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70年美国超级英雄电视剧《无敌金刚》中主角史蒂夫·奥斯汀是一名宇航员,在航天器坠落后严重受伤,并被换上了仿生的手臂和腿以及可以对焦的人工眼睛。电视剧中的画外音这样说道:"我们可以重新塑造他,我们拥有这样的技术。"而近日,英国科学家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造假肢和器官,制造出了一个身高1.83米"雷克斯"(Rex,机器人外骨骼的简称)的仿生人。先进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3):62-64
正英国科学家制造出首个"仿生人"40年前,仿生人还只是科幻作品中一个仅靠想象力支撑的产物,但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在线版及纽约每日新闻网等2013年10月13日消息,一组工程师团队利用人造器官、肢体和其他身体组织,已成功组装出一个与人类有60%至70%相似度的仿生电子人(bionic man),其能够散步、交谈、眼睛会扫视人群,人工血液循环通过其机械心脏。  相似文献   

3.
1.组织工程师现在,人造皮肤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且而,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在动物体内培育出新的肠子和膀胱,培育肝脏、心脏和肾脏的工作也在进行。科学家们预计,在未来的25年内,人造软骨、人造胰脏等器官也可以从培养液中得到。组织培养这个新的领域,正逐步从概念变为现实,组织工程师这个新的职业也日益显现出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5):34-35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全的仿生人,或许这样的仿生人总成本需要600万美元。目前,我们比之前能够复制和恢复更多的人体器官和不同样式的人体组件,比如:让盲人重获视力的仿生眼,以及比人类味蕾更精确的仿生舌头等。以下是最新的十大仿生科技。  相似文献   

5.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2,(20):66-66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系科学家亚历山大?塞法利安教授领导一支研究团队致力于在实验室培养人体器官。近来,塞法利安实验室培养出多种人体器官,如鼻子、耳朵、气管、动脉等。科学家认为,实验室培养人造器官将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让器官捐献成为历史。当你在塞法利安实验室中看到这些人体器官,千万不要惊慌,这些  相似文献   

6.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4,(14):43-43
<正>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中心再生医学研究所人员利用无阴道、无子宮或阴道子宮发育不全患者的肌肉和上皮细胞,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人造阴道或子宫等器官,并为4名患者成功实施植入手术。患者在术后不仅植入器官功能正常,而且在性功能和性需求方面也没有痛苦或不良反应。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手术都实施于2005年6月到2008年10月。接受阴道或子宫器官植入手术的患者,当时年龄都介于13岁到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仿生化发展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也不例外。为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正致力于高新技术朝仿生化方向迈进。本文沿三条进路对高新技术的仿生化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从功能模拟到结构仿生再到信息仿生;从力学仿生到物理仿生再到化学仿生;从个体仿生到生态仿生再到控制仿生。  相似文献   

8.
人造生命到底有多远?人造生命意义何在?人造生命的出现标志人类破解基因密码了解生命的成功一步,其实在不远的将来,人造生命就可能出现。并衍生到各个领域中,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甚至于能让人长生不老,成为传说中的神仙。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技术的"订造",人造生命得以圆满出场。但"物化"消解了生命存在的丰富内涵,"图像"仅是对生命规律的片面认知,"订造"则是对生命产出的强制性规定。结果是"如其所能的生命"以"如吾所识的生命"形态呈现,其中蕴含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以来关于牛奶的谣言就没有断过,"牛奶致癌""牛奶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牛奶会将人类送进坟墓",网上流传的这些关于牛奶的可怕说法是真的吗?近日,全球经济研究网站MishTalk的专栏作家Mike Shedlock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更环保、更健康、更烧钱的人造奶。这使得很多人感叹有了人造奶,牛奶存在的那些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秋凌 《科学大观园》2012,(20):45-46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但仍未完全了解这个器官,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但他们对大脑的了解正在逐步深入。大脑感觉不到疼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到疼痛是因为疼痛感受器,这种感觉接收器将信号传给脊髓和大脑,大脑随之发  相似文献   

12.
美公司拟建蘑菇形空间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进行太空旅行时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对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微重力或者零重力可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建造一座可产生人造重力的新型空间站.这座新空间站在设计上呈蘑菇形,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联合太空结构公司的设计师比尔·坎普和特德·马泽卡设计了这个“太空蘑菇”.  相似文献   

13.
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控制躯干,维持平衡。刺激强度太大,过于兴奋的前庭系统会导致中枢神经异常,使人产生眩晕感。头晕主要是"晃"出来的。人的平衡感主要由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负责,当地震引起地面、建筑物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并通过前  相似文献   

14.
如果能下象棋的智能机器在1770年就已面世,会在当时引发怎样的冲击?在18世纪“人机类同论”和技术乐观思维影响下,仿人自动机乃至“人造智能”从精密机械技术中演变出来。1770年的“象棋土耳其人”被誉为“世纪发明”,作为人的机械拟态和镜像它者在社会上引发了惊喜奇观与恐惑不安的撕裂效应。这种“人造智能”虽是骗局,但它是仿人智能的典型代表,直接催生了霍夫曼和比尔斯等作家早期机器人叙事中对人性的实验、解构与重新认识,通过叙事再现了现当代人在面对自我异化仿制时的危机体验和不安情绪。  相似文献   

15.
<正>即使可以选择移植器官,也会面临免疫系统的长期排异的问题,并且在移植的过程中,器官如何保存,手术本身会对器官造成哪些不可逆的损伤或破坏,也是需要深入考虑的。免疫系统发生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提供器官的人和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的血清型不同,接受移植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识别移植器官,而是视为体外入侵物进行攻击。因此,病人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才能减轻排异反应,但这会削弱病人的免疫力,是一把需要谨慎使  相似文献   

16.
面向技术的实事本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向实事本身”在技术哲学就是面向人造物本身。所有技术现象最后都必须还原和追溯为人造物,都是奠基于人造物这一感性的。能够直接为我们感知的实事本身之上的。无论是作为知识的技术,还是作为活动、意志、方法的技术,只有还原为作为人造物的技术。对它们才有具体、感性和直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有时人們对控制論提出的哲学問题(包括大脑的活动和控制机器的工作的类似和区别,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机器的本质等)的提法本身表示怀疑。例如,索波列夫院士宣称,必須“取消”控制装置对大脑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問題,认为“关于这些問题的全部爭論都是没有意义的”。在讲到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时,索波列夫写道:“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看来,这些概念之間没有什么对立,就象它們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样……对‘人造’生命机体来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就像在創造生命机体的“人造的”和‘自然的’方法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一样。全部問題只是在于学会把有机体的组織提高到应有的程度”。因而“在具有很高级机构的控制論机器和人之  相似文献   

18.
“烂牙”也叫病灶牙,是指感染的牙齿或牙龈。病牙里存在大量致病菌及毒素,不仅可致牙龈炎、根尖炎、根周脓肿,还可以在人的抵抗力下降时,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其它组织和器官,使其它组织和器官产生变态反应、感染、中毒或诱发疾病。  相似文献   

19.
仿生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考的科学。仿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仿生工作中需要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学、心理学、电子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化学、有机合成、数学、自动学、空气动力学、计算技术、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其内容也已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经成为塑造地球面貌的主导力量.12月10日,一项刊登在学术期刊《自然》的研究指出,2020年或标志着人造物体质量超过活生物量的转折点. 过去100年,建筑、道路、机器等人造物体的质量每20年翻一番.平均而言,地球上每个人每周都会产生相当于其体重的人为质量.研究称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加,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人造质量预计将在2040年超过3兆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