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充分反映了社会由整合走向分化的过程。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以及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实现现代化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腐败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政权巩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尤其是处在体制转型期的中国,更是经历着腐败滋生甚至蔓延的侵蚀。毋庸置疑,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但转型期的种种制度缺陷也助长了腐败行为发生的频数和规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即假设腐败者都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理性的经济人,从而揭示腐败滋生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表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转型期实现精神和谐的基本途径、政治和谐的有效手段、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增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内外兼顾”,既要科学定位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功能,又要净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的前进取向,对革命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均作了理论思考。这些思想不论正确与否都是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思想镜鉴。  相似文献   

5.
姚则会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14-116,149
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现代化甚至反现代化的观念和行为。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各国尤其是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从而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把“以德治国”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路就必须在对古代社会人治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肯定法治是历史必然的前提下,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法治现代化建设进行成本分析,进而实现“德治”和“法治”共同发展,以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但在社会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且人自身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正在从传统依附型人格向现代独立个体转变,独立个人的生成,是现代性产生的重要标志,女性独立人格的生成又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野对中国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原则上做出建设性的原则探讨,认为政策工具的选择必须服从社会公共价值观,在转型期的中国更是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邓小平所设计的政治改革的路径、政治体制改革启动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评价标准和应达到的目标可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始终围绕着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逻辑主线展开,具有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中国特色,操作过程的务实性,理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是组织的核心力量。社会转型期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转型期催促着管理者的能力建构,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中,是社会和谐的理论旨趣。文章站在时代发展的视阂解读社会转型期管理者能力建构,提出角色意识是管理者能力建构的前提、素养培育是管理者能力建掏的关键、创新学习是管理者能力建构的保证,并从整合管理能力.完善培养机制、强化管理辅导三层面提出社会转型期管理者能力建构的路径之选。  相似文献   

11.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也要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既可能以个体的精神面貌呈现,也可能表现为社会的文明状态,甚至还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系。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路径上可以有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那么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力,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推动其向工人阶级的转化,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人口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要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章提出民族人口现代化,是基于: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近10%;②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分布广但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化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③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章讨论了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现民族人口现代化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具有鲜明的平民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对现实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他的作品出色地捕提了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社会情绪和时代特点.写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当代人的现实生存状态,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忧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的新产业工人。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推动其向工人阶级的转化,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宫钦科 《科技信息》2012,(30):446-446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处在全世界反腐浪潮中的转型期的中国,如果不能坚决惩治腐败,势必损害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破坏正在艰难建设中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本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并深入剖析目前我国腐败现象新变化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新时期强化腐败防治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并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对个体求职影响的以往研究以及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和社会处于转型期等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具体影响;从现实角度提出了解决就业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就有所差异。现在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并非我们理想中的现代人。中国在设计现代人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再结合未来社会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推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化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经济矛盾交织在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这已严重影响了全国的社会稳定,这类事件已经成为中国向现代化平稳过渡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