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药》的主人公问题,是历来有分歧意见的问题。评论者或持夏瑜是主人公说;或持华老栓是主人公说;或持夏瑜、华老栓同是主人公说。由于主人公问题有分歧意见,主题问题随着也有争论;因为作品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人公的性格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高兴》以细密连绵的笔触,聚焦于主人公进城后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逼真地描绘了主人公入城后身份焦虑的现实,揭示了主人公远离故土后灵魂漂泊的精神状态,这也是作品对进城题材创作新的贡献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指小说的结构上的对位和对话特征,更指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以往独白小说主人公不同之处在于复调小说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主人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自由性。  相似文献   

5.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6.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相似文献   

7.
《麦克白》与《窦娥冤》中人物对谋杀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作者与主人公的两种常见的关系,即主人公控制作者与作者控制主人公。在前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自为之他”,其形象不可能被完成化,其性格特征是发展变化的;在后一种关系中,主人公是“为我之他”,其形象是完成化的,其性格特征稳定而单一。  相似文献   

8.
《赫索格》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赫索格五天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苦难探求之旅。文章运用精神生态理论,从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赫索格精神生态不平衡的成因以及他从异化到自我实现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9.
王远明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46-151,166
康区民间故事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神灵,不仅是主人公的外部境遇,成为情节活动的参与者,推动着故事的整体叙事,而且是主人公命运、成败、结局和故事走向、结局的决定者;从主人公的内部心理而言,神灵的出现则是对主人公内在品质的考验。这种由主人公与神灵共同演绎的人间故事,高扬着康区人民的普适性价值。因此,神灵参与的人间故事,可视为一种观念系统的形象表达,神灵属于康区人民的特殊观念,它不仅是角色或情节的参与者,而且是故事讲述人的叙事观念时间。当故事讲述人的观念时间、神灵超自然时间、主人公的自然时间三者出现在故事的叙事q-,它们实现的是叙事时间的聚变。叙事时间的聚变是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展现了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的发生逻辑。  相似文献   

10.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它男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但在这部诗体小说中最能打动人的形象、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却是它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这是因为普希金赋予了这位女主人公许多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诗人是把达吉亚娜作为一个理想的俄罗斯妇女的形象来塑造的。诚然,普希金在塑造他这位心爱的女主人公时是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