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大熊猫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24年来大熊猫繁殖研究进展,论及大熊猫的配子生理特性、性成熟、繁殖季节、发情、性行为、性激素水平、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及受孕效果、妊娠、分娩、哺幼和幼兽的生长发育等特性.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婚姻     
交配需要条件雌性大熊猫“荠荠”从伦敦被空运到莫斯科动物园,指望她与那里唯一的雄熊猫“安安”进行交配,繁殖后代.遗憾的是“荠荠”抗婚了.怀疑她不习惯新的环境,就把“安安”又带到伦敦动物园“荠荠”的家里,希望在自己家里能够同“安安”完婚,结果还是失败了. 科学家和饲养员为了繁殖这些珍贵的动物,用尽了心机,使它们分期同居,隔离饲养,最后还给“荠荠”注射荷尔蒙,以刺激她发情,可是她还是拒绝交配.  相似文献   

3.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生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数学者认为,大熊猫由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以及生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濒于绝种边缘。我们从野外获得10—15岁龄,正在发情的大熊猫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研究,结合成都动物园人工繁殖大熊猫的观察及有关资料,认为大熊猫濒于绝灭的主要原因,是生殖能力的高度特化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至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等则是第二位原因。拯救大熊猫单靠自然保护来繁衍后代,局限性极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日增,冷竹类的开花死亡等原因,更会加速大熊猫的绝灭。应当重视人工饲养繁殖,人工授精,人工喂养初生幼兽,以及外源激素引起的超数排卵,同期发情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6.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大熊猫的生殖生理情况看,它具有每胎1-3仔的繁殖能力.在人工饲养状态下,由于实施了人工授精,大熊猫的双胞胎率较高.从1978-1987年的资料看,动物园人工饲养的雌性大熊猫共产23胎,其中有10胎为双胞胎.令人遗憾的是,截止1991年,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双胞胎仅成活一例.造成双胞胎成活率低的原因,人们一般认为由于母乳量有限,不能满足双仔需要,造成幼仔体弱,难以抵御疾病.另外,对野生大熊猫双胞胎哺  相似文献   

8.
对膨化饼干饲料饲喂大熊猫进行了研究,对日粮组合及饲喂方法作了重大改革。结果表明:使动物提高了日活动量,降低了排粘液次数有数量近一半,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行为学及繁殖学各方面明显优于实验前,对提高动物健康与繁殖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结果还表明动物对陌生环境和饲养因素的改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最长适应期为6个月,青年比老年个体适应性强。保持大熊猫的食竹特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去年和今年对卧龙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总结了大熊猫在发情阶段各个时期的行为特征。在各个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4-18d;中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2-16d:高龄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9-13d.结合尿中雌酮的变化判断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保证能够配种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品质,同时减少了为雌性没有达到发情高潮时期交配的打斗,避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1.
前言蜜蜂的自然交配是在天空中进行的,养蜂者为了控制它們的交配,往往把蜂群搬至孤島或迁到远离其它峰群的偏辟山区,以进行自然交配。有的养蜂者为了保存純种,往往在不利於蜂群繁殖的季节里,用人为控制的方法,創造条件,来预先繁殖雄蜂,以进行交配。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有时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将雄蜂培养出来,因此,要想絕对控制蜜蜂交配,只有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蜜蜂人工授精,始于Mclain(1886),当时宣称授精成功。本世紀以来,蜜蜂人工授精漸为养蜂研究者所注意。在技术上及授精器的設計上不断改进,提高了蜜蜂人工授精效率,Shafer(1917)将雄蜂的阳具挤进母蜂的交合囊,进行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在饲养状况下,多数雄性不具交配能力,雌性能受孕产仔的也少。通过在野外进行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阿坝州科技局立项支持的"牦牛同期发情技术研究"项目,于2004年和2005年共同期处理全奶母牦牛76头,经人工授精加自然交配,妊娠68头,受胎率为89.47%;其中:人工授精受胎率为18.42%,自然交配受胎率为71.05%。通过牦牛同期发情研究及技术示范,达到快速扩大牦牛种间杂交改良群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人所共知难于饲养、不易繁殖的动物,但从1955年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展览,到1963年繁殖成功,只用了八年多的时间。可是雪豹这一驰名中外的高原珍兽,从在动物园中饲养到1984年在青海西宁人民公园创我国首次繁殖成功的记录,却经历将近三十个春秋。所以将雪豹繁殖成功,誉为1984年中国动物园中特大喜讯是很恰当的。现就雪  相似文献   

17.
1981年春正值桃红柳绿之际,北京动物园的管理人员发现,雌性大熊猫娟娟食欲减退、焦灼不安,而且不断发出颤叫声.它还一反郁郁寡欢的常态,居然对邻居的雄性表现出少有的好感.这种种表现可以使人断定,娟娟又发情了.于是,人们选择了最佳时期为它施行了人工授精. 为大熊猫施行人工受精可不象对牛、马等家畜那样容易,因为有几个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要准确地掌握发情时间,授精过早或过迟都不能使其受孕;其次是大熊猫虽然外表温顺可爱,但毕竟不象家畜那样听话,不肯任人摆布,它那锐利的尖爪和长长的犬齿有时也会伤人的,所以人工授精必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动物园产两胎育成两仔北京动物园饲养的大熊猫近年种兽年龄偏高,?性种兽配种不佳.1990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大熊猫繁殖技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北京西安两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北京送雌兽到西安与正值壮年的雄兽"湾湾"配种.1991年初春,北京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岱岱"远往西安与"湾湾"交配,140多天后于8月22日21时产1仔.产后"岱岱"顺利抱起幼  相似文献   

19.
犬精液稀释液筛选及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种犬用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进行筛选,优选两种配方用于人工授精试验,结果表明:在发情出血后第11—13天,输精深度平均为19.4cm,一次发情输精3次,处理的初产、第二、第三胎德国牧羊犬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分别为100、6.5;100、6.0;100、7(%、只).不同品种母犬的产仔数和受胎率有差异.统计92一93年各类犬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结果,大型犬初产、第二、第三胎母犬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分别为77.8、81.8和100%,产仔数分别为4.7和7只;小型犬初产、第二胎母犬人工授精受胎率分别为50和66.7%,产仔数分别为4和5只.自然交配母犬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比人工授精要高(P<0.05).  相似文献   

20.
母牛性成熟以后,出现发情表现是具有一定客观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这种规律是正确判定母牛排卵时间,进行适时授精,取得较高受胎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快黄牛繁殖改良速度,使养牛业由生产资料迅速过渡到生活资料上米,我们对依安地区当地母牛发情规律进行了调查,初步归纳如下: 一、依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牛的饲养管理概况依安是个农业地区,位于北纬47.54度,东径125.18度,海拔218.6米,无霜期为126.8天,全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度,五月到九月的平均气温为摄氏13—21度,年降雨量为474厘米左右,属于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饲养的黄牛主要是以役用为主,从事耕地、运输和为农业生产积攒有机肥料。使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