工程性质及软土地基上的  相似文献   

6.
第10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于1992年7月19日至24日在西班牙举行,我校章在墉、范立础教授出席了该会。会议代表共约1500人,我国代表(包括台湾省)共39人。会议录用论文共1484篇,其中我国(包括台湾省)87篇。章在墉教授提交的论文“强震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小区划的概率基础研究”和范立础教授提交的论文“大跨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分别在会上进行了宣读。通过参加会议,在以下一些方面有些新的发展: 1.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材料强度的提高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目前世界上一  相似文献   

7.
第六届全国计算数学学会年会于1999年10月6日至10日在上海师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协办,并得到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的方法、理论及应用”和中国数学会的资助。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135篇,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30人,其中大会特邀报告10人,会议分组报告90人。我校计算机系吴筑筑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在分组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对角元有变化的对称正定方程组的解…  相似文献   

8.
由我校主办的国际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学术讨论会(IMMB)历时四天,于10月24日在我校完满结束。这次会议收到国内、外论文近300余篇,会议选定其中国内75篇,国外55篇在会上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147人,其中国外代表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苏联等八个国家。材料科学与能源和信息科学,已被人们称为人类物质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被列为我国八大基础学科之一,国家科委将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列为重点研究课题。这次会议在我国召开,标志着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亦给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委托,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自动化航行与控制学组主办的“微型计算机在导航方面的应用学术报告会”1984年8月10日至14日在我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24篇,其中有我院四系、六系教员撰写的14篇。401教研室张大伦、何杏等人合写的《微机控制系统中软件抗干扰的讨论》等七篇文章被会议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主办、并委托香港工程师协会及香港大学、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及广东省建筑学会分头组织在香港、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于1984年12月在香港和广州两地举行。会议共刊出论文161篇,已汇编成册发行,其中约有半数是国内的论文(其中同济大学有5篇)。参加在香港召开的会议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美  相似文献   

11.
应大力发展SiC半导体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lO届SiC及其相关材料国际会议于2003年10月5~10日在法国里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http://ieserm2003.inpg.fr/),与会代表多达500余人,其中美国和日本各有100余人,其余大部分来自欧洲,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接收论文400余篇,其中特邀报告30篇,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国际造块学术讨论会最近在西德纽伦堡展览中心召开。会议由西德加工及化工协会发起并与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英国金属学会等十多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合作而举办的。参加会议的代表达424人,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金属学会派出两名代表参加会议,在展览中心大门口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会议于5月6日正式开始,历时三天,共宣读论文七十多篇,反映了当前造块技术的新进展。在造块理论方面发表了铁矿石造球过程运动学、球团矿毛细引力强度的分析、成球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闭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等论文;在铁矿石球团工艺方面对三种球团生产方  相似文献   

13.
会议简讯     
1989年5月22~26日,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交流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2个单位代表192人。会议收到论文186篇,(其中半数以上作了宣读交流),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工程爆破技术蓬勃发展的现状。我院提出论文8篇,2人出席会议。同前届相比,本届论文中工程爆破、爆破理论内容明显增,多其中不少出自年青作者。其特点可概括为“两多一少”:即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多,运用电算优化设计、计算多,单纯工程总结少。这表明工程爆破技术逐步跳出感性经验框框,与力学结合日趋密切;年青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信学会图象通信委员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了1982年学术讨论会。会上围绕静止图象通信、视频信号编码,图象处理及传真等进行了专题讨论。参加会议的有论文代表47人、特邀代表14人、列席代表28人。会议收到论文57篇,其中47篇分别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作了宣讲并进行了讨论。这些论文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一年来国内在图象通信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有些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获得与会同志的好评。会议决定委托挂靠单位南京邮电学院负责编印这次会议的论文集。会议还决定了下届学术会议的内容和地点。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与通信1986年国际会议(ICCC/86)于10月13—15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近三百名代表。会议有“计算机通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与密码学”三方面内容。有75篇论文在分组会  相似文献   

16.
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于2000年12月12日至15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技术研究中心张福泽研究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洪友士研究员、郑州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元杰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董平教授等120余人.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140余篇,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发表论文10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疲劳专业组副组长、大会副主席、我校交…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1984年年会于85年1月15日至16日在我院召开。我院是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的挂靠单位,副院长董浩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学会副理事长副教授祝修本同志,学会秘书长副教授程元龙同志等60多人,理事长邓三瑞同志因公外出缺席。首先,程元龙秘书长代表理事会做了“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1984年工作总结和1985年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对学会1984年的工作表示满意;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5-6日,第4届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宇部市山口大学技术管理学院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瑞典等23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内地代表共35人。本届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由日本山口大学、中国武汉理工大学和荷兰UNU—MERIT联合主办。会议收到论文807篇,其中经中外专家联合评审后录用562篇。  相似文献   

19.
国际自控联第九届世界学术大会今年7月2日至6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我率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国际盛会。会议规模较大,到会的有来自44个国家的1157名科学家与工程专家。他们在102个分组会上共读论文596篇,分为37个主题,被安排成10个组交流。这十个组包括的主题是: ①电站与电力系统,能量与材料的利用控制; ②交通控制,生物医学控制,计算机,元件与代表; ③空间技术应用,工业系统工程,工业过程控制; ④发展中国家,国际稳定性,环境控制,教育、水资源,能量系统;  相似文献   

20.
经国家教委批准,第一届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能仪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5日至17日在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华中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湖北计量学会发起,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协会和清华大学等十多校所和单位响应,并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助下筹备的。会议征集了美国、英国、中国、西德、日本、奥大利亚等四大洲的15个国家学者的240多篇论文,其中外国学者的有47篇。参加会议的有外国代表32名,中国代表105名。英国皇家学会的代表卡利塞教授到会并任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光学学会的代表对大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