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接受学角度,描述了近80年鲁迅接受历程中的“误读”现象,这是鲁迅接受史中的“另类”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文章从接受主体和对象主体的以及时尚,时政等诸多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无论是论鉴赏还是论批评,他都十分关注接受主体,并非常重视接受主体──读者的关键作用。为了纠正不良的心理偏向,刘勰提出了接受主体必备的条件──“博观”,即“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文学。这一界定显示了儿童文学的困惑和矛盾所在,即作者是成人而读者是儿童。本文试图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说明这一矛盾的难以调和以及特殊之处,并指出这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影响”与“接受”原则上是一回事。但在“关系”数轴运行指向上,前者往往呈现出被动的意味多一些;而后者则与之相悖。外来性和隐含性是前者凸显表征;后者往往是一种理性“拿来”或全盘“移植”。健康化的国际间文学(文化)交往模式不仅仅是互动的,而且也应当是平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弱势文学(文化)礼遇“影响”与“接受”之“恩赐”的频率要胜过强势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深刻阐述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关系的变化条件和发展逻辑的过程中,马克思集中、彻底地运用了历史辩证法。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视阈中,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天然统一——完全分离——重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其中,作为逻辑中项的"完全分离"阶段,又内嵌着劳动所有权"全部丧失(奴隶)——部分获得(农奴)——全部丧失(工人)"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和阐发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阈中的劳动主体与劳动所有权关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如何进一步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等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晓骏 《科技信息》2009,(33):140-141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来看,接受主体的功能性系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适应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功能性系统的要求,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接受美学的观点运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让老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激烈的探讨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开展演讲和朗诵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变“我要学语文”为“我爱学语文”,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在理论阐释空间上的突破。认为接受理论瓦解了传统文学阐释追求恒定不变的作者本质的局限性,使读者因素在诸如“期待视野”的心理以及对文本“空白”填补想象中得到凸显,在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作品的意义得到再生产。但是,在这种文学阐释范式的读者转向中,“过度阐释”的存在是理论上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文学普及与提高关系的论述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本文试图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评价当代文学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0.
在主体间性的交往视阈下,对伊瑟尔的文论思想"重新语境化",能够更好地勘定其多维面向及历史延展。伊瑟尔前期的效应美学仍然存在着本质主义的思维倾向,主要表现在确定性/不确定交流观的二分误区,阅读理论的非历史性倾向,以及欠缺审美同情向度的探讨。缘此晚期的伊瑟尔在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对话与论争中,立足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文化语境,从文学理论批评转入文化诗学研究,由微观角度的分析演化为宏观整体把握,进而实现主体间性的文学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范畴提出,已有26年的时间,此间成长起一批专业研究队伍,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同时,研究者对学科本身,如学科的地位和性质、理论与方法、对象与内容及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也在进行深入探索,这些努力将对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论证和研究,构成了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主体性问题产生、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主体性原则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特点的论述,对主体性问题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给我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二十一世纪森林经理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认为基础理论不全不稳、认识机械、方法简单是传统森林经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如下观点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森林经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整体性原则、多元发展原则、社会性原则是森林经理应遵循的原则;哲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组织森林经营的理论是森林经理的理论基础;适应社会需要,具备完备的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对森林资源实现有效的管理是学科建设的目标;"3S"技术、系统方法、网络化、模拟仿真方法是森林经理的基本方法;进行学科定位、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确定、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形态角度对文学理论进行考察 ,是理论体系中最形象、最具体的一个部类。文学理论的结构成分有理论主体、理论客体、理论文本三种 ,结构的变量引起了形态的变化———理论客体的功能与作用不同 ,文论形态有“工具型”、“方法型”、“思想型”、“知识型” ;理论主体观照客体时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 ,文论形态有“作品中心型”、“作家中心型”、“读者中心型”、“社会中心型” ;理论文本中的理论观念与主体采用的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不同 ,文论形态有“观念演绎型”、“经验总结型”、“横向移植型”。文学理论形态研究可以从结构论、动力论、异同论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用民事主体涵盖商主体的弊端在学理和立法方面日益显露出来。承认商主体的独立性,有利于妥善解决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完善我国的民商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讨论数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首先引入数学认识客体的三个层次:即现实世界的量及其关系可以看作外在于人的较原始的认识客体;作为思想事物的纯的数学研究对象是内在于人的较高层次的认识客体;界于这两个层次之间中间层次的认识客体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的生理——心理结构。接着在分析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阐述了在数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最后以上述的思想观点为指导,分析了数学哲学中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原告在前诉就争议法律关系提起部分请求后,剩余请求是否允许在后诉中提起,不同学说在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中都能得到自圆其说,但却有纯理论循环论证之虞。文章从价值考量的角度,对部分请求权的肯定说和否定说进行了分析,尝试提出了关于部分请求权的妥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顾颉刚的疑古史观是我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桥梁。它反对封建意识,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它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史学研究。疑古史观还体现了对史学主体意识和主客体关系的重视,为史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科专业资料室建设是学院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的文献信息保障。探讨了专业资料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专业资料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策略,包括从各馆馆情出发开展学科服务、优先发展重点学科并构建文献资源体系、提供优质服务以帮助学生定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