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2.
文化图式下"山"与"海"的中西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4.
固定格式"集X于一身(体)",具有定位性、集优性、概括性、自主性、比拟性等表义特点;该格式是"意象图式"中的"容纳图式"和"聚集图式"投射于语言的产物,其频繁使用,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或事物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成就的卓越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闻英语听力是英语听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听力练习中,由于不注重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对听力语篇中的语义提取失败。将图式理论应用于新闻英语听力中,发挥其在听力理解中的双向信息处理方式和预期作用,并指出新闻英语听力的重点应放在语言图式、背景知识图式、文体结构图式和文化图式的激活和构建上。  相似文献   

6.
“思维导图”具有“树状”结构的可视化“图式”功能,对培养学习者发散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具有“图式组织者”、“图式思维导航”、“图式脚手架”等作用,应用在基于“解决物理问题”探究学习中,对建构“问题图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遴选出英、法、汉方位隐喻词"BELOW"、"DESSOUS"和"下面"作为跨语个例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英、法、汉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BELOW"、"DESSOUS"和"下面"在隐喻拓展方面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这个研究结果不仅再次佐证了"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隐喻思维"这一语言认知观,而且揭示了方位概念隐喻在上述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余江话的“里”尾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或动词性结构后面构成名词,能起到区别事物、表示词性变化、指小、亲昵或纯粹作名词的标志等作用;在使用原则上名词“里”尾与普通话“子”尾同中有异;“里”尾名词所指事物范围广(可分为人名、人品、疾病、人体、服饰、家俱生活用品、房屋建筑、动物及其他等九类)。“里”尾亦可加在形容性成分后构成形式多样的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表示词性变化、附加评价意义、扩大语法功能等作用。“里”尾还能通过特定的形式,与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度量量词及自主量词等结合,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权 《科技信息》2009,(32):158-158,161
许多字典和书籍都把be deeply in debt译成"债台高筑",一直以来,这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译法。然而,从隐喻特别是容器隐喻的角度看,英文与中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象:be deeply in debt是陷入其中,而"债台高筑"则是凸起于地面上。本文通过分析be-in-something关系的容器隐喻及其已有的对应翻译,力求找到be deeply in debt的新译文。  相似文献   

10.
对ASMEⅧ-1和GB150中的线算图进行了无量纲处理,证明了现行标准ASME Ⅷ-1、GB150和EN13445中的外压容器图算法与强度稳定综合理论中的比例定律在物理本质和计算原理上的一致性,说明了"比例定律"的数学式与图算法线算图之间的等价关系,给出了外压容器设计的非线性失稳解析算式.利用该算式对5个钛制外压球壳极...  相似文献   

11.
对《歧路灯》中表示协同类的介词结构进行考察,从中选取了"和"字结构、"同"字结构、"并"字结构以及"连"字结构进行讨论。这几个介词结构基本上都形成于唐代,有新产生的,如介词"和";也有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如介词"同""并""连"。这四个表示协同的介词结构的用法较多,有些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至今仍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作为介连兼类词,在词性的划分上,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并结合语义、语用功能来明确它的词性。“为了”引导体词性词语,则为介词;“为了”连接分句,则为连词;“为了”引导小句、主谓短语、谓词性短语,则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划分。  相似文献   

13.
孝感方言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副词和语气助词.“在“用作语气助词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表示对动作持续状态的肯定语气,它对应于普通话中表示陈述语气的“呢“,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在“.  相似文献   

14.
先秦汉语"所"字结构具有类型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等诸多特点。本文通过考察《吕氏春秋》的"所"字结构用例,认为该结构中"所"字应为指示代词,并有"所+动"、"所+形"、"所+名"、"所+介+动"等多种结构类型,且相应地能充当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动词数量繁多,意义纷杂,但动词之间绝不是毫无联系的存在,它们之间往往可能建构为一个联系深远的“类动词”语义网络。文章就是在国广哲弥对「ふ〈」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国广哲弥提倡的现象素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如意向图示理论、容器图示理论等,对「ふ〈」的原始含义、核心含义、派生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将「ふ〈」类动词表面看似毫无联系及联系甚远的含义,从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巧妙地联系成有机的整体,构建「ふ〈」类动词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德语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为使具备英语基础的德语学习者有效地掌握德语的用法,使两种语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德语介词mit和英语介词with形似性以及区别之处的比较,使学习者对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为研究德语和英语其他语法知识的相似之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8.
陈丽兰 《科技信息》2009,(25):I0021-I0021,I0051
图式理论和“词块”理论一直被用来研究外语教学的许多方面。图式理论强调词汇之间的联系,而“词块”理论强调词汇之间的搭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两者结合起来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促进词汇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礼"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礼在中国古代政治上、思想上、法律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法制史学中,法律儒家化,亦即法律在礼的影响下的转变始终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但礼的崇高地位在我国古代不是一成不变的,礼自身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一般认为,法律儒家化是始于汉朝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张家山汉简》的出土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法律规范的证据,如其中户律、傅律、置后律等,这是从法律实证的角度来说明礼在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